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朝的败象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3-07-09 发布于新疆

这之后,宋云等人继续西行,寻找佛的踪迹……在佛沙伏城北看到了白象宫,寺内石像皆为石雕,因为寺前有拴白象的树,花叶似枣树,冬季成熟,相传“此树灭,佛法也灭”,寺内的壁画中有太子夫妻把子女赐给婆罗门人的图,当地人见了,痛哭流涕。宋云等人去了道荣和尚去过的粪塔……

距雀离塔五十步有一石塔,圆型,高两丈,可以向世人预示吉凶,在当地的传说中很灵验。用手指来触碰塔身,吉,风铃鸣响,凶,就是用手摇动,铃也不响。远离家乡,生处遥远的国度,马上要踏上归程,大家都担忧能否活着回归故里。惠生代表众人礼拜神塔,乞求平安。礼拜之后,惠生用手刚触碰到塔身,铃声鸣响,吉兆。得到这个应验,一行人心里很满足。

从洛阳出发之时,所携带的经幡,香囊,自于阗到乾陀罗,所有寺院、佛塔处,都敬献了幡和香袋,这里将是终点,也只剩下冯灵太后的百尺幡一幅,宋云决定敬献给尸毗王塔。在佛的家乡,有很多佛本生的故事,尸毗王的故事是说,如来的前身是尸毗王,仁慈爱民,乐求佛道,天帝与大臣打算测一下尸毗王的佛心,于是大臣变成鸽子而天帝变成鹰。鸽子为了逃生躲在尸毗王腋下。追来的鹰对尸毗王说,请王还我鸽子。尸毗王说:我已立下誓言,普度一切众生。鹰对王说,如果没有鸽子鹰就会饿死,你为什么不度鹰生呢?尸毗王听后,取出刀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抛给鹰食。

听过这个故事,宋云决定将两个奴婢送给此处的寺庙,充当保洁。惠生则用节省的费用,找到能工巧匠,用铜做成雀离塔和释迦四塔模型。

《宋云家记》、《惠生行记》记录了这段西行的日子,天竺各地的风俗大同小异,这之后惠生在乌苌国两年,寻找、收集、抄录经书,正光三年二月,公元522年,西行取经的宋云返回洛阳,带回佛经170部。我们无法得知回归的路线图,因为西域又发生了变乱,高车王伊匐再次与柔然的会战中败了。伊匐被弟弟所杀,新的高车王成了越居。安置在西海郡的柔然可汗郁久闾婆罗门打败高车国后,率部准备进入西域发展,让北魏平西将军率凉州军击败,郁久闾婆罗门被抓,送到了洛阳监视居住。安置在东部的郁久闾阿那瓖成为柔然的唯一的可汗,这一年,大饥荒。于是,东部柔然大军兵临边境,请求赈济。因为没有达到要求,柔然军队南下大肆抢掠,在北魏大军的攻击下裹挟抢劫的牛马返回草原。这说明一点,洛阳朝廷的内斗还没有直接影响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在各州郡县,由于元叉、刘腾的专权所造成的卖官鬻爵的泛滥,已让官场风向标出现了问题,这才是毁灭的前兆。

在洛阳,这一年宦官刘腾死,为死人送葬当然是做给活人看的,身穿孝衣送葬的以百为计算单位,其中多数是以刘腾养子为名作官的。活着的元叉的专权已达高峰,表面上北魏呈现的是太平盛世,但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官员站了主导。这些官员,经历了胡太后的折腾、元叉、刘腾的专权、正义大臣的被害,在各类无底线的忍耐和承受中徘徊在两个极端,一面狼性一面羊性,在权力面前比羊还要乖顺,在下属面前比狼更加凶残,最可怕的是这些官员热衷于把对权力的羡慕、嫉妒、恨,以暴力的方式,发泄在平民百姓身上,这为之后的六镇起义准备好了导火索。

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如果没了活路,首选就是抗争,因为有些时候流血比流泪更让人释然、解脱、重生。

沿边界设置的军镇所处地广人稀,最初是鲜卑豪门强族的子弟,边境平静多年后,军队不打仗,那些子弟后人被称为“府户”,下属人员逐渐由奴仆差役、发配的罪犯取代。随着迁都洛阳的贵族门第观念的形成,让这些在边防的武官无望,不能进入“清流”为代表的门第世家体系。本来同阶层的亲朋好友,在京师的成了显贵,而在军镇的则地位低下,积怨已深。元叉收受柔然的贿赂,对柔然的怀柔态度则成为农夫与蛇的故事。这之后,柔然军队南下再次攻入边塞,大肆抢掠粮草财物。被抢的怀荒镇驻地镇民请求镇将救济,被才从洛阳因官斗失败调来的镇将拒绝,积压的仇恨瞬间暴发,镇民武装暴动,斩杀镇将,不久,周边军镇、州郡纷纷响应,一时边境地区狼烟四起。

变乱让另一个野心家得到了机会,此人叫尔朱荣,世袭梁郡公,他的先祖可追溯到草原上的雅利安人,他们在西域鄯善、车师等地与华夏人、羌人混居融合,属于白种人的后裔,两汉时期有一部分随匈奴人内迁进入塞北游牧,南匈奴附汉后,他们成为大汉的子民,十六国时期被称为羯人。尔朱氏数代都为北魏边将。史料对尔朱荣的描述是自幼聪慧、遇事果断,肤色白皙、容貌俊美,家族牛羊满山,为朔州豪强巨富。

乘边镇暴动,尔朱荣认为机会来了,散尽家财、招募义勇,组织了一支强悍的军队,以为朝廷效力为由扩充实力,广络人才,在征战中收纳了很多精英,他手下的将军高欢、宇文泰、侯景等人后来都成为了北魏和南梁的掘墓人。其崛起的过程与三国时期的曹操有雷同之处。在于并州、瓜州、六镇作战中等待机会,成就霸业。

洛阳的宫中,胡太后开始了复辟的进程,以出宫当尼姑逼迫皇帝元诩,宦官刘腾的去世,让元叉失去重要的盟友,而其智商无法与胡灵太后对抗。密谋之后元叉被先提升后贬为平民,信佛的胡灵太后重握权柄后大开杀戒,元叉、刘腾一系的官员被大批诛杀。

到了公元526年,中原大地有了11个割据政权的年号,除北魏、南梁外,各地变民首领形成了多个割据势力。十六国的乱象重演。

在这场大动乱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水经注》的作者,游记体的开创者,时任御史中尉的郦道元,被叛军所杀,时年57岁。

重新掌握权力的胡灵太后,开始了淫乱的宫廷生活,亲信、弄臣、家奴作威作福,朝政瓦解,变乱不断。皇帝元诩已19岁,胡灵太后为了控制朝政,不断诛杀元诩所信任的官员。让元诩听不到真相。后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密谋将亲生儿子皇帝元诩毒死。在尔朱荣、吐谷浑、柔然、北魏等势力的共同围猎下历时多年的边镇之乱逐渐平息。此时如果还能妥善解决此前的问题,还有回旋余地。在西域高车与柔然争来打去无力东窥,南梁力弱,无法与北魏长久对抗,灭北魏的只有王朝的内部势力。胡灵太后的神操作成了点燃北魏灭亡导火索的那枚火种。

第一步臭棋是将六镇降民强迁到河北,此招没有解决六镇的生存问题,反而将变民引入了帝国的核心地带;第二步害死孝明帝元诩,让皇权的正统性丧失,糊涂的胡太后最先立了元诩刚满月的女儿诈称男孩继为皇帝,在身边人提醒下,觉得此事早晚会暴露才又找了一个3岁宗室的男孩为皇帝。当权力失控,而引发的链式反应,会让王朝失去信仰、荣誉、责任和良知。在历史的变迁中,很多事其实于女人无关,无能的男人们把国家治理的乱七八糟,却又把罪名归结于女人的声色。胡灵太后的肆意妄为,只能说明北魏朝臣的智商、胆略、权谋加起来不如胡灵太后和身边的小人,胡灵太后有了软禁的经历出于自保,而朝中大臣也为了自保。冯灵太后,当初作为一名弱女子,毅然首先生下男孩,不怕王朝子贵母死的规定,后来对佛的虔诚,不过是韬光养晦的权宜之策,当拥有无上的权力时,一切信仰都是过烟云烟。

庞大的北魏帝国,在个人的恩怨得失下,权力集中,人心解体。

宋云、惠生的经书并没引起洛阳的喧然大波,两人各自回归自己的角色,写西行的游记。洛阳青阳门外二里御道处的孝敬里有一处豪宅,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平台阁道,显名一时。原本是孝文帝第四子广平王元怀的宅子,元怀是宣武帝元恪同母的弟弟,曾因为贪婪奢侈被软禁在华林别馆,为了赎罪就捐了自己的宅子作为寺庙。被称为平等寺。门口立有铜质贴金的佛像一尊,高两丈八尺,佛容庄严。公元52712月中旬,路人突然发现佛像面带悲容,两眼流泪,满身皆湿。寺中的和尚用棉布擦拭佛像的泪水,一会儿棉布就湿透了,洛阳城中的百姓万人空巷,前去观看,和尚连擦了三天,泪水才干。

百姓还没有意识到灾难将至,三个月后,尔朱容的大军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