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和郭沫若都改曹植《七步诗》,谁更胜一筹?

 Zhanjh1936 2023-07-11 发布于广东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耳熟能详的诗,相传是曹丕在朝堂上当场命令兄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吟诗一首,否则就要杀头,曹植占尽天下的八斗之才,略加思索就吟出了这首七步诗。

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直刺兄弟手足相残的卑劣行径,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历来为人所传诵。而诗中以豆子和豆萁比喻同根生的兄弟,更是极富文学形象创新意义。

鲁迅和郭沫若都改曹植《七步诗》,谁更胜一筹?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论曹植》中说:“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郭沫若从这个视角出发,就写了一首《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郭沫若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家,脑洞和人们的习惯认识不一样,经过他这么一改,诗的立意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由自相残杀变成牺牲自我成全他人了。不得不说从立意上讲是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虽然这个'甘自毁’的境界还不够广大,因为是由于同根生才甘自毁的。

相比郭沫若这首《反七步诗》以精神升华为视角,鲁迅先生写的一首改七步诗就充满了讽刺和批判的力量。

鲁迅和郭沫若都改曹植《七步诗》,谁更胜一筹?

鲁迅有一篇著名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为了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被北洋军阀杀害的刘和珍而写的。

刘和珍是女师大的学生和学生会自治会主席,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维护封建礼教,拥护北洋军阀政权,压制学生,刘和珍发动了驱杨运动,但是学校竟然要开除刘和珍等人,受到了女师大众多学生的反对。

北洋军阀政府却站在压制学生的杨荫榆一边,宣布要解散女师大,而且还出动了武装军警和流氓打手,把学生们都赶出了校园,刘和珍等人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北洋军阀最终直接开枪打死了刘和珍等人,制造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血案。

鲁迅得知血案的发生,愤怒不已,除了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又改写了曹植的七步诗,对北洋军阀和拥护军阀统治的校长杨荫榆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批判: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曹植的诗说豆在釜中泣,鲁迅却把视角瞄向了豆萁,说“萁在釜下泣”,这明显是把手无寸铁的学生比喻成豆萁,被熊熊燃烧的大火烧成了灰烬,却把豆子煮成了一锅美味,这里的豆子不用说自然指北洋军阀及杨荫榆这些人,他们牺牲了学生,成全了自己高官厚禄。

鲁迅和郭沫若都改曹植《七步诗》,谁更胜一筹?

应当说鲁迅的这首改七步诗也有着独特视角和立意,同样是牺牲,郭沫若的诗是甘愿牺牲,成全他人,鲁迅的诗是被迫牺牲,被反动势力所戕害,传达出来的思想主旨就判若云泥,一为称颂,一为鞭挞,而这正是两位文学大家不同的性情及思想趋向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