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梦故事】之三:不服周,關伯比助武王成就楚国霸业

 ymkst 2023-07-09 发布于湖北
【云梦故事】之三
不服周,
闘伯比助武王成就楚国霸业

自西周中叶以来,楚国人便长期被挤压在鄂西山区的闭塞之地,动弹不得,还被中原诸国人蔑称为“荆蛮”。直到西周末期,周天子式微,许多诸侯小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楚国也乘势逐渐把自己的触角向东移动。

若敖熊仪在位时,开始把东进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楚国的势力范围由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扩张,向广袤的云梦泽进发,逐步把汉东所有的小国全部吞并,建立强大的楚国。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战争和兼并,到楚武王当政时,楚国终于开始强大起来。

公元前740年,熊通杀了自己的亲侄儿自立,随后他自称武王,是楚国第一个王。从他以后,楚国历代的当政者,都自为王,不再称敖,当然也不满足于什么公侯伯子男了,周天子认不认,各诸侯国认不认,只要自己有实力,谁能把我怎么着?

熊通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弑侄称王的,心里总有些忌惮,客观上总会存在不可轻忽的反对势力,或明或暗。所以他非常需要坚定的同盟者。他早已物色到一个得力而且无害的人,这人就是闘伯比。闘伯比是若敖正宗的幼子,这个先天的条件是无人可比的,论辈分他是熊通的叔叔,但又比熊通略小;更好的条件是闘伯比年幼就回郧国外婆家去了,远离了楚国宫廷角斗的漩涡,同王族内任何人均无现实的嫌隙。熊通与伯比,两人年富力强,血性方刚,志趣相投,彼此欣赏。所以,一经熊通相请,伯比便没有不鼎力相助之理。两人相见,恨不早识,促膝交谈,一拍即合。武王对伯比委以重任,参赞军机,互相信任,珠联璧合。

这是两个少壮派的联合,更是一对弄潮儿的搭配。他们杜绝掣肘,只有合作和成功。因此,楚国在向汉东拓展的进军中声势浩大,捷报频传。

楚武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10年),楚国势力继续向汉水以东的地域发展。在这种情势下,汉东诸国自然也把楚国当作重大威胁。

楚国东扩的第一个大障碍是随国。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国同随国发生了军事对峙。因为是第一次兵戎相向,彼此并未摸清底细。所以还未开战,双方即准备议和。随国派了一个贪婪昏庸的少师作“谈判代表”。

闘伯比根据当时的情势,向武王提出了离间汉东诸国而孤立随国的策略。他说:“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备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伯比的意思是:我们楚国在汉东之所以难以扩张自己的势力,是因为我国军力强大,张牙舞爪,小国怕我们,所以他们要抱团来对付我国。现在汉东以随国为大,我们要设法让随国表面看来很强大,很具威胁性,这样,它就会同小国关系疏远。小国同随国离散了,对楚国最为有利。现在随国的少师狂妄自大,我们干脆就势收敛自己的锋芒,让随国去逞强。

对于伯比的策略,有人提出疑问:随国有大贤人,他能识破我们。闘伯比回应说:“以为后图。”意思是:虽然不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以后总有机会实现我们谋划的。武王十分赞赏并采纳实施了闘伯比的谋划,但随国的贤者确实也识破了楚国的计谋,没有上当。

不过,机会很快来了。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昏庸的随国少师得宠掌了国政。闘伯比抓住机会,成功地发动了对随国的第一场胜利的战争。一战击溃随师,随侯逃走,随少师被楚军俘获。当年秋天,随要求与楚议和,楚武王不想答应和谈。伯比分析了变化了的形势。指出:“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意思是:随国那个“坏菜”的混蛋少师被我们俘虏了,它的破坏性因素去除了,而随毕竟是个大国,我们一口是吞不下它的。于是,楚国答应与随国签订了和好的盟约。

楚武王四十二年(公元前699年),楚国的莫敖屈瑕伐罗国。当时伯比主国政。他在送屈瑕时,见其“举趾高,心不固”,即预感“莫敖必败”!于是急向武王提出增兵支援的建议。武王觉得事情没有那么严重,未同意增援。伯比随即去找武王夫人邓曼,说明缘由。邓曼再去向武王进言,武王当即同意了伯比的建议。但此时已经追之不及,结果楚师大败,屈瑕也自缢荒谷。战后,楚武王承认“孤之罪也”!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楚国同郧国发生了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战争。这是今天的云梦人应该特别重视的一次战争。楚武王四十年(公元前701),屈瑕奉命准备同贰、轸两个小国订盟约。此时,郧国感到压力,它伙同随、绞、州、蓼四国一道,要与楚国交战。当时,“郧人军于蒲骚”,企图阻止楚国东进。伯比的异母哥哥闘廉作为军师参与了战争的指挥,很轻易地打败了郧师。

闘伯比在公元前664-公元前637年期间,曾经三做了令尹(宰相),这在楚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论语·公冶长》有段记述——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这是孔子与其弟子对子文的议论。史书记载他为令尹时,"千楚王十七年(前655年)曾率军灭了弦国;楚成王三十二年(前640年),他又曾率师攻打随国,并与随国和谈后胜利归来。楚成王三十四年(前638),子文主持策划的“泓之战”中楚国大胜,宋公落下两千多年的笑柄,并导致宋公因重创而病死。

闘子文在楚国不仅是一代名相,也是一代贤相。史书记载,楚成王八年(前664年),“於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纾是缓解、帮助之意。这一面显出子文的公忠体国,同时也说明了子文这个氏家族的富有。但是子文本人却三次辞令尹之官,家里没有一天存粮。成王知道他家如此困难,每当子文上朝,都要为他准备一块肉,一碗粥让他吃。而每次成王之赐,子文都逃避不受。有人问子文:“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子文回答:从政的人,应当为民。现在老百姓这么苦,而我却来“取富”,这是损民而自肥,这就“死无日矣”!我是“逃死”不是“逃富”啊!

史书记载:令尹子文训练军队,一天下来,没有一个将士受到惩罚。而后来子玉也训练军队,一天竟鞭笞了七个人,还有三人受到穿耳之刑。可见前者的宽厚得法,而后者则暴戾无方。但是,子玉为令尹以接替子文,是子文的举荐。子玉为人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后来楚、晋城濮一战(前 632年),子玉指挥失误,致使楚军吃了败仗,子玉自知责任重大,遂自杀。子玉和之后的四任令尹都属若敖氏,闘氏一族在楚国东进的征程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都把楚国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后记:云梦的故事,有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也有神奇、有趣的。陈抗生教授根据《春秋左氏传》、《史记》、《国语》的相关记述,整理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云梦的真实故事。本文根据陈教授的故事改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