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排出肺中的寒气?

 tnj660630 2023-07-09 发布于江苏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三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病在肺,愈於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后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肺脏的病要治疗的话,要用酸味的药来往里收,用酸味的药来补之,因为顺它的气就是补,反之就是泻,因为酸是主收,我们一吃酸的之后,浑身就是气都往里收,肺气也是往里收的,金气是收敛的,所以用酸味来收敛,顺金气就是补之。用辛味的药泻之,辛味的药是往外散的,是逆酸敛之气的,所以用它来泻之。

很多人就说辛甘酸苦咸,这不是酸味是入肝吗,辛味是入肺的,这是《金匮真言论》里边所讲的,跟这个地方不一样,辛味我们一般通常来讲是入肺的,但并不是说吃辛味的东西一定补肺,这个地方的所谓的泻,它是散,散你也可以理解为是散邪气。我们用的这些辛味药,比如麻黄、荆芥、防风,这都是辛味的,都是往外散邪气的,所以在这里一定要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并不是吃辛味的就泻了肺气了,其实就是往外散,往外散的时候,也把肺气给宣发了。

我们知道这个得了伤寒,这个时候肺气被寒气闭住,肺气就没法宣发,肺气就受阻,其实他就得病了,这时候只用酸味药给他肯定不行。你要是用五味子、山茱萸,咳嗽的越来越重,这时候用麻黄、附子、细辛或者是用荆防败毒散等等这些药,麻黄系也好,桂枝系也好,总而言之就是把肺气宣发出来,宣发出来之后,寒气不就散出来了,寒气散出来之后,病不就好了。

所以辛味归于肺也对,在这个地方来看到的,用酸味补之,用辛味泻之,这个补不见得就好,泻不见得就坏,大家一定要理解,补是指的顺其性,散指的是逆其收敛之性,并不是说哪个好哪个坏的问题,该泻的就得泻,这个泻其实就是排毒,该补的就要补,补是什么呢?

补是往里增加气,补肺气,一般来讲,如果是外感性疾病,身体感受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这时候的治疗次序,是先用辛散的方法,先泻之,把寒气排出去,把湿排出去,或者是热先给它散掉,(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就是把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先用泻的方法散出去,排出去,全泻走了,泻走了之后身体虚了,就像大病初愈一样,身体得了病,通过一番治疗,病也好了,体温也正常了。但是这时候特别虚,虚的时候,咱们再给他补,你是用生脉饮,用五味子、麦冬、人参给他补,你还是直接甘温补气或者是补肾。

总而言之,那个时候你再给他补,顺五脏之性补,那时候都来的及。所以在这个地方,咱们一旦联系到临床之后,你就不能平行的去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你必须得有层次感,你得知道这段话是在什么时候下用,我们学《黄帝内经》最重要就是把它在临床中用出来,用的非常的灵活,非常好使,那才是我们学《黄帝内经》的初衷。

我们再往后看古代医家对这段原文各自的理解,马莳注解∶“凡病在肺者,以肺经属金,其病从秋始也。至冬属水,则水能克火,而火不能克金,故肺病当愈于冬。但冬不愈,当甚于夏,以火能克金也。若夏不死,当持于长夏,以土能生金也。其病之复起又当在于秋,以金病当起于金候也”。在这地方的起指的是又复起,就是又复发,其实大多数的医家理解,这个起指的是这个病好了。

但是整段话是从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去理解,其实就是讲的第一个节气是在冬,冬属于水,水能克火,火被克之后,火就弱了,弱了之后火就不能克金,金气旺了之后,肺病就好了,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往后,我们看到的甚于夏,是火克金,持于长夏,也是病情稳定之后,土能生金,金气得土之滋生,所以说这个时候肺气就足了,病情就能相持了,身体的正气跟邪气才能相持,所以叫做当持于长夏,这就是五行的循环。(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