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观止》读不下去,我帮你(7)——季梁谏追楚师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9-05 发布于天津

一、历史常识

1、楚武王之前的楚国

提起春秋时的楚国,我们马上会想到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

楚武王是楚庄王的高祖(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共50年。

楚武王时期,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开始北上扩张,楚武王十九年入春秋(公元前722年),此后楚国的历史便被《左传》如实记录下来,那么楚武王之前的楚国历史呢?我们来简单勾勒一下。

楚国是芈姓、熊氏,这是要知道的。

鬻( yù)熊:和周文王同时,侍奉周文王非常恭谨。至于鬻熊之前楚国的历史,即便是《史记》的记载,也难说就十分可靠,我们就不再向上追溯。

熊绎( yì):周成王时被封于楚,子爵,这就是楚国的始封君。提到熊绎,史书中几乎都会用到“筚路蓝缕”这个词。如《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筚路指柴车,蓝缕指破衣服,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难。路蓝缕还可写作路蓝缕,但不能写成筚路褴褛,一定要注意。后代楚国国君讲述楚国历史时,多追溯到熊绎。

熊渠: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周朝对南方的楚国影响力日益减弱,熊渠僭越称王。周厉王暴虐,熊渠怕其伐楚,又主动去掉了王号。

若敖、霄敖和蚡冒,这是前后相承的三代国君,但这是国君的名字、称号、谥号还是其他,我也搞不清楚,感觉怪怪的,《史记》就是这样记载的。

熊通:杀蚡冒之子自立,这就是楚武王。

以上是史书中常见的春秋之前的楚国国君,我们不用刻意去记忆,知道他们是楚国先祖就可以了,楚国真正的历史是从楚武王北上扩张开始的。

2、楚国大族——斗( dǒu)氏

斗做姓氏,到底读dǒu还是 dòu,我查了一些资料,两种读法都有,不能确定,只好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读dǒu。我没有斗姓同学或同事,也从未遇到过姓斗的人,这应该是一个很罕见的姓氏,如果这篇文章有幸被斗姓朋友读到,请告诉我现实中它的读音。

斗伯比:若敖之子,若敖氏,因其被封在斗邑,因此也称斗氏,斗伯比是斗氏始祖。斗氏是楚国历史上煊赫一时的超级大家族。

斗伯比是楚武王的叔父,他是楚武王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在楚国讨伐随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第一次讨伐随国,斗伯比指出楚国不能使汉东诸国归顺的原因在于楚国一直对这些国家采取军事高压态势,汉东诸国为了对抗楚国,都团结在随国周围,楚国无隙可乘。

针对伐随,斗伯比提出以下战略方针:

第一、政治为主,军事为辅,军事为政治服务。斗伯比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他认为“少师得其君”且“少师侈”,破随应该把少师作为突破口。向少师示弱,并通过少师来影响随国国君,再辅之军事手段,随国可破。

第二、破随不可一蹴而就,应从长远考虑。对于斗伯比提出的破随方案,楚大夫熊率且比认为随国的季梁肯定能识破其中阴谋。斗伯比说“以为后图”,也就是说要做长远打算,本次伐随,少师来讲和,只要能让少师认为楚军羸弱从而自我膨胀就达到了目的,至于破随,不是这是军事行动的任务,破随,要一步一步来。

一切都在斗伯比的计划和掌控当中。

本次伐随,少师回去后极力劝随国国君迎战楚国,但被季梁制止。

两年后,公元前704年,楚国第二次伐随,随国国君宠幸少师,不听季梁的劝阻,坚持出兵;出兵后,又不听季梁的作战方案,随国战败被迫接受城下之盟。

斗伯比在《左传》中出现就是楚国这两次伐随,之后便消失了。

子文:斗伯比之子,身世富有传奇色彩。斗伯比和妘国国君之女私通,生下一子,弃于野外,“虎乳之”,老虎竟给这个弃婴喂奶。楚地方言把乳叫作“穀( ɡòu)”,把虎叫作“於菟( wū tú)”,这个弃婴就叫斗穀於菟,也就是后来的楚国一代名相子文。这几个字的写法和读音,各种版本均有不同,以上参考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

子玉:斗伯比之子,子文的弟弟,晋楚城濮之战时楚君统帅,兵败自杀。

斗椒:斗伯比之孙,楚庄王时谋反被杀,斗氏被灭族,从此斗氏退出楚国政治舞台。

二、文化常识

1、牺牲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毛色纯为“牺”,肢体全为“牲”,合称“牺牲”,古文中也常用单字“牲”指“牺牲”。

天子祭祀用太牢(牛、羊、猪三牲齐全),诸侯祭祀用少牢(只有羊、猪),祭祀或款待贵宾只用一种牲畜,叫“特”。

注意:并不是所有牛羊猪都叫牺牲,也不是色纯体全的牛羊猪就是牺牲。色纯体全的牲畜经过占卜,结果显示这些牲畜用于祭祀为吉,此时,被选定的牲畜才能叫作牺牲。占卜日和祭祀日一般间隔一段时间,祭祀所用牺牲,祭祀前先饲养于牢,所以又称这类牺牲为牢。

2、民本思想

春秋时期,君权神授的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天子的地位和权力是天赐予的,所以祭祀是国之大事,通过祭祀,地上的天子和天实现沟通,获知天的意志,然后按天的意志行事,在这种思想下,民众的重要性完全被忽略。而本文季梁的民本思想,无异于是君权神授的黑暗天幕中透出来的一丝光亮。季梁的这种思想,在当时为超前、进步,即便放在当下,也一点不过时。

小国要战胜大国,凭的是小国的“道”和大国的“淫”。小国的“道”包含忠于民、信于神两个方面。在上者要思考如何为民谋利,祝史要如实向神汇报国君的政绩。

随国国君打了个擦边球,避实就虚。他很心虚,作为国君,没有为民众谋取实实在在的福利,没有做到忠于民,但他认为自己对神是虔诚的,祭祀时用的都是真材实料,上等的好东西,所以他抛开其不忠于民的层面,直接用信于神反问季梁。

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即民为神主,神的态度是根据民的状况来决定的,圣王都是先民后神,只有施惠于民,为民谋利才能民和;民和,神才会降福。神是否佑护统治者,并不取决于统治者对神是否诚心,而要看统治者对民众的态度。

时间过了2700年,季梁的民本思想,依然熠熠生辉。

《左传》还记载了一位开明的国君——邾文公

邾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在今山东省境内,国土面积大概就是现在一个县的样子。邾文公计划迁都并为此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

邾文公决定迁都,他说,如果有利于百姓,也就是对我有利,上天生了百姓又设立国君,国君就是为百姓造福谋利的,没有什么比对百姓有利更吉利的事情了,至于我死早死晚,都是天命。一个月后,邾文公去世。

我们常津津乐道于秦皇汉武一统天下、开疆拓土的武功,但武功的背后如果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样的武功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武功对民众是一种灾难。

我们现代人,对于季梁,有人可能通过李白知道他,李白称其为“随之大贤”,但有几个人知道邾文公呢?

记住邾文公吧,不要让他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邾文公的心胸境界,让当今绝大多数公务员汗颜,邾文公的民本思想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三、高频字词

1、成

成表示和解,讲和。

2、董

董表示主持,董成就是主持和谈,董事长就是主持公司事务的负责人。董还表示督查、监督。

3、侈

侈表示放纵、骄横,古文中常用此义。不要看到侈就译为奢侈、浪费。

4、淫

淫表示过分,无节制,古文中常用此义。古文中常见淫祀、淫雨等词。不要看到淫就想到男女关系。

5、馁

馁表示饥饿,冻馁表示饥寒交迫。

6、祝

祝( zhù)表示祝祷、祝福,古文中意义比较窄,一般指祭祀中的祝祷。祝( zhòu)表示诅咒。古文中,见到祝字,如果祝福讲不通,就要想想它的反面,可能表示诅咒的意义。

7、醴、禮

醴( lǐ)表示甜酒或甘泉。禮( lǐ)是礼的繁体,在古文中会有出现,但频率不高,见到时按礼理解即可。

8、嘉

嘉作形容词,表示美好的;作动词,表示称赞、赞美。

9、旨

旨表示味美,如旨酒。

10、谗

谗( chán)表示说别人的坏话。谄( chǎn)表示巴结、奉承。谗言和谄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

11、慝

慝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表示邪恶,灾害,差错,一般来讲,表示邪恶更多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