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录 | 办公室来了个年轻人

 枚庸 2023-07-10 发布于江西

◆ 枚庸

如题,今天办公室来了个年轻人。写下这个题目时,不禁想起王老的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不过我的不是小说,只是随性的文字记录,也不具备任何的讽刺意义。因为一个年轻同志的到来,让我产生些许感慨,引发一点情绪上的波动而已。

应该说,转隶到应急管理部门四年多,办公室作为处室存在,这并不是来的第一个年轻人。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员进出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当初我刚到厅办公室时,也算是第二年轻的,年龄最小的,只比我小两三岁。再往后,又相继来了1990年代初期、中期出生的小姑娘和小伙子。

单从年龄来看,这回来的年轻人,也不是最年轻的。去年新进了一个2000年末的女孩,当时更觉得震惊,仍记得“千禧宝宝”的叫法,转眼都已成为同事了。

相差十几岁,从未想过也不可想象。曾一直大言不惭以“青年”自居,现在只能认清现实,走在“奔四”的路上,自己早成为“大叔”,果真不再年轻了。

让我突然有写点文字的冲动,当然不是出于年龄的对比落差。主要是这个办公室,局限于工作场所本身。

自打四年前的五月二十日,我搬进这间办公室开始,一直是与新基兄弟两个人。在综合文稿材料任务上,已不记得有多少次的并肩作战、挑灯夜战、凌晨奋战。

可以说,这些年我们经常加班加点,不分工作日、休息日。灯火通明、大门敞开,成为这间办公室的一种常态。甚至有同事笑称,“你们怎么总是忘了关灯?”

年龄上他比我大两岁,基本同龄,此前工作经历有很多相似点,又都从事相同的岗位。不过他比我优秀太多,近几年跟他认清不少差距,也学到不少东西。

但他总是谦虚,说算是一同进步、共同成长。这回忽然多出个“新人”,自己居然感觉有“第三者插足”的味道,其实不过是,我们都干一个岗位太久了。

来了个年轻人,绝对是件好事,毕竟事业的长足发展,总得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实际上,这回来的年轻人不算太年轻,也到了三十多岁的年纪,经验相对丰富。他既在基层和市级部门工作过,也在办公室、机关党委等岗位锻炼过。

关键是他没有放弃奋斗,还有能力、有志气参加公务员考试,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去开始新的岗位。他来报到,立马让我想起十几年前,自己刚入职时的模样。

相较现在的自己,完全不可能再有“折腾”的勇气和信心。其实早在工作后的第七年,我就说“越来越有危机感”,源于对学历、能力、水平的担忧。

那是一次在长沙开会期间,与高中同学彻夜长谈之后,我写道,“七年了,越来越少了些志气,多了些畏惧。这时候,更明白一个词,什么叫'后生可畏’。”

如今,毕业参加工作已第十四个年头。这种危机感,比之前只会来得更加强烈而明显。

单位新来的年轻人当中,不乏国内外的名校生,研究生比例越来越高,很多还都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岗位锻炼提升过,无论学历还是能力,我似乎都不具竞争力。

古人诗之,“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世更替的必然过程。即使再有危机感,自己被超越,也终究是迟早的事情。

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新来个年轻人为动力,持续努力、主动学习、不断提升,争取实现最好的自己。

不敢奢求,永远不被超越。只希望,这种差距能拉得小一些,或者会来得晚一点。

写于2023年7月10日傍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