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丨浅析预算管理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用户12603780 2023-07-09 发布于广西

    图片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等于构建了一个全网公开透明的数据平台,能 够及时、精准的反映财政资金的配置、计划、使用及验收、绩效等情况。所有预算单位涉及的支出全部纳入,所有经济活动得到更直观的全过程监管、溯源、分析,其政府履职职能得到“环环相扣、不留死角”的全过程闭环,可以说是相当完美。

    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已经有一段时间,正式实施也过了半个财政年度,就当前笔者了解到的情况,还是有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存在:

  1. 各平台数据迁移工作不完善。

在预算一体化全网上线前,各系统,各单位有相当多的各类系统平台在运行,在承担正常的政府履职工作。当我们启用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时,很多系统平台同时被废弃、被停止,数据来不及备份,来不及迁移,或者由一体化运营单位负责迁移。但事实上,平台系统功能的不同、开发公司的不同,导致庞大的数据迁移是一次“半梦半醒”的过程,于是乎,一体化系统架构的“往年数据关联”成了亡羊补牢,或者说是哪里漏了哪里补,防不胜防的日子过了许久,还没有到头。

2.一体化平台工作流程复杂。

首先体现在预算单位支付款项审批流程过于繁琐,一直在预算--项目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数据管理--合同关联--验收关联等环节下反反复复折腾,当然,也在各模块之间相关关联、制约,没有效率可言;其次,一个项目从入库建立到预算编制、项目预算下达、再到资金支付的每个环节,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涉及各部门、各方人员的审批。业内专家说:加强管理是需要加大管理成本的,确实如此,预算一体化工作大大增加了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3.系统功能有待优化完善。

预算一体化系统目前应该说是半自动半人工的状态。半自动的成果主要是开发比较成功的模块和功能,而人工的工作量主要体现在后台管理人员、技术团队(包括热线客服),不辞辛劳的研发攻关,消除漏洞,远程指导。比如往年项目资金结转至当年,再安排支付时,该环节就会出问题,需要补充大量其他工作才能完成支付;再比如,国库支付预设校验规则需要对资金支付进行校验,实际工作中较多因为收款账户名称中包含的一些“词汇”导致无法支付。所以说,校验这事儿,“预警”多了,就会疲于应付,大家懂的,再比如.........。

4.工作人员的熟悉适应程度还不足。一体化管理系统下,经办岗、审核岗等工作职责互相“承前启后”但又“泾渭分明”,在巨大工作量面前,谁也不能互相取代去加快推动工作。对预算管理一体化每一个岗位人员的信息化工作能力、对一体化系统的熟悉、适应程度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事实证明,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热线“12357”打爆之后,各种“互助自救”行动活跃了起来。当然,有时候,客服人员也不能一下子说得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

5.有关部门试点工作不够充分,预判工作不够充分,应对问题不够及时......

    在不久的将来,预算编报、决算编报、资产年报编报、政采年报编报、专项统计.......越来越多的模块都将纳入一体化平台,我们是否准备好了呢?

(一些拙见,不够成熟,还请指正、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