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夏养心误区

 快乐英平 2023-07-09 发布于江苏
立夏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时光荏苒,季节交替,谷雨刚过,立夏又来。立夏标志着夏天正式登场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而“立”为“开始”之意,所谓立夏就是指万物至此皆长大也。立夏亦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被称为“立夏节”,古时天子通常会在这一天携群臣举行迎夏仪式,来表达对丰收的期望,同时也借此鼓励农民勤勉耕作,以保证当年和来年百姓们的丰衣足食。此外,立夏时各地还保留有“立夏蛋”“立夏五行饭”“立夏称重”等习俗,也都是表达人们希望家人健康好运的美好寓意。    图片       

立夏后,随着日照的增加,气温的上升,人们的情绪也容易变得焦躁不安,动则发怒生气,胸闷心悸,因为夏属火,而火气通于心,所以夏季如不注意安神定志,戒躁戒怒,很容易阳气发泄,诱发心脏疾患。《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就是说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舒畅的心情,使阳气充分得到宣泄,来顺应夏季的养生法则,如果违背了,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故立夏后养生应以养心为主,但要避免一些养心误区。     

误区一:夏季养心应常吃苦味图片

喜欢养生的朋友都知道“苦味入心,能够养心”,俗话说,“夏日吃苦,胜似进补”,如有的人会经常用莲子心泡水喝来达到养心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苦养心,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只有经专业的中医医生判断属于“心火旺盛”烦躁、易怒、怕热、尿黄尿赤、舌红的患者才适合。如果本身就脾胃虚寒、怕冷、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的患者就不应该经常食用苦味来降心火以养心,否则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甚至脱水后还会诱发心肌缺血,损伤心脏,所以要适可而止,因人而异。夏季心火较盛,正常养心应以清淡少盐的蒸煮类食品为主,多吃果蔬,及时补充水分就可以了。

误区二:夏季养心就是不运动图片

立夏后,气温逐渐上升,许多中老年人在夏季运动后更易出现心跳加快、胸闷心慌等不适,所以认为夏季运动会影响心脏健康,其实不然,适量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可以加速自身脂肪代谢,反而会减轻心脏负担。一般夏季以舒缓运动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拳、五禽戏等,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但不宜剧烈,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后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宜大量出汗,因为“汗为心液”,汗出过多,易耗伤心的气血,会诱发胸闷、心悸等心脏不适。出完汗一定要及时擦干,避免汗液蒸发带走热量导致感冒。

误区三:饭后散步有益身心

立夏以后,大家都会吃晚饭出门走走,这是一般天还没黑,也不热不冷,十分舒适,于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成了不少老年朋友的健身格言,但这并不科学,中国古人饭后散步是在自己的庭院里面,走走停停,走走坐坐,走走看看,帮助食物消化,并不是刻意快步行走、持续行走,其次这个“后”字时间是多久呢?现代医学认为,人在饱餐后胃肠道需要的血量会是平时的2~3倍,胃部膨胀会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的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所以饱餐后,本身心脏的负担会增高,如果餐后立即去散步的话不仅会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造成消化不良,还会导致双倍的心脏泵血负担,诱发心肌缺血,尤其有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饭后更不宜立即散步,应该休息20~30分钟后再行散步,且散步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这样做才会有益身心健康。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朱菲菲 指导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  吴欢【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