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中药,是除湿圣药,又是四时神药,诸湿肿满皆可选用

 31木火通明 2023-07-10 发布于广东

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一聊茯苓。

茯苓

茯苓

在古时候,你若是没有一点的经验,即便在大山里绕上一整天,也见不到半点茯苓的踪影。而真正有经验的老药工会径直的先去寻觅松柏,寻到了松柏,再在松柏的树根附近,你就能寻到茯苓了。《神农本草经》中就讲,“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此外,松柏四季常青,而生于松柏脚下的茯苓也尽得松柏精华,因此,茯苓又被前人称为“四时神药”。

《神农本草经》不仅讲了茯苓的栖身之所,同样对茯苓的药用价值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到了唐代,《道藏》把茯苓列为“九大仙草”之一,称其是“除湿之圣药”、“仙药之上品”。

茯苓

茯苓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仅善写诗作,同时,还是制作茯苓饼的能手,他的《服茯苓赋》、《东坡杂记》记述了他服茯苓之方法:以九晒九蒸之胡麻,用茯苓加白蜜少许,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见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他60岁时记忆惊人。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中同样有记载:茯苓粉浸在酒蜜中封月余成甘美的茯苓酥。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除介绍茯苓粥外,还介绍了茯苓馄饨的做法:黄雌鸡肉四两,茯苓末二两,白面六两,做成馄饨,入豉汁煮食,三五次可治疗噎食不通。《北山酒经》记:瑶泉曲、邛崃药曲中都加茯苓。北京除茯苓饼外,还有茯苓包子、茯苓糕。

茯苓糕

茯苓糕

而到了清代,茯苓一度被皇家用于各类的点心,药膳之中,因其色白,是故,又被赞誉为“药膳白银”。

如今,茯苓不仅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其入药治起病来也是一点都不含糊,不妨花上个三五分钟,听远志一一细数:

利尿泄浊

小便不通,可不是什么小事。

你去心内科的病房看看,十个人里面,起码有七八个人的小腿是水肿的。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小肠主分清必浊。若是小便不通,体内的水湿排不出去,直接增大了心脏的负担。

茯苓味甘淡,功善利水渗湿,利水而不伤正气,将体内的水湿从小便而出,给邪以出路,自古以来就是利水渗湿的要药,素来便有“十方九苓”的说法。

茯苓

茯苓

健脾化痰

《黄帝内经》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说的是一个人若是出现了湿气重,水肿等问题,大都和脾虚息息相关。而脾虚的根源,就是痰湿。中医讲,湿性黏腻,重浊。因此,湿气汇聚,就容易化生痰浊,阻碍脾胃的健运,脾胃健运失司,体内的津液输布有碍,水肿、湿气重的问题就容易更加的严重。

茯苓功善利水渗湿,把体内的湿气以小便的方式一点一滴的排泄出去,湿气即除,痰浊无以化生的来源,脾胃自然得以健运。可以说,茯苓因祛湿而健脾。

茯苓

茯苓

抗肿瘤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茯苓的主要成分包括了茯苓多糖、茯苓酸、多聚糖类、麦角甾醇、胆碱、卵磷脂等,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临床上也广泛的将茯苓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等。

茯苓

茯苓

利水渗湿

我们知道,水分占人体体重的60%~70%。若是水道不通,就会产生各种水肿。

而茯苓正是治疗这各种各样水肿的一味良药。茯苓的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利水而不伤正,对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皆予适宜。此外,茯苓通过渗泄水湿的功效,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又常用治痰饮证。

茯苓

茯苓

诸如,有的人体内水湿泛滥,小便不利,可在茯苓的基础上加用泽泻、猪苓等药材,即五苓散。

泽泻

泽泻

猪苓

猪苓

有的人脾肾阳虚,体内的阳气亏虚,无以蒸腾气化湿气而致水肿,则可在茯苓的基础上加用附子、干姜,即真武汤。

附子

附子

干姜

干姜

有的人阴虚燥热,虚阳与水湿相互交接,灼伤津液而致小便不利、水肿,可加用阿胶、滑石,即猪苓汤。

阿胶

阿胶

滑石

滑石

有的人痰湿上袭于头目,而见目眩心悸,多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同用,即苓桂术甘汤;

桂枝

桂枝

白术

白术

有的人痰饮停滞于胃,胃气本降,而今为痰饮堵塞了去路,不降反升而见呕吐,宜与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

半夏

生姜

生姜

健脾补中

有些人一到夏天就觉得浑身乏力,明明啥事也没干,就感觉有说不出的疲倦感,即便是看到一桌子的菜也是索然无味,跑到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也查不出任何脏器的病变。

须知,暑夏燥热,加之多雨,故而挟湿。湿热之邪困顿于脾胃,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壅滞在中焦,故见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同时还兼有腹泻的症状,这正是因为脾气不升反降所致啊!

茯苓主入脾经,味甘善补,因此,茯苓健脾消滞之余,又兼具补益中焦之效。多与人参、白术同用,即四君子汤。

茯苓

茯苓

人参

人参

白术

白术

若是腹泻的厉害,可与山药、白扁豆等配伍为用,即参苓白术散。

山药

白扁豆

宁心安神

有些人半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老失眠,同样可以用上一些茯苓来改善。

茯苓不仅入脾经,又入心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藏神。

心血充足,心神自有所依,失眠的症状自然得以改善。

茯苓

茯苓

多与黄芪、当归等同用,如归脾汤;

当归

当归

黄芪

黄芪

若是心气虚弱而致心神不宁,常与人参、远志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

人参

远志

远志

茯苓的药用功效良多,但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须知,若是肾虚不固、小便频数、小便不禁或虚寒滑精者当慎用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