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残缺的亲情

 文锦书屋susped 2023-07-10 发布于广东
       人世间有亲情、友情、爱情等,其中亲情具有天然性。亲情,从字面上理解,是特指亲属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亲情的定义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感情,有时也指亲密、感情深厚的人之间的情义。是人们渴求为亲人付出一些或全部、所有的思想。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互相的,不是专一的;二是立体的,不能是单方面的。

       日前,我看到了某位前高级领导人写的一篇文章,叙述的是解放初期他母亲到其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大约过了不到十天,亲戚家的掌门人来到他家收赊的猪崽钱。现实情况是,他家里确实没有钱,他母亲反复同其亲戚家的掌门人说等筹到钱之后给亲戚,亲戚死活不肯,并以极不友好的语言对待他母亲。无奈之下,他父母最后只有连夜将小猪送回给其亲戚。文中发出感叹“有人说: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我不知道这位领导与其那亲戚是什么亲情关系,但我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尽管是亲情关系,但是一种残缺的亲情。这种残缺的亲情,在我们家里也存在过。

       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婆,也没有“外婆的澎湖湾”那种感受,甚至于连外婆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我的外公是一个有着神秘感的人物,他曾有过四个太太。第一个太太也即我的亲外婆,在我母亲几岁时就去世了。外公的第二个太太,在嫁给外公不久后也去世了。外公的第三个太太,相处了几年之后,患上了精神病,不久便离家出走了。最后一个太太,便是我唯一见过,并见过多年的“后外婆”,她原是外公家的一个保姆,最后却成了外公的太太。我的这位“后外婆”,终身没有生育。外公还健在时,她对我们还比较好,可是外公逝世以后,却大不一样了。一般的事情,好不好我都不会放在心上,但有一件事情却让我终身难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小弟弟考上了大学,当家人接到小弟弟高考录取通知书时,都很高兴。但高兴之余,看到每年要交六千多元的学费时,又心里十分犯愁。六千多元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要说是一个农户,就是“吃皇粮”的家庭也要几年的工夫才能凑到。那时我的工资一个月才两、三百元,结婚几年生小孩,几乎没有什么剩余的钱。当时父母也没有同我说起小弟弟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事,我母亲自信地认为其娘家可以借到这笔钱,因为她对我外公的家底还是比较了解的。她兴致勃勃地搭车去娘家借钱,谁知道到她娘家之后,将小弟弟考上大学这件事,并需要向娘家借钱一说,“后外婆”给我母亲坐了一次“超级冷板凳”,“后外婆”不但一分钱都没有借,甚至连一句恭喜祝贺的客套话都没有,只是冷冰冰地说了一句:“我没有钱。”气得我母亲掉头就走,在回家途中母亲的脚还被一辆手扶拖拉机碰撞伤了。按理说,这种情形外孙考上了大学,做外婆的听到这消息后,第一时间应该是高兴祝贺,甚至给钱奖赏。我这个“后外婆”却十分绝情和冷酷,不但不给借钱,甚至连外人也会说一句祝贺的话,她也没有说。于情于理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我听到母亲去她娘家替小弟弟上大学借钱,不但分文未借到,而且脚还被一辆手扶拖拉机碰撞伤了的一事之后十分痛心。我随即打电话给在一家银行当行长的朋友,同他讲我要贷款给小弟弟上大学这件事,朋友马上答应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他一定帮我办好,没过几天,他就帮我贷了四千五百元钱。与父母东拚西凑的那两千元,一起凑足了供小弟弟上大学的学费。

       十多年之后,“后外婆”八十多岁了,没有什么劳动能力了,按合约协议原来应承担她抚养义务的小舅舅的大儿子外公财产的继承人,没有兑现其承诺,后来姨母出面将“后外婆”送去敬老院。这个措施很好,但每个月需要一千多元费用谁出,这是一个大难题,小舅舅的大儿子他公开表明不会出一分钱。外公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按照农村的风俗,应由其两个儿子方负担“后外婆”的养老,女儿方一般是不可能出钱抚养的。退一步说就是女儿方即使要承担抚养费也是小部分。姨母出了一个方案她们四姊妹每人出一份,小舅舅的大儿子不肯出钱,于是就变成了三方出钱。说实话,当我听到要我母亲出钱供“后外婆”去敬老院养老,的确有点想不通。我们没有得到外公一分钱的财产,这还不算,最让我痛心的是母亲去她娘家替小弟弟上大学借钱的事,“后外婆”的言行还不如一个外人。现在每年要我们出几千元给“后外婆”养老,的确于情于理也说不过。我母亲听到此消息之后坚决反对,说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说实话,我母亲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她的谆谆教诲,其为人处事在村子里是很有口碑的。母亲这种态度,的确是去娘家借钱的事伤透了她的心。

       后来,我想了许多,我们作为一代也算是有文化的人,读的书远比长辈们多,理应比那些不讲亲情的人要多一点涵养,何况外公在世时,对我们家还不错。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外公的面上,也承担起一份赡养“后外婆”的责任。不管怎样,“后外婆”在道义上也还算是一种“亲情”关系。“亲情”重在“情”字,无血缘关系也可以有亲情;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亲情无任何限制:若感情好可以情同父母、兄弟姐妹、子女。虽然这种“亲情”是残缺的。我做通了母亲的工作,从此我们每年都分担几千元的“后外婆”入住敬老院的费用,直至她九十多岁去世。几年时间我们家承担了数万元的赡养费用。

       亲情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是什么样子;亲情是无偿的,没有人会让你为此付出钱物;亲情是无价的,世上没有什么事物的价格比得上她;亲情是无私的,世上没有东西比她更能牺牲自己;亲情是无尽的,你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体会到它的存在。一九九二年,我调来珠三角工作不久,一位堂叔给我写了一封看过之后十分辛酸的信。他在信中写道:“他的大儿子考取了一所医科大学,每年要交数千元的学费,加上生活费每年要一万多元,现在新生很快开学了,他是一名教师,尽管有工资收入,但收入不高,他想尽一切办法筹措学费,亲朋好友中能借钱的都借了,但最终还差两千元。他对借钱一事已经是十分绝望了,希望我能够帮助他度过难关。”他在信中还叙说了一些借钱让他十分难堪的事。我看完此信,内心深处情不自禁地涌现出一种悲情,仿佛是这两千元钱是他的救命钱。眼前再现了我母亲去她娘家替小弟弟上大学借钱的情形。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去银行取钱,去邮局将这两千元钱汇给了他。并给堂叔写了一封回信,说这两千元什么时候归还都无所谓。这两千元钱虽然现在看来是一笔很少的钱,但在堂叔看来的确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至于这件事过去了好多年,他还在说谢谢我。

       几十年的风雨人生,使我感觉到:亲情,像是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亲情也如同一片夏日里的绿荫,总能在炎炎烈日中,撑起迷茫者的蓝天;亲情,像一缕秋日里的阳光,总能在萧瑟的风雨中,温暖失落者的心田;亲情,还像一场冬日里的白雪,总能在污浊的旅途中,涤尽跋涉者的征尘。我们不需要那种残缺的亲情。我们需要的是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间彼此默默地相互关怀的亲情。亲情需要彼此精心呵护,懂得相互宽容与理解。尽管人世间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人和事,作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相帮助的精神不能够丢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