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中医学类病名,相当于西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是脑部血管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 本病易留下偏瘫等后遗症,亦是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是国家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灸法在本病恢复期的治疗,以及预防方面优势明显。 中医认为此病是 凡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赛、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属中经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常分为肝阳暴亢证、气虚血瘀证、阳明实证、肝肾阴虚证等。其中适宜用灸法治疗的是以下一些证型: 凡以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至昏迷、半身不遂为主症者属中脏腑。可分为闭证和脱证两大类,其中一般脱证比较适合灸法治疗。 ①上肢不遂:肩髃穴、臂臑穴、曲池穴、合谷穴。 ②下肢不遂:环跳穴、足三里穴、丰隆穴、悬钟穴。 ③失语:加廉泉穴、通里穴。 患者,男,73岁,退休工人。2007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于1年前突发昏迷,伴右侧肢体瘫痪速到某医院住院治疗,经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抢救1月余,神志清醒,又经中西医治疗半年,疗效不佳。 刻诊:右侧肢体失灵,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Ⅰ级,语言不清,手足浮肿,手指挛缩,舌质红、苔薄白,舌向左偏,脉沉细。血压150/100mmhg。已进入中风后遗症期。 治疗10天后语言较前清晰,上肢肌力I级,下肢肌力Ⅳ级,手足浮肿消失。 1个月后语言基本正常,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Ⅳ级,已能走路,血压140/90mmhg,治疗已收效。 又巩固治疗1个月。半年后随访,生活能自理,语言清楚。 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交会处,有开窍醒星脑之功。大椎穴为“诸阳之会”,有疏风通络、醒脑强壮作用,可代替风府穴使用,而且安全。曲池穴配阳陵泉穴可舒筋活络,《百症赋》曰:“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 本例患者的治疗,采用直接灸及火针的多穴多刺,井穴的放血,从而有补有泻,标本兼治,提高了疗效,故较快地使肌力、语言恢复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