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道学人“老子二十八”

 doremefaso 2018-08-13
孝道学人“老子二十八”

孝道学人“老子二十八”
孝道学人“善人不善人之师”

孝道学人“老子二十八”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算,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行无辙迹”辙,注意、办法、途径的意思。不行而至者,善行也。道自行於天下,而我无为也,故无途迹。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神化不知,何迹之有。
  
“善言无瑕谪”瑕,缺点的意思。谪,谴责、责备的意思。不言而喻者,善言也。不言,故无瑕谪。如天地四时,不言故无瑕。
 
“善计不用筹算”通於一,冥於一致,循天之理。故不需筹算。
  
“善闭无关枪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闭不以关键,故不可开;结不以绳,故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善者道之继,圣人体道,以济天下,故有此五善,而至於人物无弃。
  
“是谓袭明”袭者不表而出之,袭明则光矣而不耀。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有善而后见人之不善,故善人为不善人之师。有不善然后见人之善,故不善人为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善恶明而情伪起,天下始不胜於治,故无贵爱,然后善恶两忘,彼是一实,而玄德全矣。
  
“虽智大迷,是为要妙”道之要妙,不暗众善,无所用智。有知则有物,而不知无物之妙,虽曰智,於道大迷。
 
这一章老子所言,世俗之人,行而有迹,言而有过,数而有失,情窦开而不能闭,人心离而不能合。非惟自弃,而所行所言不善,人物皆被其无穷之害矣。圣人常善救之,俾归真道,各得其所,故人无弃人,物无弃物也。圣人救人物之道,至公无私。善人者,继道之人,先觉者也;不善人,未觉者也,非本不善,未明乎善也。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一旦洞悟,则默契玄同之,此自上而下至今不传之传也。

孝道学人“老子二十八”

老子在这一章用了善行、言、计、闭、结。行言计闭结,代表万物之生灭循环。万物行于春,得气于夏故言,耗气于秋故计,休废于冬故闭,而四墓为结气之处。这是天地而生自然规律,所以又曰天地之德。万物都生于天地,所以,老子称之为善。“常善救人,常善救物”如万物被天地之善带领着,在这地球生长繁殖了几十亿年般。老子用了万物赖天地生长,辩证了善人为不善人之师。所谓,常善无辙、无瑕、无筹算,所以容易让人“不贵其师,不爱其资”,所以即智也迷。(“绝圣弃智”,绝圣者一视同仁,没有贵富私欲。)

简单的说,就是人类迷惑。如果,今天学人和大家说chimpanzees猩猩要比人类还聪明,可能很多人会反对。但是,这确实是个事实。人类会迷惑,多来自先天的自我本性和后天的贪婪之欲。两者混成一块,产生了第一种自我阻碍的负面元素——恐惧。越自我越贪心的人越容易恐惧。因恐惧所产生的狂妄、霸道、猜疑、妒忌、退缩等各种负面情绪元素是造成自我阻碍的因素。就犹如有些人会认为善人无善报,人善被人欺,都是因为恐惧而来的念头。

难道不是吗?自我阻碍(self-conflicts)自然智慧减低。

孝道学人“老子二十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