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得到一个补虚泡酒方,说是给产妇用的,但是笔者一看配方,觉得相当不错,普通人也一样可以补,赶紧这里记录一下: 灵芝、黄精各100,桂圆、党参、枸杞、黄芪、当归、熟地、山药各50,茯苓、陈皮、红枣各25,白酒7000毫升,冰糖适量。 可以打粉过滤泡酒,也可以直接泡,有滋补气血、健脾益肺、保肝强肾的功效,可以针对各类身体虚损。 但是身体壮实、正在感冒、体壮火旺的,建议不要用。 说起这个补虚中药,话题可是源远流长,中医里调理身体的大方向,其实就四个字:扶正祛邪,所以扶正补虚,可以说占了中药的至少半壁江山,也是中医特色。 如果一个人,能将适合自己的补虚中药研究透了,自己也补到位了,可以说医院的门,肯定是很少迈进去了。 笔者曾和一位院内中医交流,正巧聊到这个补虚话题,他们医院,内部也做过调研,看看补虚药的使用频率和范围。 结果有点意思,大家猜猜用的最多的是哪位补虚药? 可能有读者猜出来了,是黄芪。 第二名就是白术,其实它俩差距不大,经常第一第二的互有建树,毕竟都有健脾补气的效果。 但是笔者觉得,现在这个排名,估计白术可能得掉一掉了,因为现在,药材市场被不明资金搅动,乱七八糟、不分青红皂白的狂涨一通,白术的进货价格已经比黄芪贵了,以前白术和黄芪差不多价格,白术可能还略便宜一丁丁,所以用白术的医生比较多一点。 除了黄芪、白术,接下来的补虚中药就五花八门了,比如茯苓、党参(党参便宜,排名比人参靠前)、熟地黄、白芍、山药、麦冬、杜仲、太子参、阿胶、枸杞、玉竹、鳖甲、益智仁、续断、女贞子、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等。 不过笔者略感意外的是,这医院的补虚排名里,竟然缺少了一味补虚悍将,可能这也是医院里,许多毛病都看不好的一个原因,都很保守,宁愿不做、不愿做错,这味药就是笔者之前讲过许多的附子。 这位扶阳悍将,应该说有相当多的用武之处,阳气虚衰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特征,附子如果排名前三,笔者都不会感到意外,可惜竟然看不到其身影,大概和其炮制方法、药毒性,都有一定关系吧,保守点,治不坏就行,别医闹,可以理解。 关于附子的一些介绍,可见笔者之前的发文链接: 附子的缺席,就导致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补气药常年占据排行帮首位,滋阴药差不多第二,补血药第三,但是扶阳药,基本垫底,有点可惜。 咱不是说补气药不好,它占首位,笔者也没异议,毕竟气虚的人也真多、黄芪的适应人群也更广泛、更安全。 关于黄芪的妙用,笔者写过太多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在号里搜索一下。 再提一点,补虚药,大家猜猜哪个科室用的最多呢? 没错,是肿瘤科和老年康复科,使用率不敢说有八成,至少也得七成朝上。 这足以说明,癌症肿瘤这种不治之症,往往是人体自身元气损耗,加之邪气缠身、阴阳失衡久矣,难以再支撑肉体在这世间的生命活动,也就难怪老年康复科也如此需要补虚药,其实背后都是人体能量的损耗殆尽,这是也是生老病死的一个自然规律吧。 最后再提醒一句,补虚药看起来很美好,大概率是适合许多受众的,但是小概率上,也存在一些人群服用后身体不适、过度兴奋、过敏、头痛眩晕、血压体温升高等,这说明药不对症,不可滥服哦! 补虚药对症的,一般都是服用后精力气力更充沛旺盛、身体感觉更舒适为宜。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调理也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选择,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师的指导,按照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