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巫咸论谈(第九期)】巫溪远古巫文化探源

 竺言小聚 2023-07-10 发布于重庆

摘要

图片

先秦时期巫咸国、巫臷国在巫溪的创立,以及后来屈原《楚辞》等作品佐证着远古巫文化在巫溪的诞生、发展和延续。依据巫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历史文献,可确立“巫溪是我国人类和社会文化发源地之一”这一历史观点。

巫溪远古巫文化探源

汤绪泽

巫溪是我国人类和社会文化发源地之一。确立这一历史观点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两点:其一,巫溪有得天独厚的自流盐泉和丰富的珍贵药材,加上森林、水源、洞穴、气候等优越条件,便具备了人类早期聚居繁衍和社会文化诞生的物质条件;其二,巫溪有翔实的文献记载和丰富的民间传说(此项内容本文在后面重点陈述)。以原始感知、心理、信仰和活动技能为特征的巫教、巫文化,是巫溪、巫山及长江三峡原始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因此,发掘研究巫溪远古的巫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的两重含义。

图片

广义的“巫文化”,是把“巫”作为巫溪在先秦时期曾经创立巫咸国、巫臷国、巫郡、巫县的方国和郡县名称,那么这“巫文化”的,就是广义的巫咸、巫臷之方国文化或巫郡、巫县之地域文化,犹如广义的巴文化、楚文化、蜀文化。什么叫文化?《辞源》释为:“古称文治和教化,今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用现在的话说,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历史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狭义的“巫文化”,是把“巫”看做特殊称谓的巫教信仰、巫术技能和奉行巫教、巫术的人,由巫教、巫术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便是“特指社会意识形态”的“巫文化”。巫和巫文化的历史存在是世界性的。中外学者称,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地区、民族,巫文化都是它原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的能力和习惯”。特指社会前意识形态的“巫文化”,其内涵都将包括泰勒此处所列内容,在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巫和巫文化发生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它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医学、宗教、哲学、民俗等各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图片

依据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巫溪远古巫文化诞生、发展和延续,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末的先秦时期,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一脉相承的谱系,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暤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暤即伏羲,相传是华夏的始祖。伏羲始作八卦,也是“巫”的始祖。巫溪民间就盛传着大宁河庙峡“八卦洞”伏羲、女蜗繁衍人类的优美传统。

炎帝神农氏在神农架釆百药、尝百草的佳话,脍炙人口,而神农架与巫溪著名的“五大药山”紧相毗连。灵山(古巫溪、巫山)“十巫”中的“巫姑”,相传是巫溪盐水之女神,曾助禹治水,又称巫山神女。女神自称:“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女曰瑶姬”赤帝即炎帝。莫不是巫姑随父炎帝釆药于巫山,爱上了巫溪盐泉,因而留下来管理盐水的?巫姑容貌美丽,宋玉《神女赋》:“其象无双,其美无极。”巫姑忠于职守,还没出嫁就去世了,去世后葬于“巫山之阳”,《山海经》称“姑瑶之山”。人们悲痛惋惜,为了纪念她,在大宁河(古盐溪、巫溪)龙门峡箜篌山下立神女庙祀之。

图片

黄帝轩辕氏是大巫教主,因梦得风后、力牧二名士,遂著《占梦经》。他的臂佐是一群巫师智者。他命共鼓作舟,大挠作《甲子》,仓颉造文字,巫咸作筮,巫彭作医……巫咸、巫彭氏世为巫、医,灵山“十巫”中的巫咸、巫彭在其嫡系氏族。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生。”又《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突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拒之。”灵山即巫山。《说文》曰:“灵,巫也”。《楚辞》王逸注:“楚人呼巫为灵子。”袁珂《山海经校注》:“灵、巫古本一字。”“开明”指蜀之先世在四川成都建立的开明氏王朝,“开明东”无疑是指今天重庆东部巫溪、巫山一带。灵山“十巫’'和开明东“六巫”之中,相同名有巫彭、巫抵,其余诸巫,清代注家郝懿行以为:“礼之义履也,巫礼即巫履”,“朌与凡音近,巫朌即巫凡”,“谢与相声转,巫谢即巫相气是“六巫”与“十巫”之名相同或相近,故郭璞注:“皆神医也。”袁珂按:“皆神巫也”。

《山海经·海外西经》又载:“巫咸国……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登葆山”何在?笔者在《巫溪巫山名考》《灵山十巫——上古巫文化在巫溪》等文中考证认为:“葆”,古文通“宝”,“葆山”即巫盐泉所出之“宝山”,所谓“登葆山”,是传记者误将“群巫”所“登”之葆山(宝山)衍“登”字而成。

图片

巫咸在宝山盐泉之地立“巫咸国”,因此始名宝山为“巫山”。明代大学者杨慎在《世林伐山》卷四《巫山》引晋人郭璞《巫山赋》曰:“巫山者,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名之”。说明了巫咸受封于宝山,因名巫山的依据。巫咸受封于宝山,此地旧中国时属楚,楚人呼“巫”为“灵”,于是称巫山为“灵山”。灵山“十巫”,巫咸为首,袁珂注曰:“则巫咸国者,乃一群巫师组织之国家也”;“群巫以灵山为天梯,下宣神旨,上达民情。”古代呼盐为“咸”,巫溪盐泉古称“巫溪咸泉”。很明显,巫咸国是因“巫”因“盐”立国,巫咸等群巫亦是制盐的专家。同时,灵山“百药爰在”,其旁二仙山上的二仙洞,“相传王子炼丹处”;与二仙山相望有石钟山,山上尚存“朱丹炉”遗迹。著名史学家任乃强在《巫师·方士与〈海经〉》一文中说:“灵山十巫,他们既是神巫,又是医方和制盐、炼丹的祖师。”

图片

物华天宝、繁荣昌盛的巫咸国,成了中原大部落唐尧的掌上明珠。当尧禅位于舜,舜即把他的儿子无淫下派到巫地方而立巫臷国。《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臷民“朌姓”,即“灵山十巫”中的“巫朌”此文描绘的巫臷国,简直是上古时代的乐园。然而何以致此?文中没有明白指出。诸多学者认为:必是因经文流传日久,脱落了盐和药(含丹砂)的重要内容。在解放前后我们亲眼看到:巫溪盐场商贾云集。常住人口7000余,加上从商流动人口约10000余人,这万人场镇没有种一锄地,完全是依靠制盐和贩盐及药材繁荣经济。正如清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说的:大宁“饮食便给,不忧冻馁,不织不耕,恃盐以易衣食。”还有,为什么会“鸾歌凤舞”,“百兽爰处”?这必是巫臷民能歌善舞所致。《尚书·尧典》有一则记载:“舜帝叫夔当好乐官,要求'八音和谐,神和人听了高兴’”。夔说:“好啊!让我们敲着石磬,奏起乐舞,让那些无识无识的群兽都感动得跳起舞来吧!”巫臷民歌舞,使百兽围拢来,还能使鸾凤歌舞起来,比大乐官夔的奏乐效果还要理想。可见巫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今我们后代人也为之自豪!

图片

禹治水巫山,巫山神女助禹治水,禹必知道巫咸国、巫臷国繁荣昌盛。后来舜把天下让给禹,禹传位于其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王世麟《尚书译注·前言》说:“奴隶社会的政治是神权政治。”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巫师则由氏族公仆变为王朝君主的重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借“神权”为奴隶主的统治服务,巫教巫术活动便打上了阶级烙印,原生的朴实感减少了,人为的欺骗性增加了。然另一方面,巫师凭借高位风闻和职司卜、史、祝等重任,对于天文学、医学、文学、艺术等科学文化领域的探索增强了,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例如创制的夏代历法——《夏小正》,内容包括一年十二个月,指明每月的天象、物候和农事季节,即是现在《农历》的前身,说明历法已经进入“观象授时”阶段。阶级出现后,社会上的对立斗争出现了。为了维护统治,夏禹始作《刑法》,《史记·夏本纪》:“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竹书年纪》载:“启八年,帝使孟涂人巴,莅讼。”《山海经·海内南经》也记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即巫山。禹娶涂山氏女生启,孟涂是启的舅父。启把母舅派到巫山主管神灵大事,说明夏启看重巫山地方。孟涂拘捕其“衣有血者”,实行“神判”,是巫介入了神权政治。

夏朝的末代桀王,暴虐无道,奴隶们痛恨已极。乃指桑骂槐地指着太阳骂道:“太阳你怎么还不死呀?你死宁愿同你一道死!”这是巫术一种“咒死丑语”的典型反映。这件事记录在《尚书·无逸》里。商汤王打败了夏桀,夏桀的奴隶们“逃到巫山”,《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了这事。说明巫山是中原王朝的奴隶们所向往的地方。

图片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极盛时期,也是巫文化发展到巅峰的阶段,被称为“巫教的黄金时代”。商汤就是一个大巫教主,自称是“奉天的命令讨伐夏罪”的。巫咸、巫贤父子担任了太戊朝的大臣。巫师卜筮可以左右王权。《尚书·无逸》载:“立时人作卜筮”,卜以决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吉”。王朝把祭祀表演的歌舞,叫巫师或宫女在宫室里“恒舞”“酣歌”,荒芜政事,大臣伊尹作《伊训》批评道:“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商朝末帝纣王听信谗言,把西伯侯姬昌囚禁在羑里。西伯侯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为了“明天人之道”,于羑里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演绎作为卦卜之辞,以垂世之教。这书叫《周易》,又称《易经》。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数学、化学、文学、艺术、刑法、宗教、民族、军事、农业等各个方面,现代学者称《易经》是巫文化高度发达的产物,“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祥之一”,被儒者奉为“六经”之首。

纣王自恃“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拒纳谏言,酒池肉林,淫虐不止。周武王于是率众伐纣。史载西南地区“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之师参战。时巫溪属庸国。当两军对垒时,巴人之师于阵前列队欢歌曼舞,纣师惊丧其斗志,遂克纣师,立周朝。《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师勇锐,歌舞以殷人,前秆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因此以宗姬赐巴人,为巴人之国。巴人善歌舞,与巫歌巫舞有历史渊源。

图片

春秋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秦楚巴三国联师灭庸,今巫溪为巴国所有。《后汉书·巴郡南蛮郡传》载:巴子“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俱事鬼神”。《世本》称:巴人“廪君之先,故出巫诞”。管维良先生《巴族史》专著研究,认为“樊氏与巫凡(巫朌)、相氏与巫相(巫谢)、郑氏与巫真,音皆相近,都应是从其中分化出来的,'子氏族’,而'曋’,亦读'丹’的音,与诞同音,亦应是从巫诞部落中派生出来的氏族。”又《后汉书》称:“巴人板楣蛮有'罗、朴、督、鄂、度、夕、袭’七巨姓,是世族部落的酋长”。学者称:七巨姓之首的“罗”姓,是灵山“十巫”中“巫罗”的后裔。

东周时期(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礼崩乐坏”“百家争鸣”。朝廷巫师职能渐被史官等取代。史学家顾颉刚说:“孔子的时代及其以后,巫的地位下降。巫的地位下降了,孔子才可能成为圣人”。世谓朝中由巫官文化转为史官文化。巫师退到民间,以其博学多能,逐渐发展成为多种专业,如天文、地理、历法、医方、工巧、数术、方技、阴阳、五行、诗歌文艺,与我国后来哲学、自然科学的多种分派有密切关系。在先秦,他们占有当时诸子百家和“九流”的绝大部分,于是人们不再称各派之技术大师为巫师,而改称为“方士”,也就是“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学者之意”。“方士”所操专长,有其迷信和芜杂的一面,也有不少推动社会前进的科学的一面。至于社会上流传至今的道士、端公,据考:道士,古称方士,宗黄帝、老庄之说,称道教,创教于东汉张道陵。端公的祖师是张果。张果,唐方士,开元中遣使迎至东都,不久还山,赐号“通玄先生”。宋元之际有八仙传说,张果被列为八仙之一,称张果老。可见端公、道士,并非是原始巫教巫术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由巫师演变而成的。

图片

博大精深的巫文化在巫溪、巫山及长江三峡地区的浓厚积淀,孕育了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自称“字余曰灵均”。楚人呼巫为灵,“灵均”即“巫均”,他任楚国左徒要职,司谏、正言,亦可能兼任巫官。屈原巨著《离骚》申述其志,曰:“虽不周于今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其政治抱负终难实现,最后决定以身殉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彭咸即灵山“十巫”中巫彭、巫咸的联称。可见彭、咸在屈原的心目中是他终身崇敬的人。屈原名著《九歌》,是在巫师祭词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其中《山鬼》,就是一篇巫山神女的祭歌。《国殇》,就是为国捐躯之英雄的祭歌。人类早期的巫和巫师问世,就以探索大自然奥秘为能事。屈原在被放逐之后,感触万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著《天问》提岀了170多个问题,涉及天地的形成和结构,有关自然和社会神话传说及一部分历史事实。通过提问,对奴隶社会中形成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各种传统观念,提出深刻的怀疑以至尖锐的批判。我们从屈原身上,看到了先秦时代末期一位没标名的“大巫师'富有战斗性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和政治上的革新主张及斗争精神。宋人黄伯思在《东观余论·校定楚词序》中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从《楚辞》屈原作品中,足可见到先秦时期巫溪、巫山及长江三峡辉煌灿烂、蔚为壮观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巫文化的真实记载。

图片

巫和巫文化发生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奴隶社会,没落于封建社会,巫溪是个缩影。在数千年的大浪淘沙中,其糟粕被扬弃,其精华被纳入中华正统文化之中,发扬光大。著名学者张紫晨先生在《中国巫术》一书中说:“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巫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它对中国文化的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举凡天文、地理、历法、术算、军事、历史、乐舞、医药、技艺无不与巫的活动和创造有关。他在人类文化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几乎是一个全能的人才。”这个历史性评价是公允的。

\ | /

第八期的巫咸论谈知识线上答题获奖名单出炉啦!

对照一下正确答案

看看自己是否都答对了呀~

1.川东庙城 2. 北井县 3.巫溪

第八期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已公布,快来看看自己是不是榜上有名吧

(请获奖的小伙伴联系工作人员:18702395053

兑奖时间:2023年4月29日-2023年5月7)

用户昵称

用户昵称

   @忘川.

@谭宁

   @妖怪

@茉莉花开

   @静静

@老大

   @Ice

@圆圆圆

   @bubble

@Eleven.11

图片

第八期网友的精彩留言

@889:本期讲的巫咸文化,里面真是涵盖太多内容了,完全就是一种化体系,是一座变幻奇特的知识宝库,更是一座辉煌灿烂的知识殿堂。

图片

@oo糖er:巫咸文化历史悠久厚重,还和巴文化,并与楚文化、蜀文化互相交融发展,形成了瑰丽的三峡文化,不愧是长江三峡绽开的一枝奇葩!

精彩留言的小伙伴也别忘了领取灵兮伞哟~

图片

答题的读者朋友越来越多

没有挤进前十怎么办?

发布精彩留言也有机会获得灵兮文创产品~

\ | /

本期检验成果的时刻到啦!

互动答题

1、《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在灵山,( )、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选自第五期)

2、( )是中国传统文化阵营中曾经非常炫目的一道景观,它与承袭的道教是古代哲学、宗教、科技、文学、艺术、思维、习俗的荟萃。(选自第四期)

3、宝源山南有盐泉,西南侧有“仙人洞”,正东面有“( )”。(选自第八期)

· 活动规则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与上方有奖答题,有机会获得灵兮文创礼品(手机壳,鼠标垫,水杯等),每个ID只能领取一份,奖品随机发放。一是在评论区抽取前10位答题全中的小伙伴;二是积极参与互动留言的将有机会获得。

· 获取品渠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公布时间:2023年5月9日(第十期的巫咸论坛文章里公布)

领取时间:2023年5月9日-5月17日

领取地址:巫溪县博物馆

联系人:18702395053(获奖的小伙伴可联系我们,为您定制灵兮茶杯垫)

· 本期活动奖品—灵兮茶杯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还不知道答题的小伙伴快看这里~

图片

·无责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有删减,如内容有任何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发布作品是作者编著而成,为原创作品,若要装载须经许可并标注来源。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

·本发布为严肃的文章,欢迎大家留言或讨论,对有价值的学习讨论成果,可择优选用。

编辑 |万泓余 熊   欣

主编 |卢   凡 余晓燕

图片
图片

关注我们 // 巫溪文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