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菌群层

 无烨澜馨 2023-07-08 发布于辽宁

在角质层的表面,皮肤菌群形成微生物的小环境。有两种不同类型:常住菌和暂住菌。一个成人皮肤有 100 亿个细菌,超过 200 种不同种类。

1、常住菌

皮肤表面并不是无菌的。角质层的不同环境形成“微环境”的多样化,这种“微环境”选择了常住菌的种类,基本上是革兰氏阳性菌。菌群在人体出生即刻就形成,并在整个人生中保持相对平衡。油性区域(面部、背部、头皮),因此有很多特别的亲油性菌群(可溶于油脂)。皮脂和衍生物是酶(脂肪酶、氧化酶等)的核心营养物,富含甘油,具有滋润角质层的作用。干性区域(小腿等)缺乏自由水分子,不适合微生物生长,所以菌群较少。

2、暂住菌

暂住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由简单接触而形成,特点在于定居皮肤为较少水平。只是在较短时间中存活,因为很难在角质层干性表面生长,在表皮常住菌分泌的毒素或者抑菌肽的作用下很快就会被破坏。然而,微小的“门”(刀割、烧伤等)会破坏角质层,会使皮肤内部发生感染,这样就能使暂住菌找到一个更好的环境从而生存下来并繁殖生长。实验证明,健康角质层不会发生感染。 所有这些平衡都以皮肤“微循环”的形式存在,基本是是许多医院疾病传播的主要机制。已经证明,勤洗手(或者使用抗菌凝胶)是有效减少医院传染的方式。 从微生物角度来讲,适当的水润度,特别是角质层的水润度是卫生防御的第一道线。

3、皮肤生物膜的功能

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生长在皮肤里,帮助控制皮肤平衡,形成“健康”肌肤。这层生物膜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在正常情况下,这层生物膜不会使人体受到感染。因为这是真正的菌群动态平衡。 当菌群失衡或受伤时,生物膜就会发展为病理状态。

这对皮肤的愈合和动态平衡都有积极作用。这些细菌间接维持免疫系统,刺激吞噬作用,产生抗体,比如细胞激素类。另外,共生微生物菌群产生细菌素,比如具有保护自己、具有杀菌特性的细菌多肽,通常是皮肤上繁殖的细菌(革兰氏阳性菌)。然而,细菌活动可以解除时,帮助预防治疗(慢性伤口)或防止出现或持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皮炎或脓肿。 皮肤生物膜的细菌只会在免疫受损的个体(艾滋病 / 艾滋病毒,吸毒者,免疫抑制治疗,新生儿等)或有时在健康患者身上致病

而人的皮肤生物膜尚在研究,常居菌,以生物膜的形式组织,是对宿主有益的,因为它可保护他们免受病原细菌的侵袭和移生。细菌丛平衡的任何修改,换言之在细菌体内平衡的任何破裂,导致皮肤失调,引起皮肤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