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埔军校教导团与第一次东征

 方圆儒人 2023-07-08 发布于广东
时间:2022-12-26 20:15:1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33人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培养出来的将官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立之初,黄埔军校组建的黄埔教导团,使国民党从此有了一支自己的正规军队。尤其是在第一次东征中,这支年轻的部队,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声威,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誓师出征

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意图,就是要建立一支真正属于国民党自己的军队。1924年9月,黄埔军校开办仅仅3个月,就开始筹组军校教导团。10月7日,恰巧苏联援助的一船军械弹药运抵广州,蒋介石按照孙中山的指示,将武器发给黄埔师生,为组建教导团奠定了基础。10月30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456人,大部分分配到教导团见习,其中有共产党员39名。

11月20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正式成立,团长为何应钦,沈应时、陈继承、王俊分任第一、二、三营营长。12月26日,教导团第二团成立,王柏龄任团长,顾祝同、林鼎祺、金佛庄分任第二团第一、二、三营营长,金佛庄为共产党员。何应钦团改称教导第一团,两个团的团、营长均为黄埔军校教职员,连排长也均为黄埔第一期毕业生。教导团采用党代表制,团、营、连各级单位均派驻党代表,故有“党军”之名。刚刚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直接参与了教导团的领导工作。

教导团编组完毕后,加紧训练。训练工作在苏联顾问指导下进行,采用苏联顾问提出的速成法,这是因为形势所迫,革命政府急需使用这两个新兵团去打仗。

在孙中山积极组建自己的部队的时候,国内外反动派对此不屑一顾。其中,被孙中山斥责为“戴着我的帽子,蹂躏我的家乡”的驻穗滇桂军嘲笑说:“几个小孩子,几根破枪怎么能打仗?这不过是'孙大炮’晚年所谓国共合作的消遣而已。”而盘踞在东江时刻不忘進攻广州的陈炯明叛军,则蔑视地说:“黄埔新编一、二团成不了大气候。”

果然,1925年1月7日,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北京之机,自称“救粤军总司令”,倾巢出动,向广州进攻,试图一举吞掉革命军政府大本营。战火越烧越近,形势愈来愈紧。大元帅府广州留守处在中共的推动下,决定组成东征联军,出师讨伐陈炯明。

1月30日,黄埔军校举行东征军动员大会,当时已得知孙中山在北京病重。蒋介石在向军校教导团学生军转达东征军命令时说:“为了祝愿孙总理早日恢复健康,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把陈炯明叛军消灭,统一广东,作为革命根据地。”他在会上讲明讨贼责任,并颁布制定了《革命暂行陆军士兵开补规则》《革命军连坐法》《革命军士兵逃亡惩处赏罚条例》等,以严肃军纪。蒋介石决定亲率黄埔教导团和学生军上前线。黄埔军校所属部队除了两个教导团外,还有军校第二期学生组成的学生军共450名,编为5个队:分为步兵一、二队及工兵队、炮兵队、辎重队,随黄埔教导团参加第一次东征,以实战为学习。苏联军事顾问也随同一起指挥作战。

第二天,蒋介石集合两个教导团官兵及学生军,又在大操场举行誓师典礼。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作了战前动员讲话,他指出东征是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而战,号召参战的全体人员英勇杀敌。军校政治部还规定了不扰民、不拉夫、买卖公平、不抢占民房等纪律。2月1日,东征讨伐陈炯明的行动正式开始,蒋介石率黄埔军校教导团从黄埔岛出发,水陆并进,到虎门、东莞集中。

首战告捷

东征联军中,担任左、中两路的滇军和桂军,是对广东革命政权心怀异志的部队。他们的首领杨希闵、刘震寰本是地方军阀,又自恃拥孙有功,横行广州,无法无天。他们并不赞成东征,其真正目的是想乘乱夺取广州。所以他们虽然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被迫同意东征,但是在战斗中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甚至大多时候是按兵不动,逡巡不前,致使为右路军的粤军许崇智部和黄埔学生军及两个教导团成了东征主力。右路军总司令由许崇智担任、蒋介石任参谋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右路军总人数约3000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而且武器装备也比其他各军要好一些,是东征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教导团和学生军在蒋介石和周恩来的率领下从黄埔出发。途中,黄埔健儿高唱着“同志们前进!杀!杀!杀陈炯明,不杀不甘心”的《杀贼歌》和“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踏青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的《爱民歌》。行军中,蒋介石乘坐轿子,何应钦、王柏龄骑着战马,周恩来和苏联顾问则和普通士兵一样徒步行军。

2月4日,东征联军右路军包括黄埔军校的部队,猛攻东莞,激战7个小时,攻下县城。5日,黄埔军校本部行营移至东莞县署,蒋介石、周恩来随之进驻。军校政治部组织宣传队宣传先行,每到一处随时向群众做政治宣传工作,他们散发了《告东江人民书》《敬告东莞县民》《告人民同胞》等传单,指出:“陈炯明谄媚北军,勾结土匪,扰乱东江,使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如果陈贼不除,东江战争永不能息,我们是打反叛,除奸贼、光明正大的军队。我们是保人民、安地方、公正和平的军队。”传单上还写道:“人有良心,则必杀陈炯明;能辨是非,则必杀陈炯明;人要救我父老兄弟姊妹们的痛苦,则必杀陈炯明。”

经过深入的政治宣传和反复的解释,广大群众分清了革命军与军阀、土匪的区别,满腹疑虑终于冰释。这是黄埔军校能够很快取得群众的配合,东征顺利进展的主要原因。一时间,东莞城内外到处洋溢着军民同乐的气氛。东莞本是出产爆竹的地方,那一串串又响又脆的喜庆之声响彻云霄,显得比过年还热闹。这种气氛,使蒋介石深受感染,在队伍经过常平车站时,他口诵感怀一首:

亲率三千子弟兵,

鸱鹗未靖此东征。

孤军革命成孤愤,

挥剑长空涕泪横。

2月6日,东莞商会召开欢迎东征军大会,蒋介石、周恩来等应邀出席。蒋介石在会上强调:“我军是真正革命军,为救国救民而来。真正的革命军为保护人民而战,纵无衣食,亦不变志。”他还热情地把周恩来介绍给大家,周恩来说:“革命数十年尚未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支真正的革命军,此次我军出发,是为了解除人民痛苦而来,但全靠本校军队则力量太小,如果没有人民援助,仍然不足负此重任。因此,极其盼望东莞人民,通力合作,以促成革命成功。”

勇战淡水

东征军一路势如破竹,陆续攻下平湖、深圳等地,叛军纷纷溃逃。2月13日,东征军直趋陈炯明老巢惠州的门户淡水城下。淡水距惠州35公里,其城墙高厚坚固、城壕深且宽,易守难攻,陈炯明企图踞城而守,并迅速从惠州发兵救援,试图包围消灭东征军。

面对如此复杂的敌情,蒋介石有些犹豫了,想先围而不打,观察观察再说,可是战机稍纵即逝,周恩来和苏联军事顾问等都反对,表示必须立即进攻,才能奏效。经过紧张的讨论,蒋介石终于同意立即组织攻城,在打法上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意见。针对淡水城易守难攻、火力猛的实际情况,东征军决定组织攻城奋勇队,从点上突破,降低攻城的牺牲代价。为了组织奋勇队,开展了广泛的动员,周恩来代表中共,动员各级党代表和共产党员、青年团员,踊跃报名参加奋勇队,鼓励大家要不畏艱险,不怕牺牲,以满腔热血去浇灌革命的主义之花。而蒋介石的做法是,对每个队员许以30元大洋或大元帅府金牌胸章一枚,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经过周密的准备,15日拂晓,首先由教导团炮兵对敌军前沿和城墙上的工事火力点进行了猛烈轰炸,尽可能扫除奋勇队突击的障碍。随后,由8名共产党员和2名国民党员的营连党代表,带领着100名士兵组成的奋勇队员向城墙冲锋。当奋勇队队员冲到城墙下时,由于云梯未能及时运到,无法登城,聚集到城墙下的奋勇队队员成了城墙上攻击的目标,顿时遭到重大牺牲。蒋介石、何应钦见此情景,不知所措,在这危急关头,当过消防队员的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说,赶快使用“人梯法”。奋勇队队员迅速搭起人梯向墙头攀登,果然奏效,英勇的队员纷纷爬上了城墙。云梯到来之后,教导二团一营长沈应时率领奋勇队杀进城去,消灭守敌,打开了城门,教导一团随之冲进城去。两小时后,陈炯明援军的副总指挥洪兆麟部赶到时,淡水城头已经换上了东征军的大旗。洪兆麟指天发誓:“不夺回此城,死不瞑目。”

东征军进城后,教导二团团长王柏龄以为城已破,万事大吉,而疏于防守。等到洪兆麟反扑过来时,何应钦团能适时投入战斗,而王柏龄东一个、西一个地拉了半天,才勉强凑够一连人。蒋介石哪能容忍如此漫不经心、潦草塞责的行为,当即撤了王柏龄的团长职务,随即任命作战有功的二团一营长沈应时为教导二团团长。二团还有一个连长,他自恃是蒋介石的亲戚,擅自从火线率队脱离阵地。周恩来闻讯后立即当面报告蒋介石,请他大义灭亲,以正军纪。一开始蒋介石犹豫不决,可是根据《革命军连坐法》的规定:“一连同退,只杀连长”,蒋介石无法再徇私,只得硬着头皮下令枪决这个亲戚。军纪严明后,军心大振,东征军一鼓作气击退了反扑来的洪兆麟援军。陈炯明惊闻洪兆麟战败、东征军进逼他的老家海丰后,立即从汕头乘船,仓皇出逃香港。

2月16日,蒋介石致电北京,向重病卧床的孙中山告捷。

再克棉湖

海丰是陈炯明的老家,更是广东农民运动的策源地,2月27日,教导团进入海丰县境,人民群众“一路箪食壶浆,欢迎校军”。如此情景对陈炯明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讽刺。东征军占领海丰后,兵分三路进攻潮汕,3月7日,攻占了粤东重镇汕头市,这时,原驻扎兴梅和粤赣边的陈炯明“救粤军”第一军军长林虎部,乘东征军刚踏入潮汕,脚跟未稳之机,从背后包抄过来,企图与洪兆麟、叶举残部前后夹击东征军。东征军只得从揭阳、善宁回师,迎击林虎部。3月13日清晨,教导团何应钦团首先在棉湖与林虎部交火,因右翼粤军许济部和左翼教导团第二团没有如期投入战斗,致使何应钦团1000多人迎战林虎部9000多人,力量相差悬殊太大,战况极为不利。蒋介石很害怕,此仗万一打败,黄埔军校刚刚建立的军队将元气丧尽,革命将前功尽弃。因此,他严令何应钦“坚决抵抗,不准后退”。周恩来和苏联顾问也在战场上鼓舞士气,指挥战斗。

敌人凭借优势兵力,紧紧咬住何应钦团指挥部,猛攻猛打。何应钦大惊失色,因为蒋介石、周恩来都在他的团指挥部,而且他已经无兵可调了,援军再不到,后果不堪设想。这时,炮兵连因为大炮连续发炮,撞针过热软化,无法撞响炮弹,竟然连发哑炮,也退守团部。眼看敌人如潮水般涌来,蒋介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周恩来则沉着地带领炮兵连官兵校对炮位,寻找原因。此时,连长陈诚鼓起勇气再次上前,瞄准尝试发炮。由于“哑炮”停息了一段时间,撞针已冷却,再次发出的大炮击中了密集的敌人,敌人死伤惨重,乱作一团,又连发几炮,均命中敌阵,迅速扭转了战局。蒋介石见状,非常高兴,当场提拔陈诚为营长。下午2时,教导团第二团在代理团长钱大钧(因新任团长沈应时未能到位)率领下从左翼到达,投入战斗。猝然间,枪炮声大作,厮杀声此起彼伏。打了一整天恶仗,何应钦团又累又饿,但听说援军已到,将士们顿时勇气和斗志大涨,纷纷跃出战壕扑向敌群,猛杀过去。林虎部出现了动摇,就像大河决堤一样向五华、兴宁方向溃逃。

棉湖战役结束后,周恩来这才沉痛地向东征军将士公布了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的不幸消息,闻者无不痛哭,军中哀声阵阵。周恩来以“墨经从戎,乘胜长驱,力翦凶仇,以报孙大元帅”勉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乘胜追击,消灭残敌。蒋介石惊闻噩耗,更是失声痛哭,遂撰诗表志:

轩草须除根,擒贼必先擒王,不除诛叛逆陈炯明,不算革命真男儿。

剜其心肝,祭我总理神灵,肃清东江余孽,实行三民主义,继承先烈生命,完成本党责任。

1925年3月30日,东征军肃清五华、兴宁等潮梅全境的敌人,首次东征获得全胜。这天,黄埔教导团在兴宁召开追悼孙中山及东征阵亡将士大会。周恩来宣读祭文,蒋介石宣读誓词。随后,蒋介石和周恩来分别就任潮汕善后督办和东江各地党务主任,处理东江地区的党政大事,进一步巩固拓展革命新局面。

5月下旬,蒋介石和周恩来率领教导团班师回穗,一举平定了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妄图夺取广东革命政权的武装叛乱,消灭了这些祸粤经年、拥兵数万的叛军,巩固了大革命的策源地。7月,在中共的倡导下,国民党改组了大元帅府的军政府,成立了委员制的国民政府。国民军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整编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学生军改编为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汪精卫任党代表,周恩来任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第一次东征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黄埔教导团的将士们英勇作战,给予叛军陈炯明部以沉重的打击,这支年轻的部队也得到不断成长壮大。这两个教导团的大小官员多数后来都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其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人也成了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的重要力量。

推荐访问:黄埔军校 东征 教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