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伏:化伏为安,清凉一夏!

 lemon0520 2023-07-1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2023年的三伏时间
初伏10天
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20天
2023年7月21日-8月9日
末伏10天
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

又一年三伏至,
2023年最热的日子来了。
老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
伏天是养心养生的好时机。

图片

“伏”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暑气潜伏于地”,
地表湿度大,吸收的热量无法散发,
二是指“隐伏避盛暑也”,
面对高温炎热天气,
最好潜伏起来以躲避酷暑。

今年的伏天又格外热,
要想过得健康、舒服一些,
可同古人一样,
顺时而食,应时而生,
方能养好身体,赶跑疾病。

图片

01
饮食
宜清淡,忌生冷

三伏天,
高温、潮湿、闷热,
人的胃口会变差,精神也萎靡,
日常如何吃,很重要。

养生家丘处机曾言:
“多食温暖,不令大饱,
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
在盛夏,更应如此。

过度贪食生冷,会刺激肠胃,
引起腹痛、腹泻等;
另外,过于油腻和高甜的食物,
会加重身体负担,引发消化不良。
故而,伏天的饮食,
宜清淡,忌生冷、油腻。

夏天要吃姜,
可利于排汗降温,温暖脾胃,
我很喜欢的一道菜,子姜炒鸭,
鸭味甘性凉,姜性温味辛,
一温一寒,彼此制衡,
清爽不腻,香嫩可口,
清热健脾,养胃生津。

在我的老家,
还有吃羊肉、喝羊肉汤的习俗,
据说“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以热驱湿,强身健体,滋阴补气。

图片

另外,可多吃新鲜果蔬和谷物,
丰富的维生素、纤维和矿物质,
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
譬如苦瓜、百合、黄瓜、番茄等,
西瓜性寒,要少吃。

雪糕、冷饮,尽量不吃,
多喝一些酸梅汤、绿豆汤等,
清补止汗,健胃消暑,
一杯下肚凉至肺腑,
一身燥热也随之消散。

盛夏,吃得要好,
更要健康。

图片

02
身体
宜干爽,忌贪凉

还没入伏,
空调早已成了常客,
但古人说“夏不欲穷凉”,
《黄帝内经》里也说:
病起于过用,需防因暑取凉。

这时节气温高,
人体的毛孔向外开,
身体阳气会蒸腾外出,
若不注意,阴阳失衡,留下病根。

日常生活里,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比室外低3℃—5℃即可,
若内外温差过大,
会引发头痛和鼻塞。
中午太阳毒辣,
需顺应天时,蛰伏己身,
非必要不外出。

图片

锻炼选在早晚凉爽时,
运动适量,轻微出汗即可。
每晚睡前泡20分钟左右,
利于祛除湿邪,
可增强代谢、缓解夏季困倦,
促进睡眠质量。

还有一些小细节,
譬如,不能湿着头发入睡,
尽量不要大口喝水,少量多次为好,
多饮温开水或凉白开,
更能帮助人体散发热量。

接下来的四十天,
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要做好防暑防晒,万事适度,
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图片

03
情绪
宜平和,忌浮躁

《黄帝内经》有云: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
思伤脾,恐伤肾。”
炎夏,受天气影响,
情绪起伏不定,波动大,
若不加控制,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养生先养心,心和则身和。
苦夏难熬,但心态平和的人,
能够控制好情绪,
保持内心的平稳,
找到令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

在白居易看来,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伏天暑热,热凉皆由心,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也并非禅房无热,
只因人心静,身体自然清凉。

在炎热的夏里,无事此静坐,
放下繁杂,心无杂念,
身体得以舒展,
烦恼场空,心静自然凉。

图片

世人苦夏之炎热,
但心有诗意之人,
目之所及,处处清欢。
荷风送香气,幽窗午梦长,
小憩槐荫下,懒摇白羽扇,
绿阴幽草胜花时,
风雅和诗意从不缺席。

最热三伏天,
宜平和,忌浮躁,
心怀美好,静心度夏。

图片

04
化伏为安,清凉度夏

很喜欢一句话:
不要因为三伏天的热,
就丢掉了一整个夏天的快乐。
要迎夏绽放,自带光芒,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活得热烈,活得洒脱。

淡淡的花香,舒服的午觉
温柔的晚风,粼粼的水面,
……
捡拾盛夏的美好,
化伏为安,清凉一夏。

图片

热在三伏,乐在今朝,
愿你心里清凉
眼中有美好,
抛开烦恼,保持快乐,
诗意度盛夏,安康过三伏。

本文「美物计」原创,作者:木念。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