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湛海专栏】‖学习《道德真经》(九)

 纪实纵横 2023-07-09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简介

韩湛海,1964年12月生于冀中平原,历练于塞北军营,空军中校军衔。退役十几年来,从事军转工作,用绵薄之力,为退役军人鼓与呼。


学习《道德真经》(九)

韩湛海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神州十六号发射升空之际,国家宣布2030年启动登月工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将成为现实。人类也许可以走出地球,到另外的星球上生活。空间站里的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飘在太空中的,它的飘荡让人担忧,不知它飘向什么黑洞?或者说是,把人类带到什么不同的空间中。总之,人类越向地球外探寻,越觉得人类的渺小。月亮、太阳人们看得到的、离不开的天体之外的之外还有什么?宇宙之外的之外还有什么?是没有准确的答案的。于是宗教盛行千年不 衰,在人的生命中,让无限的思想暂时有个停歇的地方。
道法自然,无以描述的“道”便是整个宇宙,包括宇宙之外的之外的自然,用“道”来形容,或是人类的一个信仰。这个宇宙的形成便是“道”的力量。
对于宇宙起源问题,理论上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占据主导地位。神州系列宇宙飞船理论基础应该是相对论。
宇宙到底有没有起源?古人认宇宙为是天道永恒。宇宙天地一直就存在,没有什么起源,更没有什么变化,永远是这个样子的。人类相对于宇宙来说实在是太渺小了,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尺度。所以,一个人的一生所看到的星空,大致是不会有变化的。所以,人们才会认为宇宙是永恒的,这也符合人类认知的实践性、局限性。后来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在随着时间膨胀,因此,宇宙是有一个起源点。在以这个点向外不断的运动、扩散,也就是说,宇宙应该是有起源的,而不是永恒的。
几年前,人类对宇宙的观察还没有现在的科学技术环境,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总体上讲,宇宙是一个没有边际的时空,认为,在天地生成之前,宇宙是混沌一体的,在一次大爆炸中,或者说是盘古醒来的时刻,首先形成天,再形成地。
天地的生成,人类应该随之而生。在这个混沌的宇宙中,人类还没有多少意识形成,也没有多少需求,更没有贪婪!只是在这个空洞中,寂寞、空虚,与天地一样的混沌不清。在天与地的运行中,共同膨胀,向着无尽的边界发展。在时空上无限,空间上无限。到一个时刻,人类突然觉醒,于是,便有了自私、同类相杀!直到几万年后的今天。这个宇宙事件的形成,在于有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是“道”。它也是天地生成的根源,大到无限的飞逝,到无限的遥远,到至远的回返。在这个宇宙中,道在为首,天在为次,地大其次,人大再次。然而,这个道、天、地、人四者统一的宇宙中,人只是其一,不主宰,但是主人。人的思想意识要超越“道”,成为宇宙的主宰。然而人要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他自身为法度。在人的有限的认知中,在人的有限的活动中,是看不到天、地,更悟不出道的真谛,只是在生命的瞬间,回返周而复始,人、道相接,人为大成为现实。生命虽然在宇宙中是一个点,时空的一束光,珍爱生命是“道”之根本 
人之于宇宙虽为渺小,如流星之尘埃。没有有那个物会记得你,没有那个世界容得你。但是,在人的世界里,追求永恒的永恒思想是永恒的追求,不因为渺小而放弃。这是人生意义的全部。正如外来佛教等宗教思想,认为人的灵魂永远存在,生来在人间,逝后在天堂或地狱,于是有人的善的修行,以期灵魂升上天堂;中国人的灵魂寄托则是在史书,也就是信仰的历史观,认为人逝后,能在历史上留下名是灵魂最好的归处。无论中外之宗教信仰,对于人生命的永恒追求,才是人生全部意义。珍惜活着的生命,追求逝后的永恒,构筑起人生的现实意义。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物有轻重、人有臣,日有星辰、事有缓急。时空运行中,离不开道的法则。事物是矛盾的结合体。矛盾有主次之分。老子在这里把矛盾的东西对立起来分析,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的从重与轻、静与躁这两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矛盾入手,并从做人的道理上进行深入分析。重是轻的根基,而静是躁的主导。因此,老子提出,在国家治理中,应当关注其根本,不尚轻浮,不可躁动,也就是从人民这个根本出发,坚持以人民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只有这样来治理天下,才能够使天下大治。
作为春秋时期的老子,亲眼目睹众多诸侯国的国君们贪图享受,轻举妄动,缺少治理国家的本领,有感而发,从评论社会现象出发提高到哲学的层次加以剖析,再引申出治国之道,使其辩证法为现实的社会政治服务。这一点,对于几千年前的思想家来说,难能可贵,世界少有。
然而,在现实的国家治理中,把这一辩证思想运用到实践中来的不多。造成新社会矛盾,成为人民议论的弊端。究其根本,是人的自私与专权。正如老子所言:“以身轻天下”。近日,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苏州,一尊奇丑无比的老子雕像,亮瞎了人民群众的眼。当政者、设计者的思想意识丑恶之极。觉得自己“万乘之主”,当然就可随所欲为,把人民当愚昧,“老子”天下第一,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奈何于我?于是,一尊自以为是的老子雕像便出现在了文明大都市。认真的究其根源,一是决策者在此地建设一尊雕像依据是什么?二是经过招标程序是否合规?三是雕像稿件审核由谁来把的关?其实,不言自明,如果没有利益,这样的东西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个利益一是精神上的,如,决策者的畸形心理;一是物质上的,这是主要的。正如人们传说,一个地区扫马路的当地一把手也要插手。这不是道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了。
哲学也好,宗教也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子在本章中虽由轻重和躁静两对矛盾写起,不完全着眼于哲学层面的论述,更多涉及人物品格修养的相关问题。“躁”,即喻人的性情。《论语·季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即指其性情急躁,不冷静。也可指用心不专,浮躁。《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蝗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说,躁不及他人,仅是个人的事,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躁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关乎人民利益的大事。没有以重为本、以静为纲的修养,不能把权力用于 人民,用于为人民服务。于是出现丑的老子雕像不足为奇,是人民之大不幸!切莫“以身轻天下”是对统治者的最基本的要求,现实中这也难做到。统治者必须重视人民之根本,为人稳重,切勿举止轻浮;处事冷静,切勿草率莽动,持重、守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人事与社会政治,也不例外。
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谁能处理好轻重、静躁的关系呢?对于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件和问题,教人易,做之难。进入毕业季,也是升学季,几多欢喜几多愁。谁的难谁知道,正如赵本山说的,疥子只有长在别人的脸上才不疼。“燕处超然”者能有几人。面对困惑,别无他法,只能是面对,并努力解决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人生之修养,也人生存之必须做出的努力。但愿天下之人,都能“燕处超然”!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是老子主要思想。他倡导人们尊重自然,与人为善。那么到底什么是“善”?老子认为的状况“善”是大自然与人类社会活动中质朴的、自然的、不人为的雕琢的天道运行,“善”应用于社会政治生活领域,这就是自然无为以治天下。老子是位具有仁人之心的古代哲人,他的学说,用之于人类社会,希望构建一个人人向“善”的社会环境。
老子用五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来分析善的本质。善于行走人,不去修饰,顺其自然而为,自然就会到达的目的,不留踪迹善于言辞的人,顺应事物的特性,不去强求改变,所以就不会有暇疵善于计算的人,顺应自然而计算,不去假借外力,也不用计算工善于关门的人,顺应门的形制,因此不用门插关门就可以做到无人能开;善于捆绑的人,顺应绳索的结构来绑定物体,所以就能达到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的效果所以,圣人就是这样常常用顺应自然之规律,善于拯救全人类,没有一个被抛弃,善于挽救万物,没有一事弃之不顾。圣人的做法,是世界文明的传承、光明的传递
世界是矛盾的结合体。要求所有的人都是“善人”,没有不善之人,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财不善之人如果不敬重老师,或者,善人不爱惜其财富自觉地把善与不善的矛盾处理好,在矛盾的运行中推动人类向前发展,那么,再有智慧“善”,迷失前进的方向。这是人类社会运行中最为精妙的道理!   
“善”需要定义。“善”作为自然运行规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规范。但是,对于平民来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初心之善不可抛弃。赤子之心永远是善良的,在赤子成长的过程中,正确的善的规范,也就是社会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是整个社会和平发展的基础。
“善”需要引导。又是一年一度毕业季。北大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讲话中心思想,引导学子们向美国院士看齐,向美国院士学习。北大百十年来培养的人才无以计数,偏偏选中在美国的毕业于北大的成功人士?怎能不让国人诟病?老子从“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五个方面阐述善的道理,强调社会的治理、是非曲直要顺乎自然的天性。圣人善于教育人,使用人,使人人各有所用,社会也因之达到和谐安宁。
“善”需要法制。社会不啻是善的社会,不善之人与善人是相对成长的。老子认为,善人和恶人要用辩证的观念来看待和分析,善恶两者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怎样让恶在以善为主流的社会中,成为促动善行的动力?必须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制。法制是有阶级性的,这是它的政治属性。但是,对于平民来说,只注重法律的现实属性,我失去了财产,有法来保护,我被欺压了,有法来彰显正义。我以善行来行使宇宙之命,唯做善事而已。

作品链接

【韩湛海专栏】‖学习《道德真经》(八)

【韩湛海专栏】‖学习《道德真经》(七)

【韩湛海专栏】‖学习《道德真经》(六)

【韩湛海专栏】‖学习《道德真经》(五)

【韩湛海专栏】‖学习《道德真经》(四)

【韩湛海专栏】‖学习《道德真经》(三)

【韩湛海专栏】‖学习《道德真经》(二)

【韩湛海专栏】‖老子天下第一(一)








编辑:孙传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