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文艺06 2023-07-10 发布于天津

急性脑梗塞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是指因为脑组织部分供血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临床轻者可呈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乏力以及身体平衡障碍等症状,重者则可出现言语障碍及肢体瘫痪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以及病后致残率高的特点。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有超早期的脑保护、溶栓、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破裂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加以积极的康复锻练,以尽可能降低其病残程度。中医理论将急性脑梗塞归纳于“中风”或“偏瘫”的范畴,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认为其病机主要与风、痰、瘀、虚有关,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等脏腑,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气血衰少为本,以痰湿、血瘀阻滞为标,而痰瘀互结是则其发病关键,中风恢复期则多以气虚血瘀、脉络瘀滞较多见,治则应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使脑络畅达、气血通畅。

目前中医对脑梗塞的治疗主要是医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以中药以及针灸治疗为主。本文综述近年来中医在脑梗塞方面的治疗,以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及临床诊治。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医辨证施治研究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治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中医临床诊疗的精髓。它包括辨证与论治两个过程。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于脑梗塞中风的辨证分型有很多种,但多以气虚血瘀型、痰瘀互结型、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型以及闭证较为常见。

  • 气虚血瘀症清代医家王清任认为脑梗塞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医林改错》明确提到人体亏损元气,是其发病根源,人体元气即虚,血管无气,则血运无力,因而停留致瘀,强调因人体“元气不足”而逐渐形成的瘀血,是导致人体脑络闭塞,继而发生脑梗塞的根本原因。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补阳还五汤为目前临床上医治脑梗塞气虚血瘀型患者较常用的方剂,国内多项研究均表明其疗效十分显著。魏国兰通过研究发现120名脑梗塞患者,补阳还五汤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单独使用的患者要更为优异。

陈学裕通过对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率比常规治疗高,研究均证实了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有改善血黏度等指标的作用,且相对于常规组作用更佳。

应勇强通过自拟芪苓祛瘀方(黄芪、茯苓、白术、当归、川芎、法半夏、胆南星、红花、丹参、香附、全蝎、僵蚕、甘草)联合前列地尔对116例脑梗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自拟芪苓祛瘀方能显著提高脑梗患者西医治疗的疗效。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 痰瘀互结症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病脉证并治篇》有“侯氏黑散治大风”的说法,开创中风痰瘀同治的先河。朱丹溪倡导痰瘀同病和痰瘀同治理论,其曰“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治疗中风患者出现的半身不遂。

国医大师沈宝藩在临床上治疗脑血管疾病所用之药前20位中就包括有川芎、红花、丹参、全蝎、法半夏、瓜蒌皮等治瘀治痰之物,中风通脉汤(黄芪、党参、丹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赤芍、桂枝、柴胡、酸枣仁、生山楂、枳实、陈皮、地龙、僵蚕)为其临床治疗脑梗塞的经验方。

屠静静通过对60名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通脉汤联合康复锻炼能有效减轻脑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曾志文发现对于脑梗塞恢复期出现偏瘫的患者,化痰通络汤(半夏、天麻、白术、川芎、茯苓、当归、桃仁、丹参、陈皮、赤芍、地龙、石菖蒲、红花、甘草)联合辅助训练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徐鸿婕[14]发现加味小陷胸汤(栝楼子、法半夏、天麻、石菖蒲、远志、茯苓、全蝎、当归、川芎、红花、益智仁、甘草)治疗组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更佳,说明了加味小陷胸汤能够通过化痰祛瘀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辅助西药降低患者血脂、血清CRP以及Hcy水平。

  • 《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历代医家认为:此“风”非六淫之外风,应为“肝之内风”,肝肾阴虚,阴虚不能制阳,导致肝阳上亢,内风动越而发病。天麻钩藤饮亦为临床上治疗中风的常用方。

此方中天麻、钩藤共为君药,起平肝、通络、熄风之用;石决明平肝潜阳,与君药合用,可加强君药之平肝、熄风的作用;

佐以杜仲、桑寄生、益母草、黄芩、栀子、夜交藤等药,既有补也有泻,既能平肝清热,又能补肾活血,标本同治;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清热熄风之功效,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中风。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聂宗泉通过对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研究发现,加用天麻钩藤饮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梗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脑部损伤,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王艳旭通过对100例脑梗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的疗效比单纯西医治疗组的疗效更佳,且通过拮抗急性脑梗死氧化应激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 闭证本病按照有无神志昏迷可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其中中脏腑又可分为闭证及脱证,但无论闭证亦或是脱证,此时都为该病的较危急状态,急应治标。

蔡碧清通过对63例中风阳闭患者进行2周的治疗观察发现,常规西药治疗加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后可缩短患者昏迷至清醒的时间,其总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加天麻钩藤饮或常规西药治疗加安宫牛黄丸。

醒脑静注射液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复合制剂,内含麝香、冰片等开窍醒神之药。沈鹏英研究发现醒脑静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人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达到治疗脑梗塞的目的。赵治国通过研究推测醒脑静注射具有促醒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人体的炎症反应。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针灸研究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特色治疗,对于脑梗塞后遗症期或是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早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笔者发现,各大医家对于针刺的选择各有不同。

按部位来说,目前对于脑梗塞的针刺治疗有头针、体针、眼针、舌针、腹针、腕踝针、穴位注射或是针刺联合中药的综合疗法等,也有醒脑开窍针刺法、左升右降针刺法、通督调神针刺法、平衡针刺法、分期针刺法、透穴针刺法、滞针法等针刺方法的选择。

同时笔者也发现对于脑梗塞患者针灸穴位的选择:以阿是穴、百会、四神聪、内关、水沟、三阴交、足三里较为常见;若伴有口舌喎斜者可加颊车、地仓穴,言语不利者可加哑门、廉泉穴;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对于出现偏瘫痉挛的患者,上肢者可加肩髃、臂臑、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位,下肢者则可取髀关、伏兔、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对于并发有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则可加肩贞、缺盆、肩井、肩髃、尺泽、合谷等穴位。

研究发现,针灸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脑血流量,改善脑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元再生,可以降低血清SES、PAC-1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对于气虚血瘀型的脑梗患者,临床常用药主要为红花、川芎、当归、桃仁、赤芍、地龙、黄芪等。现代研究表明,红花具有改善血流变指标的作用,其有效成分能够延长凝血时间,达到缓解脑缺血诱发的脑血栓的作用。

川芎功专活血化瘀,其活性成分川芎嗪能够增加脑皮质的血流量,以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桃仁、红花配伍,为临床常用的药对,研究发现桃仁红花对于血瘀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

黄芪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促进缺血后脑组织神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对于痰瘀互结型的脑梗塞患者,临床用药多为在活血化瘀药(如川芎红花、丹参、赤芍等)的基础上加用少许虫类药(如全蝎、僵蚕、地龙等)。

脑梗塞中医药治疗进展

经现代研究证实,虫类药具有抗凝、溶栓、激活纤溶酶原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且研究发现若虫类药与补虚、活血、化痰等药配伍使用时最能够加大药物的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力。

对于内风所致的中风,临床常会用到天麻、钩藤。孙婷通过对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大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天麻钩藤可以通过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来保护细胞,因此具有改善智力和保护脑的功效。

对于闭证的治疗,急以治标,醒神开窍是原则,多用麝香、冰片等醒神开窍之品。虽然对于气虚血瘀型、痰瘀互结型、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型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在临床上选方用药时也不会拘泥于一格,往往会补气、行瘀、涤痰三药合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