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丨第五课:生命的基本物质 08

 淡然o10r4sxd6d 2023-07-09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
恒宁乐园 |恒宁浅释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好!前面我们学习了津和液的区别,还有津、液的生成和作用。接下来,翻到教材的第66页,看一下这个话题:
津液的运行离不开肺
要说津液的循行依靠的是我们体内上、中、下三个阀门一样的脏器的话,那上、中、下这三个像阀门一样的脏器就是肺、脾和肾。因为这三个脏器对整个水液以及气机的调整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先来说一下「脾」。
脾主要是将水谷精微所产生的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到全身。而肺的一个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通调水道,输布津液到达全身,调节全身津液的运行。
然后,再说「肾」。
肾呢,它是有着蒸腾气化的功能,肾位置比较低,我们知道,它处在下焦(三焦里的下焦)。打一个形象的比方,肾就好像在整个机体下部的一个火盆儿一样的。因为液体一般都向下流,是吧?水往低处流,液体都是有趋向于下的特性的。如果在我们身体的下部没有肾这个类似蒸腾的作用的话,所有的液体都一直向下流,一直向下流……就会在下部积累了,是吧?积攒、积累、停留。这个「稽留于下」,就是积攒、停留在下面了。如果所有的液体都积攒到我们身体的下边了,就会产生水饮、痰湿这样的聚集停滞的情况,这就不对了。
而津液在我们人体当中是需要运行才能发挥作用的,肾的蒸腾作用使得趋向于下的水液或者是津液能够继续地升腾向上。
然后,肺通过输布(输送、布送)使液体再向下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肺,它使液体向下,肾,使液体气化上升,这样才能够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使得津液在整个人体中能够循环往复的运行,而不至于停留在下部,导致水饮、痰湿等病理产物的生成。

图片

我们看一下肾的蒸腾气化作用。
肾呢,就好像是个火盆儿,要是一烤火,水液不就气化了吗?有的就变成水蒸汽了,它就往上走了,然后到了肺这里再往下来,这样才能形成循环。如果没有肾的向上蒸腾的气化作用的话,那所有的水液都积攒在人体的下方,就不利于循环了。这个是我们了解的。    此外,三焦作为津液上行下降的一条通道,和肝一起对整个机体津液的输布(输送、布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肝的疏泄,以及三焦对整个人体上、中、下气机以及水液的调节。
这个地方总是提到三焦,我们再复习一下「三焦」的这个概念。
翻到教材的第46页,全身的高速公路——三焦。
主编说:三焦,在六腑当中找不到具体是哪个部位。在《类经》里提到,说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它非常大,在我们体内包罗着诸脏,但是呢,用肉眼看不到它具体在哪里。你要具备某种功能,比如说「天眼」,有可能可以看到三焦的位置。三焦就好像一条通道,贯穿了五脏六腑、全身上下,是元气和水谷运行的高速公路。那么,上焦的位置在胸腔这里;中焦,在肚脐以上,膈以下;下焦,在肚脐以下的下腹部。

图片

看一下上焦、中焦、下焦的位置。

刚才教材的第66页就提到,说肾有蒸腾气化的功能。肾它处在哪里啊?处在下焦。
再回到教材的第47页,看一下三焦的主要功能:
一个是「通行元气人体的气化」。我们知道,元气发源于肾,主要指「肾气」,是吧?但是必须借助三焦这个通路,才能输送、布送到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再一个呢,三焦也是水谷运行的道路,主要指水液的通行道路。人体水液的消化吸收、输布和排泄,是由许多脏腑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这个生理过程中,三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水液的代谢。所以,《黄帝内经》里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就是说,水液沿着三焦这个道路走,那么,我们身体内的元气也是沿着三焦的通路走。
水液其实先进入到我们的胃,通过脾气的运化,把水液向上布散到肺,再通过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把水液向下传递到膀胱。这样一上一下传递,使水液输布到全身,整个过程中都依赖着三焦的通道作用和肾的主持。
继续回到教材的67页。
所以说,三焦它就是津液上行下降的一个通道了,它和肝一起对肌体津液的输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说和肝一起起作用呢?因为肝主疏泄啊。三焦是通路,肝主疏泄,就是肝领导着、主导着这个疏泄作用。
我们的津液除了濡润调养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这里的调节阴阳平衡,说的是在不同的季节当中,津液可以根据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这条也比较重要:津液还可以调节阴阳的平衡。
比如说:在寒冷的季节,天气特别冷的时候,我们皮肤的汗毛孔就闭合了,是吧?所以津液就不能够借着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了,那怎么办呢?它要排泄怎么办呢?就要往下走了吧。津液就会顺势下注到膀胱,增加尿液,使得水液的代谢能够达到一定的平衡。所以,我们就能发现:在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如果我们出汗比较多,小便就会比较少。为什么啊?因为膀胱里的水液有一部分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去了,那剩下的这水液就少了(变成尿液,水液就少了)。所以说,天气炎热出汗比较多的时候(因为汗液也是从膀胱这里来的嘛,出汗比较多),那么自然膀胱里剩下的尿液就少了,所以小便就自然地减少了。

图片

如果不学中医的话,我们只是了解到一些现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内在的原因、原理,一学中医就了解了。所以可以讲,中医也是人体科学。
我们看一下教材的插图,津液随着季节来调节人体的平衡。
像冬季比较寒冷的时候,汗毛孔闭合了,我们出汗减少,甚至不出汗了;那这个时候,水液要是向外排泄就只有一个通道了,就只能是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去,所以小便就增多了。
到了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汗毛孔打开了,开始排泄很多的水液,出汗变多了。出汗变多了,膀胱里的很多水液都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去了,所以呢,小便自然地就减少了。    主编说:当我们体内丢失水液较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饮水来增加体内的津液,以此来调节人体整个阴阳的平衡。丢失水液比较多,无论是你出的汗多还是排的小便多,我们体内的水液就不够了,这个时候,就要增加体内的津液。
怎么样增加体内的津液呢?并不是单纯的喝水就可以了,就好像我们的皮肤补水,不仅仅要补水还要锁水。补了锁不住也不行,是吧?津液也是一样的。所以,在津液消耗大的夏季啊,秋季啊,可以多吃百合、梨、山药这些富含胶质,具有滋阴生津效果的食物,也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蜂蜜、盐、百合、梨、山药......这都是滋阴润燥的,我们都知道。那么,也可以在喝白开水的时候,加一点点蜂蜜,一点点盐,这样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增加体内津液的,让人体内部阴阳达到平衡。
另外,津液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消化,使体内的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比如说:通过粪便、小便,甚至汗液,能够使一些有毒物质排泄到体外。这个也非常重要,可以排毒!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液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其实是谁也离不开谁。
首先讲「精」和「气」的关系。精和气的关系总属是阴和阳的关系,因为气和其他几个精微物质都表现为一个是阳,一个是阴。气肯定是阳,是吧?因为气它非常地活泼好动。所以说,这一区别也代表着它们各自的状态,一个比较安静一点儿,另一个就比较活泼好动。
气对精的作用在于:气能够摄精(统摄精),肾气和肾精又可以相互转化。肾精对气的作用,就是一个转化的作用。

图片

我们看一下「精」和「气」的关系。
精能转化成气,气也能转化成精。但是,从外在的特质上看的话,气很显然属阳,它是活泼好动的;那么,精属于阴,它是比较安静的。
左上角,主编解释到「精」和「气」:我们说看一个人,要先看他的「精气神」。精,是身体的根本,气,是维持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力的体现,三者缺一不可。我们可以通过静坐(也就是打坐),或者通过吐纳、调息,或者及时调整精神状态等方法,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目的。    所以,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是离不开静坐的。我国的古人也正是因为经常通过静坐的形式来养生,所以开掘出了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说:他们看得到穴位在哪里,经络怎样运行的,三焦怎样运行的等等。  
「神农尝百草」,我们也知道,据说神农有一个透明的肚子,吃进去的食物,他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食物是怎样消化的。那么,他吃进去的这些「草」,也相当于是做实验了,看看哪个有毒,哪个没有毒?说是他的肚子是透明的,不如说他开了天眼了,对于开了天眼的这些经常静坐的人来讲呢,那自己的身体就真成了透明的了。也不需要去拍片子啊,做CT了,直接就看得到,清清楚楚的,甚至还能看得到一些仪器所暂时无法显现的各种情况……这是我们能了解的。
再看一下「精」和「血」的关系。
在前面也多次强调了「精血同源,肝肾同源」,那么,血它对精的作用,就是通过血液承载水谷精微的一些营养,不断地产生后天之精,然后,补充先天之精,使先天之精充盈。
通过血液承载着水谷精微,也就是说,从我们的饮食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营养,不断地产生后天之精,来弥补先天之精,使先天之精充盈。那么,气和血的关系前面讲过了,气像统帅,血像母亲,是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够生津,能够推动津液的运行,同时,气的固摄作用能够防止津液无缘无故地大量流失,并且能够使得津液的运行有一定的节奏、节律,能够有节制地去控制津液的运行,使人体的津液有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汗如果出得过多,或者是小便过多,整个人体的津液代谢就发生了紊乱,甚至局部津液滞留的比较多,这都是因为气的固摄作用失常,导致津液不能正常地输布了。所以,气的固摄作用很重要,它可以调整津液正常地输布,正常地排泄,正常地摄入。
同时,津液这个「津」,我们知道「大肠主津」,「津」相对稀一些,它也可以生「气」,所以津其实它也是有一定营养的;「津」还可以承载「气」,这和血的生理过程也有一点相似之处。
「大肠主津」,这个「津」里含的营养虽然不多,但一部分也可以渗到血管里变成血液,是吧?那么,血液本身也是可以承载气来运行的。    再说一下「血」和「津液」的关系,就是相互转化或者相互濡养。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体失血过多,血液不足的时候,脉管外的津液就可以渗到脉管之内,化生成血液,补充血的容量。但是,相应的,脉管外的这个津液减少了,我们就会觉得好口渴,然后我发现小便也减少了。
所以,中医在对失血的治疗上有一个原则,就是出血的病人不能再去发汗了。因为如果他都出了大量血了,你再发汗,那他就缺血了,是吧?整个人体循行的津液就大量地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津液它是可以化生血液的。那么,如果出血多了,津液不就少了嘛,是吧?那就不能再发汗了。你这边都以血液的形式都出去这么多了,你再发汗,这体内就严重的亏虚了。
中医必背:「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这句话说的就是失血的病人,不可以再用发汗的方法了,因为血和汗它也是同源的(揪那个根,它也是同源的)。发汗的同时,就在消耗人体当中的津液和血液,所以,如果出汗过度,也伤津,也伤血,是吧?
这样就会让血液的亏损更加严重。所以,很多的老中医都讲,中医讲究「活动」,不讲究超负荷的运动,不建议我们大量地出汗……过度的出汗,会伤损血液。 
好,再大概地复习一下今天的要点。
津液的运行离不开肺、脾、肾。肾有个重要的功能:蒸腾和气化。那么,津液它除了有濡润、调养的功能之外,还可以调节阴阳的平衡。
再就是气、血、精、津、液,谁也离不开谁,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出问题,那个都会连带着遭殃。身体是一个整体,中医反复强调着整体观,整体观……
所以,中医其实也是一门相当深刻的哲学……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