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常“洗心”益处多

 观风云再起 2023-07-09 发布于浙江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我们日常都要洗澡,是为了身体的清洁;然而“洗心”却罕有人听说,洗心者——清理心灵垃圾、保持精神健康,对养生、修身善莫大焉。

  • 儒家:《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国藩身体力行,每日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成就了内圣外王的不世功业。

  • 道家:《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庄子》亦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 佛家:《天台止观》云:“一切诸法中,因缘空无主,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以上,都说明了修心、养性、调神的重要性。

我们平常人当然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境界,不去修道。然而,从养生角度,“洗心”却是势在必行的!

《黄帝内经》也认为,一个人仅仅有身体是不够的,只有 “神明”进入了心中,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

一切身病即是心病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心是 “神明”居住的宫殿,神明的健康就是心理的健康;神明健康时,人就心情愉悦、宁静、安祥、健康。神是无形的,身体是有形的。无形的神的健康决定了有形的身体的健康。

疾病都先是从生命中无形的部分,即精神、信息层面开始出问题,然后影响到气的部分,出现气血异常,最后才发展到有形的肉体部分,五脏六腑出了问题。

所以,很多人的病,从源头来说可能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无法解决的困扰,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而累计下来,沿着精神——能量——形体的次序扩展、固化,于是他彻底病了。

也就是说,他生病的根源就在于那个精神上的“烦恼”。所谓“苦集灭道”而已。

现代医学同样也发现了“心身疾病”的秘密。

那么,这么做就很有必要了:你每天就必须像照镜子一样,让心沉静下来,观照自己身心上新出现或者已经存在很久的杂质:那些多余的、复杂的、混乱的东西,它们或许就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必须及时清理掉、赶走它、化解掉。

南师说过“心平则国土平,念平则世界平”。身心澄彻、万念俱空,则精神稳定,无病无灾。

现代人整天接触的人、事太多了,一天下来身心俱疲,心里很烦,装满了事,有无数的七情过用、烦恼苦闷、心灵杂质,需要及时处理,否则日积月累肯定要出大问题。

调畅气机靠静心

百病皆生于气”。人生之本,本于阴阳,阳化气,阴成形。气化作用在人体中决定生老病死,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中医认为若人体气血充沛,则身体的抗病能力强,各项机能正常,身体健康;若气运行失常或气弱,则脏腑功能减弱,容易为邪气入侵而患病。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升降、出入、动静、聚散等。气运行于十二经络中,始于手太阴肺经,止于足厥阴肝经, 阳经降阴经升,如环无端,一气周流一旦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逆乱,则百病丛生。

现代人用脑用意过度,又没有肢体方面的劳作和运动,气都容易淤在上面,得高血压、心脏猝死、脑血管病的概率就很大。加之各种情绪会使气血逆乱,所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都会影响内脏的气机,导致气滞不行。

此时,练习静坐就非常有用。在临睡前万籁俱寂之时,闭上眼睛开始深呼吸,舌顶上颚,心情保持安宁平静。吸气的时候什么也别想,呼气的时候就集中精神感受气往下走,所有的气都开始从胸口往下导引。将心火导入心窝部,久而久之,气机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

以元神摄识神

在中医里,人的神分两种,即元神和识神,一个是先天,一个是后天。元神是灵光,识神是通过后天教育和训练强化发展出来的,即主观意识,跟志、意、思虑是一个意思。后天的识神过强,先天的元神就会弱,这是现代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现代人志意思虑过多,每天接受外界信息太多,思想碰撞愈发激烈,识神发用过多,远远地占了上风,若不注意收敛识神、涵养元神,元神会因识神妄作而愈加幽微不清,出现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导致失眠、神不守舍、人没精神、“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道家养生学看来,元神是神的本体状态、虚静状态、本然状态,就像平静的大海一样。识神是神的纷乱状态。所以养生重点是以元神摄识神,调神以养生,通过固护元神,巩固元神对识神的主导、调摄作用,使人体活动按照生命固有规律运行,才能健康长寿。

去识神的方法主要是虚静、去除妄念,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复”,庄子的“坐忘、心斋”都是一回事,此时一念不生,忘身、忘己、忘物,方能见道。

在打坐的时候一开始杂念纷纷,久之杂念越来越少,识神像遮蔽明月的云越来越薄,明月的光辉就会撒满大地,识神退位,元神出现。

正如《黄庭经》说的,每天空闲时,最好常常呼唤自己的“神”。通过御神而达到通于神明,使五脏安宁、魂魄安定、耳目聪明、身强体壮。

沟通天地能量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人的呼吸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靠口鼻,通过肺交换氧气来供应全身,这是维持生命的初浅阶段;而内呼吸靠毛孔,与天地能量相交感,由丹田一开一合,也叫“胎息法”。胎息最主要的作用,是沟通人与体外能量的连接。

当然真正的胎息法难度很大,在外呼吸若存若亡时才会发动,通过毛孔能服食宇宙中日月的光华和精微的气息来补充人体之真气,达到《黄帝内经》所说的“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境界。此乃道家的不传之秘。

但我们仍然能通过站桩、打坐、瑜伽、打太极、八段锦等,做到凝神调息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步,来使身体去除杂质,吸收天地间的能量,排出毒素。尤其在灵气比较充裕的地方,如森林、公园、山上,效果更好。

就算您不会这些,只要闭目静坐,放空身心,亦能受到很不错的濡养元神的效果,实在是健康的不二法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