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由历史上南渡的客家人所建,也称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 永定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有如堡垒式的设施布局自成一体,战乱年代的客家土楼既能居家住宿,也起到了稳固的防御作用。 在永定地区,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三分之一。 客家土楼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 土楼的结构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睦亲友爱传统,诺大的一座土楼,也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 这是我们此行所住的升恒楼,位于永定湖坑镇洪坑村,是座长方形楼,实地体验了一回,感受良好。 从空中鸟瞰升恒楼,该楼特别之处在于一座楼中楼层高低不一。它的左侧是一座长方形土楼,已经倾圮。 永定土楼形状各异,有方楼,长方形楼,圆楼,五凤楼,五角形楼,八角形楼等,我们此行只见识了方楼、长方形与圆楼。 这座圆楼是振成楼,在升恒楼隔河左侧,是洪坑村规模最大的一座楼,外形似官帽,内部按八卦设计,也称"八卦楼",是永定圆形土楼中的精品,被誉为"土楼王子"。 ![]() ![]() 在升恒楼隔河右侧,还有一座圆楼,因为临时感冒了,没过去参观,就派小飞机过去看了一眼,好像是座新楼。 ![]() ![]() ![]() 洪坑村全景,两山夹一河,全村沿河伸展,是个避世的好地方。 ![]() ![]() ![]() 晚上七点不到,天已黑了,振成楼前开始了灯光表演,灯光打在振成楼墙体上,演释了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和土楼的由来,还挺好看的。 ![]() ![]() ![]() 唐末宋初永定就有客家先人定居,客家土楼随之产生,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随着人口向外迁徙,土楼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 ![]() ![]() ![]() 乘兴而归回到升恒楼,楼内也亮着灯,顺手拍了几张。 虽说身体抱恙,这是多年来出游第一次,照片是拍得少了点,但也玩的挺开心的。 ![]() ![]() ![]() 🌷谢谢您曾来过🌷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福建 闽福州 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