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论语》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本章的意思是,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为政。孔子回答说,政就是端正,你带头端正了,谁敢不端正呢?政治的政与正确的正,古代往往通用。孔子十分重视为政者的表率作用,认为自己做好了,属下自然会效法领导者,此乃上行下效之谓也。若领导者私心泛滥、胡作非为,必然导致公平尽失、小人得志的局面,这时就像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坏人当道、祸国殃民,此乃上梁不正下梁歪之谓也。 孔子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比如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讲的都是这个意思。“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说法当然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理想状态。领导者自身端正是社会得到有效治理的最重要因素,但这也绝非是充分条件。就是说即使领导者正,但属下不正的情况也不少见。不过即便如此,此时他属地的总体社会风气不至于太坏,更重要的是身正的领导必会得到大家的公正评价。本章的问政者季康子,是鲁国的权臣,这个人本身就是不正之人。孔子对他一直不满,所以才说,你带头正派了,谁敢不正派呢?这是话中有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