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吴较瘦 2023-07-08 发布于浙江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因为心房颤动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症状缓解快,不重视,也不愿意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想着等发作频繁了,或者变成持续性心房颤动了再治疗也不晚。其实,这种观念、想法和疾病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是相背的。他们不知道,当你的心房颤动还是阵发性的时候,治疗效果更好,手术成功率更高。当变成持续性心房颤动或心脏明显增大了,再想着去做手术,此时手术的成功率将会下降。
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等对中国房颤注册登记研究中82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3年随访后发现,在未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中,22.5%进展为持续性房颤;而在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中,仅3%房颤复发,并发展为持续性房颤。
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未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中,年龄≥75岁(HR=1.45)、距离首次检测到房颤的时间≥1年(HR=1.31)、慢性心衰(HR=1.84)、高血压(HR=1.27)、冠心病(HR=1.25)、呼吸系统疾病(HR=1.36)、左心房内径≥45 mm(HR=1.78)者房颤进展风险明显增加。而房颤消融可将房颤进展风险降低82%,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降低21%。

临床上来做手术的,往往都到了持续性房颤的阶段。5年以上,甚至10余年的心房颤动病史。心悸症状明显,伴有心功能不全,甚至已经发生过脑卒中。其实,即使到了这个地步,只要你有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意愿,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手术技术及设备日新月异,找个专业的心脏电生理医生就诊。在充分评估病情下,也还是很有希望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的。林阿姨就是这样,房颤多年,活动时心慌气短,因为房颤时间长,担心手术成功率不高,一直犹豫要不要手术。在犹豫了1年多后,终于这周鼓起勇气来做了心房颤动消融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中就恢复了窦性心律。手术成功是万里长征迈出的重要一步,后续积极危险因素控制,定期随访也很重要。我相信林阿姨恢复窦性心律后能得到持续的获益。

任何事情,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晚的是你从来都不敢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