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女科荟 | 痛经治疗有妙招,经方除疾效堪夸——附子汤

 GG2010 2023-07-10 发布于安徽

图文/妇儿中心妇科周英主任中医师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通,经一月再见。”月经来潮是冲任血海由满而泻,气血由盛骤虚的过程。此期间胞宫、冲任气血变化急骤,易使平时隐而不发的病因病机显露,行经期间及经行前后出现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则出现疼痛,经净后又随之自止。若不加以重视及干预,病因未除,下次行经时仍会复发。

中医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以及伴随症状,分辨虚实寒热,实者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引起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常由气血虚弱,肾气亏虚导致不能荣养胞宫,“不荣则痛”。

现代人由于嗜食生冷寒凉(水果、冷饮),或起居不慎(熬夜、空调贪凉)等易损伤阳气,日久而成阳虚内寒之局。寒凝少腹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遂致痛经。因此现代多数痛经患者为本虚标实的阳虚寒凝血瘀证,其主要病机为阳虚寒凝经脉,冲任、胞宫气血阻滞。

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第319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附子汤不仅可治阳虚的恶寒,而且可治阴寒盛的浑身疼痛。方中附子温经散寒止痛;附子与人参相配,补气以壮元阳;附子与白术、茯苓相伍,则健脾以去寒湿。芍药养营血而通血痹,又可加强温经止痛的效果。《注解伤寒论》: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缓之,茯苓、人参、白术之甘以补阳;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扶阴。附子汤所治恰中阳虚寒凝之痛经,药简力专效果非凡。举临床案例一则以飨读者。

郑某,女,25岁,2022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近一年余,每至月经来潮出现腹痛难忍,服布洛芬无明显效果。每次均需打止痛针。一年前于医院查子宫附件彩超提示疑似子宫腺肌症。经前1-2天及经期前3天下腹坠痛,肛门坠胀,痛苦难耐,苦不堪言。同时伴有血块、腰酸腰痛,月经量多。疼痛时伴冷汗淋漓,痛则呕吐,难以进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刻下:患者2022-05-28,现为经前期,小腹略有不适。面部暗斑明显,舌淡紫暗,遍布瘀斑,苔薄白,脉细弦略数。

月经史:MC:7d/28-30d;LMP:2022-05-28,7天净,量多,C2量最多,每2小时更换1片卫生巾,可湿2/3,色暗,伴有血块。

婚育史:G0,已婚,未避孕,有孕求。

中医诊断:痛经、月经过多,证属肾虚寒凝血瘀。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法。月经周期中女性气血有周期性变化,此患者以痛经为突出症状,故非经期予附子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经期予附子汤合失笑散加减,两方交替使用。

处方1(非经期):当归四逆汤+附子汤加减

当归10g、细辛5g、川木通5g、鸡血藤30g、白芍10g、牡蛎30g、醋鳖甲30g、桂枝10g、大枣15g、乌药10g、淡附片5g、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10g

共7剂

处方2(经期):附子汤+失笑散加减

淡附片10g、红参10g、白芍10g、炙甘草10g、蒲黄15g、茯苓15g、五灵脂10g、鸡血藤30g、煅牡蛎30g、醋龟甲30g、陈皮5g、大枣15g、炮姜5g

共5剂

患者7月7日复诊,面露笑容。诉6月29日行经,5天干净,此次痛经大为减轻,无明显呕吐,月经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非经期予附子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经期予附子汤合失笑散加减,两方交替使用调理3个周期后,患者经期疼痛基本消失,面部暗斑减淡,舌体瘀斑渐减。月经量正常,可正常生活和工作。嘱患者适寒温,节饮食,适当运动,尽量避免食用生冷寒凉之品,并在经期注意保暖。患者有生育要求,经调子嗣指日可待。后随访,痛经无复发,今年2月已孕三月。

按语

该患者经行小腹坠痛,缘于肝脉寒邪阻滞,肝经环绕阴部,至小腹,寒凝血瘀,经脉不通则痛。肝寒横逆犯胃,故见痛则呕吐。月经夹有血块、舌淡紫暗,遍布瘀斑,面部暗斑,均为寒凝血瘀之征象。故非经期运用附子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温阳散寒止痛。方中熟附子补阳以消阴翳,桂枝与茯苓白术相配既可利水邪,又可通阳气。非经期注重从患者寒与瘀这个病因病机出发,加当归四逆汤以补血散寒通脉,从疼痛产生的根源去解决问题。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方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所组成,用于血虚寒厥之证治,肝脉血虚受寒,寒滞肝脉,故方中用桂枝、细辛、通草通阳散寒,细辛散寒止痛,当归、芍药补血,倍用大枣补津液,调脾胃。刘渡舟老认为下部受寒与肝脉息息相关,女性小腹疼痛、男性疝气牵扯睾丸见此证型,用此方效果颇佳。全方共凑温阳散寒止痛之功。

经期以附子汤合失笑散加减。附子汤出自《伤寒论》,有温阳止痛之功,治疗阳虚寒凝之痛经效果卓著。将红参易人参增强温补虚寒之效。由于患者经期疼痛尤甚,故经期加失笑散以增强活血止痛,化瘀生新之功。失笑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主治瘀血内停,脉道阻滞所致痛症。方中五灵脂苦咸甘温,入肝经血分,功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甘平行血消瘀,生用破血,炒用止血,二者相须为用,为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诸药共奏祛瘀止痛之功,使瘀血得去,新血生。前人运用本方,患者每于不觉中诸症悉除,不禁欣然而笑,故名“失笑散”。

痛经作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也导致了学校、职场的高缺勤率。而中国古代医家对于本病的认识较早,积累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与丰富的治疗经验,《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夫妇人月经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致令体虚,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于冲任之脉”,对于痛经多起于冲任虚寒,内有瘀血阻滞的病机,《伤寒论》附子汤恰中此证,药简力专,临床效果立竿见影,共同见证着“越古老越美好”的中医经典经方,善用经方,活学妙用,才能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