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文峰区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7-10 发布于山东

区域内有五代后周建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故取名文峰区。

春秋时,文峰区地先属卫,晋东阳邑。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军攻占安阳,文峰区属安阳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在今置文峰区安阳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均属安阳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相州、魏郡和邺县的治所古邺城被杨坚焚毁,于是三级政府和邺城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文峰区境内安阳古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隋唐和宋元明清时期为相州、魏郡、彰德军、彰德路彰德府的治所。民国时期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49年8月1日,安阳县城区建安阳市,以"田"字形划分为4个区,第二、三区为文峰区前身。1954年8月5日,撤销三区建制,将三区所辖南门东等7个居委会划归二区管辖。1955年12月26日,撤销一、二区建制,成立中共安阳市市区委员会,机关驻地在仓巷街路南65号。1956年11月底,恢复一、二区建制,二区正式改为文峰区,1958年10月8日,改称灯塔人民公社。1962年6月25日,恢复文峰区建制,管辖老城区及城东市民区。1973年8月,文峰辖区又分为文峰、铁西、北关三个区,老城区及城东、城南市民区为文峰区管辖。1997年11月18日,区机关整体搬迁至南环城3号。

文峰区境内保存有彰德府城,和古城内的文峰塔、小白塔、昼锦堂三绝碑、高阁寺、府城隍庙、韩王庙、崔铣祠、郭朴祠、许三礼祠、文昌阁、钟楼等旅游景点。彰德府城也称安阳古城。安阳历史悠久,第一个城当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后是盘庚迁殷之殷都城。前236年秦将王翦等又克安阳,始建安阳城。398年,在今安阳城西南烧盆窑村一带,建安阳城。580年杨坚焚邺城,将邺官府和所有居民全迁安阳古城,安阳于是称邺,为相州邺县治所。此后安阳古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安阳古城改筑为彰德府城。彰德府城以南北大街为界,九府十八巷形成了"东府西巷"的分布排列格局。1949年前,鼓楼、钟楼被毁。建国后,城墙和城门都被拆,但古城内的街道和民宅建筑基本完好,城内名胜古迹甚多,护城河和城内多处蓄水坑池尚存。西南城角保护完好,辟为三角湖公园。沿护城河外辟为环城公园,成为游览和休闲散步之地。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建于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元、明、清均经重修,1964年安阳市人民政府进行了较大的重整。文峰塔久负盛名,古代被称为"南北丛林之冠",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年间知府黄邦宁为塔门上题"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从此,天宁寺塔改称为"文峰塔"。文峰塔高38.65米,周长40米,壁厚2.5米。其塔身为五层楼阁密檐式建筑,从下至上逐层增大,呈伞状。文峰塔以其精美的建构艺术,国内外罕见的建筑风格,高大雄伟的形象,成为安阳的标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