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25)——1934年陆军步兵学校第二期同学录残本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近日得好友唐兄之助力,于孔网买到民国时期陆军步兵学校录残本一册。此书已无封皮,内容前后有缺,此类残本由于转手困难,价值在收藏市场上素来不被认可,故得以从容购之。从卖家上传的几张图片中,我已知晓此书为编印于1934年的《陆军步兵学校第二期同学录》。在我收藏之民国军校文献中,“黄金十年”时期首都南京的原版同学录一本没有,向来引为憾事。此番一举破荒,虽然只是个残本,但亦颇感欣喜。 ![]() 喜获残本 该残本尚存140余面,后面通讯录中记载的本期学员共计141人(比对我所藏步校四期同学录中的记载,人数完全相符),有照片收录的亦有122人,所缺者仅10%出头,主体内容的完整程度远超预期。此同学录全部采用铜版纸印制,照片品质上佳,书顶书底甚至效仿了一些日式同学录的做派刷以金粉,体现着民国时期同学录的最高制作水准。总体来看,此书买得绝对是物超所值了! ![]() 校长王俊中将 陆军步兵学校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一所兵科院校,但其存世文物、档案记载、甚至是文史文章中的记载都相对稀少,世人莫知其详。1930年冬,陆军中将王俊(海南澄迈人,是与蒋百里、杨杰齐名的军事教育家)奉命筹建陆军步兵学校。彼时国军序列中派系极多,编制混乱,在军事教育及日常训练中更是“博采”苏、德、日众家,杂乱无章。步兵为军中主兵,编制一份适合国军特点的步兵操典、统一步兵教育之指导思想,实已刻不容缓。对此,王俊将军可谓建树良多。 ![]() 校长王俊向本期学员训话 步校筹建之时经费缺乏,筚路蓝缕,几乎是白手起家,要啥没啥,还曾因划拨的晓庄师范地皮出现纠纷,和政校打了一场“官司”。最后只得迁到三牌楼三十三标营房(军政部对面)筹备建校,招收第一期学员,于1932年2月12日正式开学。自此,在国军的步兵教育体系中便形成了三个层级: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为基础军事教育,陆军大学讲授师以上大兵团作战的高等学府,而陆军步兵学校,正是介于两者之间者。 ![]() 1934年南京地图中的33标营房旧址 “学员队”是步校的主体(学员是指原有职务的军官入校受训,我以前已多次提到学员与学生的区别),以“召集步兵军官增进其战术,射击、通信等学术,以期普及于各步兵队...”为主要教育目的。抗战爆发前,步校学员队在南京共办了三期,后因中倭关系紧张,部队急需用人,遂专办各种短期训练班(学员队为主的时期,短期训练班也存在),直到1942年才奉令恢复学员队。我亦收藏有恢复后的《陆军步兵学校第四期同学录》(名录可点击查看),这本同学录还有一段与原主高尚志老先生的传奇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在百度搜索我所作《深切缅怀河南南阳黄埔抗战老兵高尚志先生》一文。 ![]() 我收藏的《陆军步兵学校第四期同学录》 步校学员队第二期于1933年11月开学,1934年5月毕业。按1931年9月颁布的《陆军步兵学校条例》记载,学员招收只有一个条件——在队服务一年以上的步兵军官。至于学历,黄埔出身的也好,行伍出身的也罢,却并没有要求。学员入学时的职务也差异很大,下至少尉排长,上至上校副官长,干什么的都有,大致是由各部保送,中央军与地方杂牌一视同仁。但因“僧多粥少”,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取,考不上的自也不在少数。 ![]() 校长王俊邀请首脑参加本期开学典礼的呈文 两日来,我将本期141位毕业学员一一检索了一遍,虽然有些粗糙,但其中有近半数找到了一些其他记载。我发现步校的这个学历对于学员的发展大有帮助,许多人在毕业不久后职务快速提升,也不乏日后肩扛将星者,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小蒋嫡系、官至国防部预备干部局代局长的贾亦斌(1912-2012,起义将领,解放后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 贾亦斌出身于社会底层,在走投无路之际跑去徐源泉部(投诚的直鲁联军旧部)当学兵,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成为徐部41师的一名准尉。因为勤奋好学,工作努力,没有任何背景的贾亦斌在一众学兵中脱颖而出,率先被提升为少尉排长,也因此得到了该师保送投考步兵学校的宝贵机会。贾亦斌的情况就是标准的地方杂牌、行伍出身,又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稳稳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凭这种身份想要出人头地极为困难,卓越的个人能力与天赐机缘缺一不可,而贾亦斌偏生就是二者兼备,之前看他的回忆录,觉得其一生实在是堪称传奇中的传奇。 ![]() 陆军步兵学校时期的贾亦斌 贾亦斌在回忆录中用二页篇幅记叙了在步校的往事,这也是目前我唯一找到的关于步校二期的生动记载。在步校的学习时间虽不长,但课程非常充实,使贾亦斌的各项技能突飞猛进,待他毕业返回原部后,随即担任军事教育工作,就像一颗种子一般,把所学知识带回部队生根发芽,诚如步校之教学目的所述矣。及至抗战爆发,贾亦斌被提升为少校营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兵主官。淞沪抗战之际,贾亦斌积极请缨,所在团调赴上海前线,直接改了番号补充进第1师(这事挺稀罕的),从杂牌军归入中央军序列。 在淞沪战场上,贾亦斌两度负伤不下火线,作风顽强,指挥若定,得到了旅长严明的赏识,有意将他提拔为中校团附,然上报上去却遭到了军长胡宗南的否决,认为贾亦斌这种行伍出身在咱这清一色天子门生的“天下第一军”中带兵断然是不好使的,最后只得给安排了一个第2旅中校参谋主任。从这也不难看出,步校这个学历,虽然所学足够丰富、甚至是胜于黄埔,却仍然不能给“出身”带来什么实质改变。一年之后,贾亦斌从第1师转回原部,升任41师上校参谋处长(此时距其在步校毕业只有4年,当时职务仅是中尉连附),此后的传奇经历与本文不甚相关,便不再赘述了。 本期学员中除了贾亦斌、方懋锴、宋健人等十余人官至少将之外,亦发现有李冠那、宋国安、阮成美、袁福崇、柴敬忠、谢世庆等六位(或有遗漏)抗战英烈,他们在殉国时多已升至团级(入步校时基本都是连长)。还有一位名叫万里浪,这一发现让我很惊喜,我一度以为是汪伪“76号”的那位神秘人士,后与孙兄研讨一番发现只是重名(最后我查证出来此同学录中的万里浪是滇军中人物,官至暂22师副师长),一时颇觉遗憾。 关于本期学员名录,早在十余年之前,黄埔军校同学会官网上便有发布,但核对后发现有几位遗漏,且不甚翔实。今以我所藏之原件,增补所缺及学员原任职务,在本文之后重新发布,官佐名录他日有暇再整理发布。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7月9日 ![]() 南京时期的步校校门(未必是三牌楼这里) 1934年陆军步兵学校第二期学员名录 特别说明: 1、以下内容由静思斋——于岳整理,敬请遵守网络文明及个人劳动成果,未经本人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全文抄袭、转载。如需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情况严重的,将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2、此名录所载学员除“绿色”部分19人之外均有照片收录。 3、本人唯一联系方式(电子邮件):yuhui523@vip.qq.com 姓名/籍贯/职务 王奎昌 辽宁辽阳 107师620团3营9连排长 王维翰 贵州安顺 25军特务营上尉连长 王宗义 陕西兴平 17师51旅101团2营4连中尉连附 王国一 辽宁西安 105师1团2营营附 王文键 河北赵县 70师429团12连排长 王如龙 四川内江 新6师独立旅1团3连连长 王品咸 河北遵化 47师281团1营营附 文华扬 广东文昌 淞沪警备司令部上尉副官 文湘 广东万宁 59师上校副官长 方懋锴 安徽寿县 2师11团上尉连长 田歧秀 山西阳城 72师433团1营上尉营附 田树桐 甘肃通渭 新14师补充营营长 朱有凯 湖北江陵 暂4旅上尉参谋 朱文彪 浙江临海 江宁要塞守备营2连连长 朱士渊 云南宾川 12师67团2营营附 注:照片页记载为朱世渊 朱成明 云南玉溪 第十路军5旅9团1营4连连长 成徂东 湖南新化 2师4旅7团 李松珩 河北献县 30师88旅175团1营1连连附 李学蔚 河南开封 独立46旅1团1营3连连长 李光天 山西虞乡 66师197旅393团3营9连排长 李智 浙江 6师33团营附 李熊 湖南永兴 4师10旅19团1营营附 李俊武 河南宜阳 第二十路总指挥部参谋 李文沼 山东高唐 54师162旅324团团附 李登岳 山西洪洞 31师参谋 李应龙 云南洱源 步兵学校助教 李蕙田 山西辽县 106师2团6连中尉排长 李士琦 广东东莞 3军参谋 李冠那 广东罗定 2军教导1团3营12连连长 吴邦政 贵州遵义 第四集团军上尉参谋 吴守庸 辽宁辽阳 111师631团副官 吴振刚 福建连城 11师中校参谋 吴继伦 四川秀山 独立14旅702团1营连长 余杰谋 广东高要 1军教导1团中校团附 何继厚 江苏江宁 41师上尉参谋 何东耀 湖北荆门 训练总监部步兵监员 何剑 湖南邵阳 46师272团2营上尉营附 宋健人 江苏邳县 57师341团上尉连长 宋国安 河南博爱 29军37师手枪营第1队队附 阮成美 河南正阳 32军141师721团排长 周庆顺 浙江乐清 步兵学校教育副官 周剑秋 湖南零陵 77师230旅459团营附 邵嗣雍 浙江诸暨 军政部兵工署副官 邱绍伦 四川仁寿 23军 邱复兴 河北安新 32军139师725团排长 和殿邦 云南丽江 第十路军补充2大队11中队长 段培德 陕西长安 25师特务连连附 苟振铎 甘肃甘谷 40军39师115旅230团3营机枪连排长 洪范 广东钦县 4军90师270旅540团少校团附 施普 广东琼山 3军教导团少校团附 侯腾云 福建闽侯 海军陆战队第一独立旅副官 侯怀穆 四川华阳 23军1师2团连长 柳蓝田 河北内丘 32军139师715团1连连长 苑上宗 山西浑源 71师216旅431团2营6连连长 柴敬忠 河北清苑 139师717团7连连长 柴祥云 湖北崇阳 98师588团中尉排长 高正雅 湖南宁乡 18师工兵营1连连长 高翘 山西临县 68师200旅400团6连连长 涂焕陶 湖南浏阳 99师589团上尉连长 唐耀勋 广东清远 8师46团 唐天锡 安徽合肥 56师上尉参谋 徐世杰 河北望都 66师212旅423团9连排长 郝家禧 河北天津 独立43旅729团1连连长 晋开元 云南镇雄 第十路军独立1团3营营长 袁铁生 湖南桂阳 46师137旅273团9连连长 袁福崇 湖南宁乡 16师48旅96团1连连长 袁新民 安徽阜阳 55师163旅326团3营8连连附 孙纯德 辽宁铁岭 115师644团迫击炮连连附 张求真 安徽宿县 33师学兵连连附 张书春 河北正定 142师726团1营2连排长 张森 广东惠来 1军1师2团特务连中尉连附 张凤基 河北大城 117师参谋 张友曾 河北清苑 72师416团排长 张云汉 陕西富平 32师95旅189团上尉副官 张士毅 湖北应城 训练总监部上尉副官 张国华 河北无极 54师上尉参谋 张俊才 河北天津 独立44旅上尉参谋 张铮 云南昆明 第十路军1旅1团3营11连上尉连长 陈驭远 河北盐山 55师 陈工布 辽宁凤城 57军特务营少尉特务长 陈浙潮 湖北钟祥 29军38师参谋 许诚 浙江萧山 79师237旅473团3营9连连长 康厚泽 湖南新化 98师587团 戚崇仁 云南昆明 7师特务连连长 黄祖宪 江西临川 5师30团1营营长 黄中枢 湖北孝感 28师82旅164团2营营附 黄植虞 广东惠阳 1军2师教导团团附 黄天骙 湖北孝感 13师军官研究室机炮教官 黄铁生 云南绥江 第十路军上尉参谋 程琮 山西岚县 68师213旅425团7连中尉排长 程友民 四川合川 新7旅少校参谋 郭贵祥 山西浑源 独立2旅4团1连排长 彭子清 江西吉安 驻豫绥靖公署特务团机关枪连连长 曾天节 广东五华 4军 董翰忱 辽宁新民 130师686团上尉副官 董文轩 陕西渭南 34师204团1营2连连长 杨枝健 云南大理 51师302团3营营附 万里浪 四川灌县 12师35旅71团中校团附 贾亦斌 湖北阳新 41师123旅245团3营9连连附 叶荫儒 广西容县 军校第一分校步兵三队队附 赵逸天 浙江瑞安 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政训处少校团训练员 赵武 江西靖安 36军36旅707团1营上尉营附 赵秉文 陕西长安 二十五路军手枪团2营6连连长 廖省三 湖南岳阳 67师402团 熊弼 贵州瓮安 85师辎重营1连连长 齐子才 陕西长安 34师工兵营1连连长 郑贞年 福建长乐 海军陆战队第二独立旅副官 潘之愚 安徽阜阳 独立38旅713团2营营附 乐在中 湖北黄梅 18军94师上尉服务员 刘景武 广东潮阳 教导1师上尉参谋 刘恩荣 河北新河 21师辎重营2连中尉排长 刘芸 江西吉安 驻豫绥靖公署宪兵营4连中尉排长 刘平 四川成都 25师150团3营8连 刘庆升 河南宝丰 二十路军参谋处 刘安泰 山东莱阳 57师169旅339团1营上尉营附 刘韵泉 湖南益阳 1师2旅4团2营上尉营附 刘广增 辽宁岫岩 107师619团迫击炮连中尉排长 刘奠西 陕西乾县 二十六路军30军30师89旅177团少校团附 卢开相 四川泸县 24军 谢士俊 贵州铜仁 85师特务营营长 谢世庆 湖南醴陵 18师107团6连连长 戴希天 辽宁沈阳 110师629团3营营附 阎兴汉 河北正定 106师3团1营1连中尉排长 阎国琛 辽宁辽阳 57军109师626团1营机关枪1连中尉排长 龙德 辽宁西安 110师630团2营营附 韩国栋 广东文昌 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 萧子华 湖南武冈 50师工兵营3连连长 萧萼 湖南邵阳 8师47团上尉副官 萧圭田 湖南湘潭 3师9旅17团步兵炮连连长 魏鸿举 辽宁沈阳 109师625团2营上尉营附 魏翃烈 辽宁沈阳 130师686团9连上尉连长 魏鉴贤 广东五华 4军少校参谋 罗正球 湖南零陵 77师230旅460团2营机关枪2连连长 罗家玺 云南盐丰 7师21旅40团2连连长 罗伯庚 湖南邵阳 16师48旅96团3营营附 蓝铁民 江西兴国 18军67师397团3连连长 谭人骥 湖南湘乡 34师少校参谋 苏时 湖北枝江 11师特务营少校营附 窦子章 陕西定边 84师251旅502团3营9连排长 党克俭 陕西朝邑 28师82旅164团1营4连连长 顾德泉 辽宁北镇 129师683团2连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