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埠桥·渡·亭

 流星雨刘鑫 2023-07-10 发布于浙江

·渡·亭

    农村的桥与渡均设在交通要道,亭则为过往行人休息与避雨之处。   

    桥  有天福桥,原名和安桥,又名兜率桥,俗称寺基桥。距镇东北1.5公里的寺基村边潦溪上。东晋义熙二年(406),为太傅胡凤捐建。清乾隆四十六年(1 781)被洪水冲毁,至嘉庆十三年(1 80 8)由裘姓复建,并改名为天福桥(天福是唐代兜率寺住持僧智然之号),该桥原为石拱桥,后改为斧形桥墩三孔平桥,全长2 4.8米,宽2.1米。长9.7米、宽7.4米。

    防洪桥  坐落镇南O.5公里,是游埠至滕家圩途中。原系衢江古道,用石板架设,雨天即水淹桥面。1 9 8 5年建防洪闸时建桥,长3.7米,宽3.9米。  

    渡口  游埠境内,原有衢江渡口4处,裘家渡口因衢江河道变迁,于1 9 5 4年废弃,现存三处。

    洋港渡口  在镇2.5公里许的洋港村西南边,是通往金华县洋埠、龙游县方向的渡口。原有渡船2只,系渡船会造。由滕家庄染坊村徐卸奶管理,现有渡船6只,其中2 4匹马力机帆船一只,船工12人。全年渡费收入3 6 0 0 0多元。由洋港村管理。

    上宅渡口  分南北二渡。南渡口设在汤溪县(今金华县)上宅埠头,古代称青阳渡,后改名为上宅渡。北渡设在本镇1.5公里滕家圩村南,是游埠地区通往罗埠、汤溪火车站方向的渡口。解放前有普济义渡会。由洪、胡两姓合造渡船2只,今有渡船3只,由三奶承包,历来由上宅村掌管。

    下童渡口  在镇东南3公里的山峰张村与龙游县下童村交界处,是游埠地区与龙游县湖镇必经的渡口(民国初期,渡口原在金华县邵家与本镇石柱脚一带),渡船一只,历来由下童村掌管。

    凉亭  全镇有8处,镇东郎家至裘家途中(石滩背)的镇东亭己于民国3 5年(.1 9 46)废址,今尚有7处。

    天福亭  俗称寺基亭,在镇东北1.5公里的天福桥边。清嘉庆十三年(1 8 0 8)建。1 2根石柱架以硬木为梁,长9.3 5米,宽

4.3 O米,中间石柱上刻有浮雕对联?南边是“亭小栖云鹤,桥长映两虹"。北边为“汇清流于西北,挹爽气于东南"。墙上嵌有高2.4 4米,宽0.7 8米的石碑,刻有建桥年月及捐助人,名单。亭内二边有石板铺凳,以便往来行人歇憩。

    福星亭  俗称下范凉亭。在镇东北2公里,下范至孙家圩村途中。建于民国1 6年(1927),木石结构,1 2根石柱,亭壁有石碑一块,高2.2米,宽0.8米,上刻捐献人177名,捐献银元637元。亭两旁有石板凳,供行人少憩。

    永济亭  在镇东南1公里游埠至洋港村途中。.光绪三十一年(1 9 0 5)建,1 9 7 2年5月重修,长7米,宽4.5米。供来往行人.

和田间劳动者避风雨和歇憩之用o

    乡义亭  在镇西2-5公里处青塘坑自然村,建于光绪十八年(1 8 9 2),长7.4米,宽4.4米,有乡义亭碑-块(现存在上宋村办公室),由于道路改道,亭已孤立。但仍有行人歇憩。

    安乐亭  俗称殿岗凉亭,在镇西3公里殿岗自然村边。建于清代,长7.4米,宽4.8米。

    仰止亭  在镇西南3公里西山王村附近,因损坏严重,1 9 6 1年拆迁至陈塘边村南另建,,改名七义亭。面积2 4平方米。

    仁寿亭  在镇西南2公里的柴埠江和山峰张村交界处”石壁山脚下。建于道光年问,由上童、下童、山峰张等村民集资建造。因年久失修,于1 980年迁建距原~.300米处(现游埠镇经济特产分场附近),总面积3 8.6平方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