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带背十三天

 好吃的青苹果 2023-07-09 发布于河北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

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惊狂。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牡蛎五两炒,蜀漆三两,用水洗去腥味龙骨四两以上七味药,用水一斗二升,先加入蜀漆煎煮,煮去二升水分,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图片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太阳病变证
证候分类-虚证-心阳虚证-桂枝加桂汤证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加桂汤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

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五味药,加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加桂枝达到五两,加桂枝的原因,是因为桂枝能降奔豚气。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二甘一桂不雷同,龙牡均行二两通,

火逆下之烦躁起,交通上下取诸中。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炒龙骨二两以上四味药,用水五升,煎煮成二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温服八合,每日服三次。

图片
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白话文

111、太阳中风证,用火法强迫发汗,风邪被火热所迫,血气运行失去正常规律,风与火相互熏灼,影响肝胆疏泄失常,病人身体就会发黄,阳热亢盛,迫血上出就会出现衄血,热邪灼津,阴液亏虚就会出现小便短少。气血亏乏,不能滋润周身,就会出现身体枯燥、仅头部出汗、到颈部为止。阳盛而阴亏,则腹部胀满,微微气喘,口干咽喉溃烂,或者大便不通,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谵语,严重的会出现呃逆、手足躁扰不宁、捻衣摸床等征象,如果小便尚通畅,示津液犹存,病人还可救治。

112、太阳伤寒证,脉象浮,本应当发汗解表,医生却用火治法强迫发汗,导致心阳外亡、神气浮越,出现惊恐狂乱、坐卧不安的,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治。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牡蛎五两炒,蜀漆三两,用水洗去腥味龙骨四两以上七味药,用水一斗二升,先加入蜀漆煎煮,煮去二升水分,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13、病的表现象太阳伤寒证,但脉搏不弦紧反而弱,并且出现口渴,这是温病而不是太阳伤寒证。如果误用火攻,火邪内迫,就一定会出现谵语等变证。温病初起脉弱,一般并见发热脉浮,用辛凉发汗解表法治疗,汗出邪散,则疾病可愈。

114、太阳表证,用火熏法强使发汗而汗不出,火邪内攻,邪热内扰,病人必烦躁不安,如果病至第七天,邪气在太阳经当行尽,病当痊愈而仍不痊愈的,就一定会出现大便下血的变证。由于这是误火所致,所以叫做火邪。

115、脉象浮,发热甚,这是太阳表实证,当用发汗解表法治疗,却反用温灸法治疗,这是把实证当作虚证来治疗,火邪内攻,耗血伤阴,一定会出现咽喉干燥、吐血的变证。

116、病人脉象微数,属阴虚内热,千万不可用灸法治疗,如果误用温灸,就成为火邪,火邪内迫,邪热内扰,就会出现烦乱不安的变证。阴血本虚反用灸法,使阴更伤;热本属实,用火法更增里热,血液流散于脉中,运行失其常度,灸火虽然微弱,但内攻非常有力,耗伤津液,损伤筋骨,血液难以恢复。脉象浮,主病在表,当用发汗解表法治疗,如果用灸法治疗,表邪不能从汗解,邪热反而因火治法而更加炽盛,出现从腰以下沉重而麻痹,这就叫火逆。如果病将自行痊愈的,一定会先出现心烦不安,而后汗出病解。根据什么知道的呢?因为脉浮,浮主正气浮盛于外,所以知道汗出而病解。

117、用烧针的方法强使病人出汗,致心阳损伤、下寒上逆,一定会发作奔豚,出现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时作时止的症状。同时,由于针刺的部位被寒邪侵袭,肿起红包块。在治疗上,可内服汤药,用桂枝加桂汤;外用灸法,在肿起的包块上各灸一艾柱。

118、误用火攻而又行攻下,因火攻发汗致心阳损伤,出现烦躁不安的,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治。

119、太阳伤寒证,如果用温针进行治疗,往往会导致惊惕不安的变证。

120、太阳表证,应当有畏寒发热的症状,现病人出现自汗,反而不见畏寒发热,关脉细数,这是医生误用吐法所引起的变证。在得病一、二天误用吐法的,就会出现腹中饥饿,却不能食;得病三、四天误吐的,就会出现不喜欢吃稀弱,想吃冷的食物,早晨吃进的东西,晚上就吐出来。这是医生误用吐法所致的变证,其病变尚轻,所以叫做“小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