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兰州家长 2023-07-10 发布于甘肃

前言:

豫东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次博弈大决战。

也是一次十分特殊的战役,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因为战前对它重要性的评估,此次战役对中原战场,甚至于全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若胜,我军将一转局势,化被动为主动;若败,整个中原地区都将面临失守,还会威胁到东北地区的安危。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战后国共双方对它的评价毛主席高度赞扬此战,称之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大重要转折点。而蒋介石同样认为国民党一方是胜利者,并把此战称为“中原大捷”

敌对双方均为赢家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不过现在看来,之所以产生了各说己胜的结果,只能说是因为两方的战略格局截然不同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大胆提议“歼灭战”:

1947年7月起,我军开始进入了中原解放的战略时期,刘邓、陈谢和陈粟三路大将在中原地区呈“品”字形分布纵横,互相配合

此时的战事却陷入了僵局,因为虽然解放军战略战术上保持着优势,但奈何装备和军队人数这样的硬实力还是远远不敌国民党军。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刘邓大军也正被敌军围困于大别山,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的区域虽然在持续交战,但规模都很小,并不能拥有大的局势转变。

所以在僵持之中,粟裕将军开始寻找破敌之术,决定下盘大棋。

1948年1月22日,粟裕向刘伯承以及中央军委上报了自己的战略计划,他详细的分析了目前中原地区的局势,指出现在国民党军“避实击虚”的战法是在干扰我军的休整活动,目的就是消耗我军的物资与耐心,以至于拖垮我军。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所以粟裕建议,目前的三军可以“忽集忽分”,也就是先集中力量歼灭一路敌人,成功之后,敌人自然向这个区域集结,而我军则在这时分散转移到另外便于歼敌的区域。

也就是刘邓、陈谢、陈粟三军互相配合起来打歼灭战

恰巧毛主席此时也在思考打破中原战区僵局的问题,他的思路是三路大军挺入中原后,如何进一步将战争引到国统区,所以并未采纳粟裕建议,并将自己与陈毅的三个方案回复给粟裕。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粟裕看后,认真分析了三个方案的利弊,并提出渡江南进的时间,然后再一次提出了自己想打歼灭战的想法,而毛主席并未采纳,粟裕只好暂时搁置自己的想法,先为渡江做起了准备。

虽然粟裕相关工作准备的很好,但他同样想着自己的计划,因为国民党在中原的优势明显,除了交通条件、武器装备等方面,在中原战区的枢纽徐州的附近,还有邱清泉,黄百韬、区寿年两拨兵力,所以这让华东野战军没办法放心围攻济南。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而郑州守军也有南侧胡琏作支援,刘邓大军此时兵力受挫,也很难突破,所以可见国民党军队间机动性极强,可以随时相互配合,所以战线一旦拉长,我军将更无破局之术。

于是粟裕便又找到陈毅,再一次详细阐释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延迟渡江”,此时陈毅见他如此坚持,便建议他与刘邓和中央再做探讨,就此刘邓又向上级汇报称粟裕的计划是有可实施性的。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而中央军委也十分重视,几番讨论后,终于同意了粟裕的想法,并让他立下了军令状,要求他在近期歼灭邱清泉的第五军等部的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这个第五军实力强劲,而且最爱“耍滑头”,很是奸诈狡猾,许多将士们早就想歼灭此军,但难度不小。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所以中央也向粟裕提供了最大的支持,交给了粟裕对一三四六八十以及中野十一纵作战的全权指挥权,并指挥许世友,谭震林在津浦线上配合他一同作战。

毛主席还特意电呈粟裕: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机到了你们自行出击就行,不必要事事向中央请示,特事需要特办。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但粟裕在实战分析后,发现邱清泉的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便想出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策略。

开封虽然不是战略重地,但它是被解放军围攻的第一座省会城市,所以一向好面子的蒋介石自然也很看重此地,还曾说出:“开封是绝对可以确保无虞的千年古城。”

而且开封虽有守军三万,但将士们都觉得一时半会儿打不到此地,都略显懈怠,所以综合考虑下,粟裕决定围攻开封。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胜利与否,颇具争议:

于是在6月17日,华东野战军兵临开封城下,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在陈唐兵团的配合作战下,经过五个昼夜的鏖战,守军终于溃败下来,有的主动投降,有的被歼灭开封被彻底攻破。

开封的沦陷,果然让蒋介石怒火中烧,立刻命令邱清泉兵团向开封进攻,又命区寿年兵团迂回进攻开封。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而此时粟裕也下令让我军主动撤离出开封,前去阻击邱清泉的部队,防止他们全部南移,原来粟裕攻打开封就是为了诱敌深入,以图一举歼灭敌军。

邱清泉果然抢占了开封,还想以此来向蒋介石邀功。

区寿年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知抢不过邱清泉,便放缓了行军速度,而且他的部队本来就战斗能力一般,所以一直也在踌躇不前,于是两军之间形成了足有四十公里的距离,这为粟裕歼灭区寿年部队提供了绝佳时机。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粟裕抓住时机,火速将区寿年部包围起来,蒋介石听闻后怒不可遏,随即打电话让第五军参谋长龚时英转告邱清泉:“如果他明天不攻过去与区寿年会师,我杀他的头!”

然而邱清泉后续得知后,却不以为意的说:“杀头就杀头,就是打不过去有什么办法呢?”

但龚时英还是建议他做做样子,以免引来祸端,于是邱清泉便发起了两天根本不能算战斗的总攻,并无实际效果。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而此时黄百韬部却坚决前来支援区寿年,不过在他真正进入到包围圈后才发现,区寿年全军早已被粟裕打得所剩无几,自己前来不过是送死,于是在突围无果后,又紧急致电邱清泉,请求其支援,而他本人也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并称自己要:“一死以报总统知遇之恩”。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不过此时的邱清泉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带着主力部队前来支援,虽然一切都按照粟裕的想法在进行,但奈何我军硬实力的差距明显,于是粟裕便请求许世友将军作支援,许世友将军此刻在内线战场,压力不算很大,所以若能分兵援助,此仗胜利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然而但是许世友将军却拒绝了粟裕的请求,他认为此时敌军仍然在进攻内线,若是派兵增援,自己的士兵们会疲惫不堪,纵队兵力也会不足,所以最终没有同意。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粟裕也就只好派了第11纵队来做抵抗,但兵力悬殊,在冷静分析过后,粟裕放弃了死守,撤离了包围圈,所以此仗并不算完满结束,不过国民党军倒是奔走相告,称此战为“黄泛区大捷”,黄百韬还成了国军英雄将领,其实总体来看,国民党损耗了大量兵力,怎算取得胜利。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而且经过豫东战役后,虽然看似没有取得什么彻底的胜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粟裕成功将国民党中战斗力较强的军队都吸引到了一处,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军的两翼空虚

而且此战还为刘邓大军赢取了休整的时间,最后使其可以发动襄樊战役,并且许世友率领山东兵团趁机发动了兖州战役,韦国清则发动了一些配合主线作战的战役。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所以豫东战役可以说促成了其他三个战区的胜利国民党所谓“中原大捷”不过是“没有输”罢了。

结语:

战争结束后,刘伯承曾说这种仗只有粟裕敢打,还有人称粟裕打的是“神仙仗”。

但很多人根据豫东战役中我军屡屡失地,还被敌军俘虏就将其称之为“惨胜”,甚至并不把它当做胜仗。

其实正如毛主席对豫东战役做出的评价:“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爬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几乎是死局,中野刘邓陈与粟裕意见不同。

豫东战役虽看似没有胜利,但已然攻破了国民党的心理防线,在此之后国民党不过是强弩之末,再无心气。

而我军则如鱼跃大海,纵横四方,势不可挡,后续的三大战役更是直接让国民党再无回天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