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檀家拳,500多年的传承!

 昵称29787755 2023-07-11 发布于福建

2018年8月12日,永泰县同安镇文藻檀氏迎来一件盛事:筹备106天的永泰县武术协会檀氏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会在檀氏宗祠正式挂牌成立。

今天的檀氏祠堂修葺一新,气势恢宏,格外壮观,大厅上方高悬着的“博士”“武举”“劳模”等数十面荣誉牌匾,左右厢房陈列着的永泰县檀氏教育基金会、檀永钿奖学助学基金会、檀氏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会、永泰文藻武术馆等文武藏品与兵器,以及宽幅主题背景墙上的“崇文尚武,振兴乡村”八个大字特别醒目、引人关注。研究会成立仪式在腰鼓振耳中隆重开幕。各界嘉宾近200人与会,共襄盛举。永泰县武术协会主席王金平来了,此事在他看来“意义非同寻常”,在筹备过程中给予悉心指导。永泰县原政协主席刘积山来了,他欣然命笔,挥毫泼墨,书写“武魂”志喜。中央、省、市、县媒体朋友来了,带着热情与激情、支持与期盼,为这一盛事鼓与呼。

永泰县诗词协会主席檀明光回来了,他深情连撰三副楹联应景抒怀:贲士资勤,曰爪曰拳,胜境如闻虎啸/方家贵学,唯文唯理,仙山似有龙吟(横批:崇文尚武);理化财经,几见诸科皆博士/工商政教,欣闻百业汇名流(横批:英才辈出);德艺双修,贵在舒筋健体/神形并具,期能为国争光(横批:虎啸仙山)。建筑骄子檀儒焰和檀东灼,武术教练檀东恒、央企高管檀钟清、文艺青年檀文莉等宗亲代表也从外地赶回来了,他们为研究会的成立捐资助力,加油鼓劲。

“武术之乡”永泰县,是南拳发源地,南宋以来出过3个武状元、37个武进士、45个武举人,至今仍流传着16个拳种。

聚居西山片的“文藻檀氏”,习武之风尤盛,尚武基因源远流长。其先祖、东晋末年南朝宋初年檀道济,武功盖世,身居要职,卫国征战,总结出“三十六计”等军事思想。檀氏入闽始祖檀满德,二世祖檀继宗,一个是明朝皇帝敕封的“指挥使威武大将军”,一个是“袭职锦衣卫二代”,二人皆崇文尚武,将习武和耕读作为传世珍宝。

文藻檀氏龙虎尊拳,最早可溯及明朝。成化年间,檀兴祖幼承家学,后得到武学大师“铁鞋和尚”的指点,创建檀家拳。到了乾隆年间,宗族里出了一位武举檀典朝,当地习武风气更加兴盛。檀典朝臂力过人,使用的提刀重120斤,练武石360斤,其人德武兼修,在祖传功夫基础上,博采众长,创新发展,拳法套路自成体系。

新修订的檀氏族谱,对老一辈拳师亦有所记载:檀万迟(1910年-1993年),一生好武,肝胆侠义,擅长铁尺、虎尊拳,先后设武馆36处,授徒500多人;檀积汉(1917年-1989年),擅长拳术、器械(丈二杖)技击,13岁从师学武,一生设馆十余处,授徒数百人,其中七个徒弟成名师;檀儒佃(1936年-2006年),14岁拜师学武,曾与福州狮拳名师纪灼锑、鹤拳名师暖冬、枣拳名师郭九飞交流切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练就武技“多面手”……

檀氏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会发起人檀木林,是从文藻走出来的享誉榕城、久负盛名的一级律师,同时也是个武术发烧友,工作之余,坚持打拳健身。但他发现,近20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在自己的故乡,习武人数锐减,习武氛围不如从前,特别是80后、90后以及00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习武求学没渠道、缺平台;檀家传统武术原有虎尊拳、牛拳、钩连枪、铁尺、狼筅、扁担法、丈二杖、齐肩棍等诸多拳术器械,随着老一辈拳师的去世,一些套路传承人已寥寥无几。檀家拳面临着年龄断层、去大众化、去普及化的严峻局面。

今年45岁的檀东进,自幼随父习武,后多方拜师,18岁开始练“铁砂掌”,练得右掌老茧厚似板、手指硬如铁,能做到三块砖叠加一起而掌落砖断,曾创下一分钟砸断60块砖的历史记录。虽然近年靠承接建筑施工工程过上了好日子,但他依然醉心武术,每天必修,上月底又从山东菏泽“全国比武”中捧回了两枚大奖。

45岁的檀东进自幼练“铁砂掌”,右掌老茧厚似板、手指硬如铁,能做到三块砖叠加一起而掌落砖断,曾创下一分钟砸断60块砖的历史记录。上月底又从山东菏泽“全国比武”中捧回了两枚大奖。武艺了得、武德兼修的东进被推选为研究会首任会长。他在研究会成立仪式上的硬功表演——铁拳砸砖,令人咋舌称绝

武艺了得、武德兼修的东进被推选为研究会首任会长。他在研究会成立仪式上的硬功表演——铁拳砸砖,令人咋舌称绝。此外,檀勤惠领衔的“武术世家”四代16人同台三正集体演练、檀玉敏檀玉云姐妹花表演的笔架叉与棍术对练、檀庄渊檀秀莺夫妇的侠侣短棍、檀万金檀东清的关公拉须与美人照镜、檀锦的“壮士提石”等保留节目无不引起现场嘉宾的拍掌尖叫。

檀木林说,成立檀氏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会,旨在响应十九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号召,挖掘、整理、研究、传承檀氏传统武术运动文化和运动技能,传承武魂精神,弘扬尚武文化,推进全民健身,实施乡村振兴;同时将收集、整理、编撰檀家拳谱及武术医疗民间偏方,发挥中华武术的医疗养生功能,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下一步将在永泰县城、福州市区创办武术训练基地,教育培养一大批檀氏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后继者、传承者,开展对外武术文化交流,学习借鉴、吸纳融合全国各地檀氏传统武术运动技能,让檀氏传统武术文化成为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