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超越古人,细思并不是刘洪彪发飙,而是有事实存在 只是概念不一

 WHJIAN2010 2023-07-10 发布于湖北
书法超越古人,细思并不是刘洪彪发飙,而是有事实存在。只是概念不一样,范围不同。但作为非遗传承,超越的提法本身却很荒唐,很没文化。这里也沿超越的思路,简单捋一捋。
1.书法作为一个职业,这是古人做梦也想不到的。这个是实在的超越,不管是世风日下,还是斯文扫地。
古人以毛笔为主流书写工具,讲究“字是门头书是屋”。习字,纯粹是为提高文字内容的展示效果和书写速度、个人品味。而茶余饭后,文人弄些诗词警句,抒发情怀的闲雅之作,这应该是把文字当作书法作品,写字冠以书法美称的缘由吧?文人之间相互讨要墨宝,或弄个赠书,更显情趣,书法作品也交流。
画家作为职业,倒是古已有之。但现在不单是书法,画画也超越了古人。
古人作一幅四尺的山水,最短的时间单位是多少天,甚至经年。而我们的范大师,可以平铺一遛四尺画案,专业工厂机械零件式的制作,一天弄出一二十幅!马老头也说,这很正常,需求量大,不这样制作无法满足需求。
2.墨汁的普及,工具的现代化,本是就是超越。
墨汁,注射器、尼龙、拖把、机械生产不限尺寸的书画纸、现代文明产生的各式各样的书法载体等等,是古人没法拥有并加以体验的新鲜事物。社会发展,是刘洪彪说的书法必然超越古人的主要论据!他很理直气壮:社会在进步,一代新人肯定会胜旧人,提高和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
当然,他巧妙回避和隐瞒了,他的书写技巧实现了超越的膨胀想法!而他在媒体上辩解的话,尽管捆绑了社会发展的概念,但他忽视了社会发展有提高也必然有退化!这并不是精华和糟粕的问题,而是毛笔几乎失去了表达文字内容的功用。用则兴不用则废。
同时期的还有传统戏种、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国家在保护和发掘。这意味着什么?不谈超越,让它不消亡就是成功。当然,这也不排除谁嗯嗯呀呀一出名,脑袋一发热也完成了刘洪彪式的超越。
书画同源共生,书法的抢救保护很见成效,现在书法因表现的效果,尤其是榜书巨字,在很多地方盖过电脑,占取了一定的比重。尽管行业兴旺是完成超越强有力的保证,但要实现超越,还需更多的实际需要,不是一帮人为什么想法,闭门造车就去超越了!
3.现代化的交流,各种书展等,也是实实在在的超越古人。多媒体网络的普及,同样给书法带来新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更尴尬:书法鉴赏力严重退化!甚至出现了书法就根本不是写给非专业人士看的观点。
不写字,的确很难能明白书写技巧,也不能用好看不好看来评价书法作品的好坏。因为诸多这类矛盾的存在,当今书法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大环境。与传统书法不同,现在连什么是书法也百花齐放。从这角度来说,书法很难说是传承了,完全是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