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其顿战争5:你大爷终究是你大爷

 时震球 2023-07-10 发布于江苏

今天文章有标题党的嫌疑,内容也稍微长了点,没耐心可以直接拉倒最后看结论。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理清了从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到叙利亚战争后,罗马内部的政治斗争的基本脉络:随着罗马日渐牛逼,坐上了地中海杠把子的位置,怎么当这个老大就成了摆在罗马元老院面前的首要难题。

而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个路线问题:既然你是老大,你就要有自己的路线方针。也就是要告诉马仔们,以后在江湖上混的规矩。

在这个过程中,罗马出现了西庇阿和老加图两种完全对立的路线。结果一番掐架下来,西庇阿的“世界大同”的理念完败,老加图的“罗马优先”大获全胜,西庇阿出局,罗马的对外政策来了个惊天大转折,强硬的鹰派保守路线成为罗马统治阶层的首选。

也就是说,此时的罗马,不管是对待自己人还是对待敌人,态度一定是越来越强硬,越来越不好伺候。

如果你是罗马的对手或者马仔,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是夹紧尾巴做人,坚决不当出头鸟,先避避风头、看看情况再说。

然而,就有这么个倒霉蛋,在这个敏感时刻,以最不该有的方式和最不该选的手段,不偏不倚地撞到了罗马的枪口上,成了罗马政策大转向的第一个炮灰。

这就是希腊的马其顿王国,以及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一、宫廷斗争

故事还要从第二次马其顿战争说起。

第二次布匿战争完事儿之后,为了报当年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被捅刀子的一箭之仇,罗马对着马其顿一顿王八拳,马其顿被收拾得十分酸爽,接下来的整整18年里,马其顿没敢再翘尾巴,表现十分乖巧。马其顿战争1:秋后算账

当时的罗马人对于怎么处置马其顿,提出了相对宽容的方案,即使是马其顿挑事儿在先,罗马人还是尊重马群顿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只是要求马其顿象征性的给一点赔偿。唯一算是比较严酷的条款是要求马其顿送一批高级贵族到罗马作为人质,一共300人。

而这批人质当中,有一个人叫迪米特里厄斯,是马其顿老国王腓力五世的小儿子。因此迪米特里厄斯的少年时光是在罗马城里度过的。

在罗马生活的这段时间,迪米特里厄斯的表现绝对称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他完全没把自己当成贵公子看待,而是打心底里成了罗马的小迷弟。他认为罗马既然能够强大起来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于是在罗马的这几年,他把人质生活当成了留学,好好对罗马下功夫研究了一番,结果学有所成,和罗马元老院的许多大佬都搭上了关系,一个个都混成了铁哥们儿。

如果迪米特里厄斯能够顺利继承马其顿王位的话,这绝对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一方面他和罗马各路大佬都能说的上话,这等于给马其顿找一个粗壮的大腿,为马其顿创造了一个安定祥和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又能够利用它所学的知识,结合希腊本土的优势把罗马法律和制度的精髓,让马其顿取长补短,马其顿必然会迎来又一波大发展。

别说现在的我们是这么想的,当时的罗马人也打心眼里这么认为的。谁不想找一个听话的自己人上来呢?所以当迪米特里厄斯人质期满回国后,罗马人明里暗里和迪米特里厄斯打得火热,对他可以说是下足了血本,就等老国王嗝屁了。

然而,如果现实真的这么美好,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了。

当时老腓力有俩儿子,大儿子叫珀尔修斯,是小妾生的,老小就是这个迪米特里厄斯,是正宫娘娘养的。

看到这里你发现什么没有?

这特么就是搞事情的节奏啊。

迪米特里厄斯虽然是根正苗红的嫡出,但无奈是老二,继承王位有阻力,然而老大珀尔修斯却是小妈生的,在重视血缘正统的东方国家来说这也属于致命的弱点,这就造成了珀尔修斯在朝堂上始终硬不起来。

如此一来,这哥俩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连带着整个马其顿宫廷的内部关系都变得十分复杂。

还有比这个更狗血、更现成的宫斗剧本吗?

要说当时的牌面,肯定是小儿子迪米特里厄斯占优,毕竟人家血统摆在那儿,后面又有国际大佬撑场子,所以在当时的马其顿朝堂上,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站队迪米特里厄斯。

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老国王腓力五世。

自从18年前被罗马人上了一堂“沉浸式政治课”以后,腓力五世一直刻意保持着低调。和罗马人的关系也一直保持得不错,对周围的希腊小弟也没怎么炸毛,一切看起来很美好。然而人家毕竟是一国之君,而且还是直接继承了亚历山大大帝遗产的一国之君,在人家心中,自己才是世界之最,宇宙第一,想当年我家祖宗叱咤风云的时候,你们罗马人连裤子都没穿上呢,现在居然爬老子头上耀武扬威,什么东西?

所以在这个老国王心里,18年前被罗马人修理是他一生翻不过去的坎儿,现在看到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和罗马人好得能穿一条裤子,这感觉就像有人存心提了个高音喇叭满世界宣扬你当年的糗事,整天被揭伤疤的日子,你想想老头能忍?

这个心理别人没有察觉,却被大儿子珀尔修斯看的一清二楚。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你闭着眼睛都能猜出来吧。

于是这个大儿子谁都不靠,专攻老爸。成天拿着弟弟和罗马人称兄道弟的事情在老爸面前拱火。要说这策略一点都不高明,但是架不住管用,人家老腓力就吃这一套。几年下来,这简单粗暴的策略收到了奇效:气急败坏的老腓力下令,赐毒酒把小儿子送走,过程连个抗诉的机会都没给。

这波操作属实把所有人雷了个外焦里嫩,就这,至于吗?

不过再怎么折腾也撼动不了大局。公元前179年,老腓力去世,珀尔修斯成了唯一继承人,成为马其顿国王。

二、野心勃勃

虽然说是靠着阴谋坐上了国王宝座,不过凭良心说,这个珀尔修斯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刚一上台,这个珀尔修斯就放了个卫星,而从这个动作也能看出,这哥们野心是有的,能力也是有的。

上台后的珀尔修斯,发布了一道命令叫做:马其顿欢迎你。

大概意思是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你是希腊人,无论出身如何、无论你所在的城邦是不是和马其顿不对付,也不管你是不是因为债务破产、政治迫害或者战争逃亡,只要你选择来马其顿,那么马其顿一定会收留你,给予你公民权,恢复你的名誉和自由,并且给予你一定的财产,总之来了就让你过上体面的日子。

同时,珀尔修斯还开启了外交秀,配合这道命令打起了政策组合拳:他把妹妹嫁给了比提尼亚国王,而他自己找了个媳妇儿,是叙利亚国王安条克四世的女儿;并且针对叙利亚和罗德岛的恩怨,他主动出面当起了老娘舅,撮合两个国家放下恩怨,看在都是希腊人的情分上,和自己一起组建希腊人的同盟。

最后,在上面两条做完的基础上,珀尔修斯整军备战。他打着抗击北方蛮族(凯尔特人)的名义开始上大干快上,此后整整五年时间,马其顿建立起了一支将近5万人的常备军,军力爆发式增长,隐隐有了当年亚历山大帝国的气象。

所有这一切,你怎么看?

这是要干大事啊。

首先,马其顿张开怀抱收留落难的希腊人,这不是圣母附体,而是一场野心勃勃的社会政治运动。道理很简单,当整个希腊世界的城邦都有人往马其顿跑?那么谁才是整个希腊的中心和灯塔?而当马其顿成为了全希腊的灯塔,谁能当希腊的总杠把子,还需要多啰嗦吗?

其次,他一系列的外交动作,主线很明显,目标就是马其顿周边的希腊人。珀尔修斯把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的继业者的后人们都给拉过来,这等于让全体希腊人都团结在马其顿周围,如此一来,不仅希腊世界的外交被安排得明明白白,马其顿还因此得到了一个强大的联盟给自己撑腰,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马其顿等于建立了“希腊民族统一战线”。

至于整军备战,那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准备开打的节奏。

那么,珀尔修斯干了这么多,他想干嘛?

还想干嘛,瞎子都能看出来,就是要和罗马人干到底的节奏。不然他费这个劲搞这么多事岂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而这一切,罗马人也看在了眼里。对于罗马人而言,这个珀尔修斯,是汉尼拔之后罗马人遇到的最大的威胁,因为这哥们搞得动静这么大,是要罗马彻底从希腊滚蛋。这就不是一般的刺儿头和罗马头铁这么简单,而是在公然挑战罗马霸主的权威和底线。

如果这样罗马还能忍,他这个地中海“一哥”也就洗洗睡吧。

公元前171年,罗马人集结了3万大军登陆希腊,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正式开打。

三、彼得那会战

刚开打,罗马人打得很不顺利。

连续几次进攻,罗马人非但没讨到便宜,反而还损失了好几千人。这个伤亡数字是坎尼会战之后,罗马人的最高战损,从这个侧面也说明,这个珀尔修斯还真是个人才,既有高度,又能实战,能文能武确实不简单。

对于心高气傲的罗马人而言,这个结果和被人左右开弓抽大嘴巴没两样。挂不住脸的罗马人派出了一员虎将开赴前线。

这个叫保卢斯。对于这个人我就说一点。这人的爹,当年就是死在了汉尼拔的坎尼战场上。事后这小子就一路跟着西庇阿混。从西班牙开始,到西西里,最后在扎马会战中击败汉尼拔,一路就是被西庇阿带出来的,如果说西庇阿是深得汉尼拔的真传,那么这个保卢斯就是西庇阿的好学生。罗马元老院派这个人上前线,而且是临阵换将,一方面说明这帮爷是真急了,同时也说明他们把压箱底的王牌都拿出来了,这是动真格的节奏。

果然,换人之后,效果立竿见影。

上任后的保卢斯没有急吼吼的开打。而是派出了外交使团在马其顿打了一圈卡。至于保卢斯为什么会玩这一手,别人看不懂,我们中国人看起来不要太熟悉:这不就是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游吗?你珀尔修斯不是组建希腊统一战线吗?那我同样用外交的方式破坏你的统一战线。

那效果怎么样呢?

相当不错。

希腊世界的一帮货,虽然表面上尊重马其顿当老大,但是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因为就算全体希腊人联合起来,但就他们这点小身板,能和人家大块头罗马抗衡吗?更何况希腊人是出了名的窝里斗,几百年的“光荣传统”熏陶下,恩怨岂能凭马其顿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放下的?

现在随着罗马使者找上门来,正好给了这帮人再次反水的理由,罗马人几乎没费什么劲就把珀尔修斯辛苦攒起来的局给破了。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世界上任何联盟都不是铁板一块。合纵能成功,连横也可以。中国人几千年钱老祖宗玩剩下的东西,放到全世界任何地方,效果都一样,这不是利益使然,而是人性使然。

回到故事。

随着希腊统一战线被瓦解,保卢斯觉得可以开打了。

于是公元前169年,罗马和马其顿双方会战于希腊北部的彼得那平原。这就是罗马和马其顿历史上的最重要一战、也是最后一战:彼得那会战。

但是说实话,这场战役真没啥好写的,因为整个战役一共才进行了两个小时都不到。

今天你联机打场游戏说不定都不止两小时,两军作战这么一会儿就完事了,你说能精彩到什么地方去,能有啥好写的?

整个战役就是一边倒的屠杀。马其顿军队战死者达2.5万人,被俘6000人。而罗马军队的战死者人数,说出来吓人,不足100人!

纵观整个场面,不能说希腊人菜鸟,只能说历经不停的战争磨练的罗马人,战斗力实在是太恐怖了。正像同时代的大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写的那样“汉尼拔以后的罗马军队是高效而精巧的战争武器”,希腊人输给这帮军人不算丢人。

战争结束后,珀尔修斯一路逃回了首都佩拉。但是尴尬的是,佩拉居民却拒绝为他们这个国王开门,无奈之下,珀尔修斯只能选择逃亡,结果在路上被罗马人俘获。

被俘后,罗马人倒也没为难这位国王,只是把他带回了罗马软禁了起来,以后终其一生,珀尔修斯被囚禁在罗马古城阿鲁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至此,马其顿完败。

大战后的双方自然要坐下来谈判。既然是谈判就必然要讨价还价,那么最后两边讨论出来的最终价码又是啥?我们在其中又能看出些怎样的名堂呢?

战后不久,罗马元老院正式出台了停战条件,最关键的是四条:

一、马其顿领土一分为四,以联邦的形式继续存在;

二、罗马承认四个国家的分别自治,并允许他们拥有自卫力量,但是四个国家必须统一服从罗马的领导;没有罗马的允许,四个国家不得互相打架或者打群架,更不能对外掐架;

三、四个国家每年向罗马上缴50%的税收罗马,其余自用;

四、除国内税收,四个国家在海外的矿山、商业的收入同样需要向罗马缴纳50%;

以上几点,你看完了有什么想法?

如果你没反应过来,那么请回想一下,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之后,罗马迦太基和叙利亚塞琉古王国开出来的条件,你把两份条约放到一起对比看看,发现什么没有?第二次布匿战争12:胜败之间马其顿战争2:当二鬼子遇上普信男

明显这次的条件要残酷得多。

前面罗马人对待战败一方,不管对方给自己造成多大的损失,有两个原则是罗马人严格遵守的,一是尊重对方的领土完整,起码敌方的本国领土都是可以保住的,二是在钱的方面,罗马基本上只要把打仗的成本拿回来就可以了,其他就是象征性收点,并没有把战败一方往死里搞的意思。前面对迦太基、对叙利亚都是这个原则。

然而这一次,罗马人的条件把上面的原则全打破了。这套路,是不是有点我们熟悉的近代列强殖民的影子了?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这就要回到我们上一期所讲的那个根本性问题:此时的罗马已经由鸽派转向鹰派。

在此之前,罗马的话事人是西庇阿,那是一个鸽派,所以他主政时期给出的条件是比较宽容的。但是随着老加图强势崛起,西庇阿出局,罗马精英阶层最终选择了强硬派的主张。那么现在罗马对待战败者开出苛刻的条件,同样也不难理解。

换句话说,马其顿其实是第1个撞在罗马枪口上的牺牲品。

四、生不逢时

最后也是有感而发,啰嗦几句。

故事讲完了,我想你一定有个感觉:

前面你把这个珀尔修斯吹得牛逼哄哄的,结果到头来这么输得跟傻逼似的,这么个废物你还夸他是几个意思?

这就是我想多说几句的。

这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他背后的这个国家的失败。

珀尔修斯是有能力、有抱负、有思路、有手段。他是有心想要去做一些事情,并且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好这些事情。但是他忘记了一点,此时的希腊已经不是当年的希腊了,就好像此时的罗马已经不是当时的罗马了。

珀尔修斯还幻想着回到马其顿昔日的辉煌顶点,但是此时的希腊却不会再有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这样的雄霸一时人物出现了,相反此时的希腊的国力在日渐衰落,再也撑不起他那宏图伟业了。

反观罗马,就好像青春期的少年,身体日渐强壮,国力蒸蒸日上,人才层出不穷。任何困难和挫折,在这个青春年少的棒小伙面前都不是问题,他有的是时间和大把的荷尔蒙可以挥洒,这种朝气和力量绝不是垂垂老矣的老朽帝国可以比肩的。

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世界同样能够看见。比如在我看来,今天的美国就和当年的希腊一模一样。

当年希腊在伯里克利的黄金时代,就好像美国1787年建国时期一样,朝气蓬勃、刚建质朴。而如今的美国却给人一种垂垂老矣的感觉。除了像祥林嫂一样碎碎念几个老掉牙的概念(人权、民主等等)来刷存在感,或者硬生生捏造几个词汇来唬人之外(基于规则、无害繁荣等等),已经找不到当年的盛世图景,这感觉和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时候的希腊何其相似?

这就是今天这个文章的标题的深意之所在: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

在绝对实力面前、在不可阻挡的趋势面前,任何挣扎手段都是蚍蜉撼树、徒劳无用的。不管是个人的命运还是国家的命运,与其徒劳挣扎,不如看准形势、对准潮流,不和命运抗争、不与趋势作对,在正确的道路上的努力,才是真正意义的努力。否则你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充其量只是自我安慰、自我感动罢了。

这些话听着很扎心,承认起来也很痛苦,但是始终要去面对,因为选择始终要比努力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