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作:传承创新中的人文情怀

 苏迷 2023-07-09 发布于上海
《苏州日报》2023年07月05日 B02版

  在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历史上,明式家具被看作经典里程碑;江南,是明式家具的主要发祥地,苏作家具,几乎处处渗透着明式家具的光芒,往往被看成是明式家具的代名词。苏作家具简练精致、疏朗雅致,讲究线条韵律的艺术美感,可以说是经典明式家具理念的本源,是江南文脉在器物上的至美显现。

  苏作家具背后的文人审美

  苏作家具与明式家具的概念往往被“混淆”:一个偏重于地域概念,一个偏重于时代特色。明式家具,按照明清家具专家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给出的概念,是指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生产的以优质硬木为主要用材的家具。追溯到明代中叶,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被看作明式家具的故乡和起源。出生于江南的明式家具,以经典简练的线条、精巧细致的做工、疏朗雅致的气韵传世至今,也成为苏作家具的代表。

  明式家具的产生与当时地域经济、物质等各方面息息相关。明代中期至末期,商品经济萌芽出现,手工制造业迅速发展,当时的社会富裕阶层开始追求艺术和享受生活。文人士大夫追求高逸脱俗的审美取向,对苏作家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已经就文人对家具的审美情趣和爱好做了介绍。例如文人用的书桌,提倡“取中心阔大,四周和边阔仅半寸许,足稍矮而细”,认为“狭长混角”的俗气,而“漆者尤俗”,故断而不可用。又如椅子,以“乌木镶大理石者,最称贵重”,且“宜矮不宜高,宜阔不宜狭”。对于家具木材的使用,文震亨提出要用“花梨、铁梨(力)、香楠等”花纹自然的“文木”;家具的装饰只能“略雕云头、如意之类,不可雕龙凤花草诸俗式”,认为“施金漆”的更是“俗不可用”。

  苏作之雅的审美解析

  在传统艺术中,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建筑都是用线作为主要的构造元素,以线造型,也是苏作家具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线条的长短、曲直、方圆,在排列与组合中刚柔并济、虚实相间。

  一把椅子,从搭脑、牙条、圈口,到椅背的S形曲线、圈椅的C形曲线,以及各种腿脚的弓形弧线中,线条给家具带来灵动之美。单单说线脚的形式就非常多,有阳线、活线、凹线、文武线、皮条线等,在椅子、桌子、案和床等家具边框的边缘上,都有不同的线脚,来塑造家具的神韵。苏州青年非遗传承人史志晔研究苏作家具多年,他总结道:“苏作家具讲究器型,一件家具,不仅要求线条比例得当、流畅自然,还要懂得'收’,使用线条达到简洁婉约的效果。苏作家具的风格与特色,是在文人倡导的所谓'古制’和'清雅’的文化精神中孕育产生的,是他们对历史传统审美的总结。”

  苏作家具蕴含着文人士大夫追求超越的精神,家具造型通过点与线、线与面的组合,构成了一个个含蓄的黑白空间。在审美特征、艺术构思、意境创设诸方面,“文人气质”都颇为出彩。此外,苏作家具的“文人气质”还体现在随势而变、应物自然中。比如冰裂纹,采用卯榫结构制作,依据形状的变化,每个榫头角度也有所不同;一对紫檀木书桌,可以完全运用长短小料拼合制成,“千拼桌”依然浑然一体。

  苏作传承的时代面孔

  苏作家具在发展传承过程中,也随着时代潮流的影响出现多种特征。据考证,自乾隆以后,由于广作家具很快风行开来,苏州一带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式样也逐渐受到“广作”影响,出现了与传统苏作不同的“广式苏作”家具。鸦片战争爆发后,上海地区传统的苏作家具,在形体结构添加了许多西方的形式特征,甚至在内部结构上也吸收了西式家具特征,产生了中西结合的新颖家具,也被称为“海派家具”。

  当代的苏作家具传承者,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史志晔等青年非遗传承者认为,要让苏作家具青春再现,就要有符合现代新的人文观念。他们正将非遗手艺与文化、艺术相结合,采用传统卯榫工艺和经典明式家具款式,以时尚的生活功用与硬木的天然之趣交织成穿越古今的意境,成为苏作传统文脉的时代延续。

  □南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