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咬文嚼字,吾字表示什么意思?从零开始还是从一开始?(1)

 学齐宜荷 2023-07-09 发布于内蒙古

我们在讲【而】字的时候讲到,er,ü,i在古汉语中其实是一个音,都读(i),而发这个音的字有共同的意思,就是:在某个主体母体本体本分本职多出来一点这么一种象,比如耳朵的【耳】字,什么是耳朵?耳朵可不光表示人的耳朵,任何东西多出来一点都可以是它的耳朵,比如木头长出一点的东西就是木耳,篮子多出来一点的东西就叫蓝耳,某个金属焊接多出来一点也可以叫做它的耳朵。【而】发er音,其实也是一种耳朵,这个耳朵可以链接很多东西,正如上面提到的,篮子的耳朵可以绑绳子,金属的耳朵可以焊接电线或者其他金属。所以耳朵的作用是干嘛的,是可以用来链接其他东西的。【而】字在文章中经常起的作用是什么?就是链接,什么是链接?我们可以认为是“继续”,或者是“续接”,我们看【继续】两个字,在普通话里,一个是(i)音,一个是(ü)音,上面我们说了,这两个音其实和er这个音是一个意思,都是:在某个主体本体母体上多出来一点这个象,什么是继续,就是原来做了很多工作,这个是母体或者说是本体,接着做呢?就是这个母体长了耳朵,这个母体加了一点。【继续】这两个字我们也可以认为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启】字也是(i)这个音,还有沿袭的【袭】字也是(i)这个音,什么是沿袭?其实就是继承,在原有(母体)的基础上添加一点。还有什么字可以做承上启下的作用呢?比如【迪】字,【迪】也是(i)这个音,那么它为什么也这个音,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上面我们说了,(i)是指某个母体上多出一点这个概念,那么【迪】也是此意,这一点可以表示什么?可以表示续接,继续,继承,可以看成是这个主体的耳朵,也可以看成是和别处链接的东西,当然,其实也可以是某个东西的起点,所以【起】字也是(i)这个音,这个【起】字更多的意思其实是表示起始,也就是开始的那么一点,所以【始】字也是(i)这个音。即(i)即表示耳朵,也表示连接,还表示起始,当然,这些意思都是由同一个象衍生的,即某个主体上多出来的一点。上面说的【迪】字也有“起始,开始”的意思。因为这一点本身就可以表示开始。当然,“开始,起始”只是【迪】字它的音带来的意思,它还有别的意思,它还有“由着,随着,遵循,照搬,沿袭”等意思。同音字基本都是可以相互解释的,因为同音意味着同义。再比如【基】字,也有开始的意思。旭日东升的【旭】字,也是这个音,什么叫做旭日!就是刚开始的太阳,或者说刚冒出一点头的太阳,所以也是此象,【宇】表示的是屋檐,什么是屋檐?就是屋子的延伸,也是多出来的一点点。再如,含英咀华的【咀】,现代字典的解释为,“比喻欣赏、体味或领会诗文的精华”,它把【咀】字的意思解释为“细嚼”,实际上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咀】其实也是某个主体多处一点这个概念,读【咀】的时候,我们嘴巴是凸出来一点的,或者说是嘟起来的。其实它的意思也一样,也是凸出来一点这个概念,所以什么是【含英咀华】?说的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或者说是花蕾。花蕾凸出来一点的样子。而不是像现代字典说的什么“读书吸取精华”。再比如,香港有个地名叫做“尖沙咀”,其实它就是尖尖的凸出来一点的地方,在我们国家其实有很多地名都带有【沮】字,大家翻开一些三维地图查看一下,其实这些地方都是某个大地方延伸出去的一点点,凸出来的一小部分。所以从上面的很多很多字中,我们能看到,无论是er音还是(i)音,还是(ü)音,都表示某个主体多出来一点,当然实际上,他们是一个音(i)。

【吾】字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读音(yu),他可能原本是和【余】,【予】,【愚】等字同音的,它可能是是古人在表示“我”这个意思的时候不知道写哪个字,所以写错了,所以出现了这么多表示“我”的字。但是没关系,同音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

那么【吾】读yu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也是“某个主体母体上多处一点这个象”呢?我认为其实是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象可以表示“开始,起始”。

我们在表达“我”的时候还可以说成是“自己”,那什么是【自】?我们说“自从,自始”,其实说的是开始,起始。也就是【自】可以表达“我”,也可以表达“开始”,那么【我】相当于“开始”,而表达“开始”用的是(ü/i/er)这个音,所以表达“我”的时候用了【余】,【愚】,【予】等同音字。

当然,【吾】读(wu)也是对的。为什么呢?(wu)这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呢?上一节,我们讲到,u(屋)这个表示的是“像雾一样的东西”,可以延伸为粗大,覆盖,大概的样子,当然他们也是多义一象,也就是说,覆盖也是大概的样子。粗大也是大概的样子。关于u(屋)音所表达的意思这里就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上一篇文章。总之,wu这个音有“大概的样子”这个意思。我们先来看【雏】字,他是(wu)这个音,为什么呢?我们知道,【雏】可以表示幼小的动物,比如【凤雏】,【雏鸡】,【雏燕】等等,但它为什么可以表示“小动物”呢?因为小动物就是大概的形状,还没长开的样子,或者叫做【初态】,比如有些动物刚出生不久,眼睛还没睁开,还没长毛,爪子还没伸出来,所以他们还只是【雏形】,【刍狗】指的其实也是“大概样子的狗”,现代字典把【刍狗】解释为“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实际上并不一定要用草扎成,用其他东西做也可以,比如毛发,塑料,纸,泥巴,石头,秸秆,豆萁都是可以的,只是狗大概的模样。所以叫【刍狗】,u这个音所表达的意思。诶,我们看模样的【模】字也是(u)这个音。什么叫模样,就是大概的样子。上面我们说了,这个大概的样子,可以延伸为初态,比如我们想要做某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先画出这个产品大概的样子,那么这个产品大概的样子是不是也是这个产品的初态?所以这个音即表示大概的样子也就是初态,所以【初】字也是(u)这个音。和它对应的还有【孺】,就是很小的小孩,或者说是还没长开的小孩,人的初始形态,还有【处】,我们说处女,其实他们本义是覆盖的,未开的状态。我们知道还有一句话叫做“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个【处子】现代字典解释为“处女,闺房未出阁的女孩子”,其实这个解释是错误的,处子其实表示很小的孩子,也就是未长开的孩子,跟【雏】的意思是一样的,当然,有时候它指的是【初心】,【处子】这个词在各种诗词中还是很常见的的,大多表示的都不是处女这个意思,而是表达像孩子一样的【初心】,因为很多男的也叫处子,或者说是【赤子之心】,我们看【赤】字,也是上面说(i)这个音,也有“开始的,初始的”意思。和【雏】像对应的还有什么呢?比如【出】字,比如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啊,就是成语最开始的地方,【出】字说的也是开始,再比如同音的还有【父】,【母】,【祖】,这三个字其实有共同的意思,比如“人文之父”,我们可以说成“人文之祖”,其实也可以说是“人文之母”,其实这三者都有饱满的粗大的意思,也有“开始”的意思。什么叫“人文之祖”就是“人类文化最先开始的人”。简单的说,u(屋)这个音有开始的意思,所以从这点上看,【吾】表示的也是开始。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来表示“自己本身”呢?用的就是“开始”这个概念。

为什么(i)音可以表示开始,(wu)音也可以表示开始呢?一件事情或者一种东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可以说,从1开始(一开始),也可以说是从0开始。两种说法都是可以的。那【一】就是(i)这个音,【始】字也是(i)音,伊始的【伊】字也是这个音,所以【伊始】其实就是【一始】,表某个事物刚凸出来一小点的样子,表示开始了。因为大部分东西一开始的时候都是比较小的。所以其实它还是某个主体凸出来一点的样子,这一点表示小,也表示开始。人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可以从你小时候开始,也可以说是从你父母结合那个时候开始的。你小时候相当于1,从你父母开始呢?相当于从零开始,从大概的样子开始。

上面说的很复杂,但其实它的结论很简单,但我们要探究并不是一个不经过思考的结论,而是汉字背后的原理。我们其实可以做个小结:

【吾】读yu相当于1,表开始对应的有【自】,【己】,【起】,【余】,【予】,【愚】,【台yi】。【吾】读wu相当于0,也表开始。对应的有【初】,【雏】,【出】,【处】,【父】,【母】,【祖】,【础】,【姆】,【牡】等字。

当然,表示开始的除了(i/ü/er)和(u)这个音之外,还有别的音。我们下节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