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女兵讲历史 2023-07-11 发布于海南

2020年10月29日,有一位网名慧空的美友在我的文章《他有三个父亲,两个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后面做了留言:


“文章往下看着看着,不由自主的又倒回去,再顺一遍,接着往下看,生怕是作者有什么笔误,结果看到最后就只有泪水了,向三位父亲和两位母亲致敬!我爸也有个亲身经历,我爸从朝鲜志愿军后勤部二分部撤回改编到铁十师,参加北大荒军垦农场建设时任指导员,有个复员战友在山洪抢救人员时牺牲了,我爸和战友一直抚养着战友的两个儿子到18岁,当时大的是2岁,小的是牺牲2个月后才出生的。”


喔,他的父亲也是铁十师的!于是回访了他,看到了他刚刚发表的文章《父亲的峥嵘岁月》,竟然是他的老父亲刚刚离世三十五天,他写出这篇文章以纪念他最亲爱的父亲,文章中可以体会到他此时此刻那种悲痛而紊乱的心情!作者在文章中收集了父亲的很多奖章和档案资料,遂觉得史料珍贵,做子女的能够替父亲做如此多的收藏实为感动,于是加了关注。


他的回复:您好,是老爸自己一直珍藏的,我们从小就想打开他抽屉看看到底是什么宝贝,他每次都会拒绝,连我妈都没见过的。这是他直到2018年2月9日突然中风后,我伺候他第二个月时,才在医院病床上给我钥匙,说:我抽屉里有些东西需要你保管好,以后要传给你的儿子孙子,有封信需要你打开看,希望你能做到。结果我回家打开抽屉才发现了这些奖章和证书,信是85年离休后写给党组织的后事从简意见书,(给党组织要求的把我也写上了)从回忆录中又发现了85年所写的万一长病后对于自己治疗的方案,因为他懂医。24小时贴身伺候了他958天,最近几天仔细看了看他的回忆录,确实佩服老爸。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张联国,文章记录了他的父亲张兰亭的峥嵘岁月,他的父亲确实是一位老英雄!


仔细阅读发现,他的文章中引用了一点我的文章《三次参加两弹一星工程的开路先锋 三次参加青藏铁路的传奇部队》的有关内容。


在他的文章中,有些史料还不甚完整;而他的文章中所叙述的一些内容正是我寻找多年而不得的,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遂决定将他的文章和我所拥有的史料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篇史料更加丰满充实的文章。

非常帅气!

一枚奖章就是一段珍贵的历史。

张兰亭(1929年3月7日----2020年9月23日)山东省莱西县夏格庄镇辛庄村人,194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5月1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4月30日被授予解放奖章,先后荣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解放西南胜利、解放华中南、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中友谊纪念奖章。


张兰亭历任华东野战军卫校十队、医校五队学员,华东野战军前方第八野战医院、前方卫生部直属医院一队二室、第一后方医院卫生员、医务员,第三野战军后勤干校一大队学员,华东军区医院外科政治干事、二病区副政治指导员,华东军区第八文化速成中学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六医院政治处政治助理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二分部政治部助理员、警卫连政治指导员。



后排右二为张兰亭。


张兰亭在革命战争年代,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在火线上为抢救伤病员服务,先后参加了南麻临朐战役、许昌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四次战役多次获队前嘉奖),淮海战役(荣立三等功)、渡江战役(荣立四等功)、西南战役、华中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

后排左二为张兰亭。中国人民志愿军250部队政治部与朝鲜人民军13号医院政治军官合影留念,1958年4月15日摄于朝鲜阳德。

1958年5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二分部九大站站部,辎重七营、十营,三分部第三道路营,十三大站三个辎重连,五分部军士教导营、二十、二十一大站各一个连奉命改编为辎重团(辖一、三、四营),计3121人;于5月25日从朝鲜价川乘专列回国,改编进铁道兵第十师,配属十师施工(后改为铁十师独立团)。


从这时候起,张兰亭和铁道兵十师有了剪不断的渊源,对他一生的命运都有了意想不到的改变,这才是我最关注的的。因为其中一些情况我父亲曾经提及,但是没有说到具体的情况和有关的人物,而在张联国的文章里记录下了具体的情况,真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独立团组建之后,风尘仆仆地直接就从朝鲜回国随铁十师大部队进入了为酒泉基地所修建的清绿铁路专用线,驻地就在清水的半坡村!恰巧,那里也是四十九团的驻地,1959年的暑假,我就在那里度过。那是一个迄今为止我见过的中国最贫困的山村。

6月12日,由回国志愿军改编的铁十师独立团、由广州军区调来的部队改编的独立二营,分别在驻地召开施工誓师大会,提出了“向沙漠开战,打响清绿线施工第一炮”的响亮口号。


张兰亭同志时任独立团三连副指导员,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沙漠戈壁滩上,带领全连官兵一举创建了工程质量第一、进度第一、军政训练优胜等项先进红旗单位,1959年被铁道兵部授予首届“五好连队”光荣称号和锦旗一面。

关于当时的施工情况,张兰亭同志在2008年12月21日做了详细的回忆,成为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张兰亭同志在文章中写道:“酒泉沙漠戈壁地区,气候恶劣,地势高,雨水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风沙大时,张嘴喘气一口泥,平时口鼻易出血。有时刮得天昏地暗,二米之外,就认不清人是谁了。即使白天汽车开着灯也难行驶。”


关于清绿铁路专用线,地处戈壁沙漠地区,风沙大的情景,我父亲也做过同样的描述:有一次我父亲和49团副团长肖继海去查看线路,吉普车上只有司机和他们两人。半路上突然遇见了沙尘暴,刮得天昏地暗,看不清道路,转来转去,怎么也转不出来,他们就迷路了!天也黑了,啥也看不清了,他们也不敢再开车了,只能停下来,在吉普车上呆了一晚上。汽车里冻得不得了,幸亏他们都穿了军大衣,不然那天晚上他们三个都会被冻死了。等到天亮,沙尘暴停止,一看他们已经开到了蒙古边境,差点越境了,好险!


张兰亭同志的文章中记录:“这里生活条件也是极差的,喝的是黄泥水,吃的青菜是千里之外运来的,鱼类见不到,肉类也极少,有时打到几头野羊便是改善生活,口粮是定量供应。干部战士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住的是帐篷,睡的是地铺。铁路向前进,帐篷跟着移。由于气候恶劣,生活艰苦,部队产生了一些活思想。有的干部想转业到地方工作,有的战士想复员回家。


建筑这条军事专用线路是国家极其重要的任务,对外是严格保密的。干部休假要求就是休息,亲属来队探视,都是安排到非保密区住宿,更无外界人员进入。”


关于亲属来队探视都是安排到非保密区住宿,我就有亲身经历。1959年暑假,六十多岁的外婆领着我们四个孩子,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七岁,从几千里之外的大西南广西辗转来到了大西北的甘肃,结果我们连父亲的面都没有见到,一辆吉普车将我们从清水火车站拉到祁连山下的半坡村,住到老乡家里。那时候的半坡村真是穷呀!老乡家里面对面的两铺炕,一位小脚老太太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睡一铺炕,我们家五口人睡对面的一铺炕。炕的两边都是门,没有门板,只用门帘挡住。老乡家里啥都没有,晚上睡觉和衣而卧,鞋都不脱。


警卫排朱叔叔负责照顾我们,告诉我们部队食堂在哪里,拿着饭盆去那里打饭。


哇!半坡村原来是这样的?爸爸呢?朱叔叔说爸爸在工地上。工地在哪儿呢?朱叔叔说在很远的地方!巨大的失望!


有一天早上我们四个孩子拿着饭盆从食堂盛了馒头往老乡家走,突然看到爸爸在远处等着我们,高兴坏了,一窝蜂冲上去。没想到爸爸一脸严肃,劈头一顿批评,就像一瓢冷水冲下来,一个个垂头丧气!


因为路边一条大狗追着我们,大哥扔了一小块馒头给狗狗吃,狗狗又跟着我们走,看样子是饿坏了。正巧被爸爸看见了,等我们走到跟前说:“这里的老乡连饭都吃不饱,你们把那么好的白面馒头喂狗!要注意群众影响!”


哇,我们自认为我们就是群众,现在爸爸要我们注意群众影响,原来我们不是群众!那时候我才八岁,就知道我们不是群众,我们要注意群众影响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浪费粮食,也从不养狗。


爸爸把我们批评了一顿,然后陪我们去住宿的老乡家看了看,他就走了。那个暑假,我们就只看到爸爸一面,还吃了个批评!


张兰亭同志在文章中写道:“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我们没有施工机械设备,全靠人工体力作业,要完成任务重、时间紧的军事专用铁路的建筑工程,就要发挥我军光荣优良传统,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战胜胜一切困难。因此,我在施工动员大会上说:我们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这番话太让人感动了,在这里再次看到了“我们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最可爱的人,要发扬最可爱人的战斗精神,要求全体干部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开展班排写保证书、挑应战的竞赛活动,我们连队领导分别到排里工作,保证党和国家交给建筑铁路的任务顺利完成。”张兰亭同志在文章中写到了最可爱的人应该怎样去做。


“我们干部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之外,还要加强工程管理技术,技术干部跟班检查指导发现不合标准要求的,随即返工重干。”


这一段,张兰亭同志真实地记录了铁道兵的工程技术干部是怎样对这支刚刚从朝鲜回国,对铁路工程施工毫无经验的部队在施工中进行指导的,帮助这支队伍边施工边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为一支具有铁路施工专业知识的技术兵种。


“后勤人员完成本职工作后,轮流参加工地劳动,文书每晚收工后统计,次日早饭时用土喇叭广播成果,并编成山东快书表扬好人好事。”


铁道兵部队的这些光荣传统一直延续到铁道兵撤编。

7月24日,师直属独立建筑给水营组建完毕,下辖三个连,徐志超任营长(后任铁十师政委,今年已经94岁,现住西安),车玉荣任政教,张兰亭任三连政治指导员。


1958年12月8日,师召开整编会议,其中第(6)项决定是保留四十九团番号,将大部分干部、战士调铁八师,以撤销的独立团大部分干部、战士及五十团机械连重编四十九团。我父亲王文波从师机关调任新四十九团任副总工程师,后晋升为总工程师。

“1959年元月(此处时间与铁十师大事记有冲突,可能老人记忆有误),三连被改编为建筑给水营三连,我任政指兼书记,营委委员(连长和一、二排长是老同志外,其他干部和战士都是新来的),我们连主要任务是建筑车站、办公区、仓库、宿舍及水电设施等工程。


营部驻扎非保密区(几个月前,我曾经电话采访过徐志超政委,他回忆当年建筑给水发电营驻地就在清水火车站旁边),设立了六项优胜流动红旗,包括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军事训练、改善生活、文体活动、定期考评。各班排展开了新一轮革命劳动竞赛。当时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体力劳动,战士们用钢铁般的肩背,将一车车的大石头、各种建材、一袋袋的水泥、白灰、青红砖瓦搬运到工地。每天下班时,战士们都变成了黑衣人、白衣人和红衣人的各种人,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在这种繁重的劳动中,有的口鼻出血;有的皮肉和衣服粘在一起,晚上睡觉时脱不下衣服,只能穿着衣服趴着睡眠,次日还照常劳动;有的人创口感染化脓,才去找卫生员医治。建筑车站、仓库、宿舍需要大量土坯,这些土坯要我们就地取材自己做。早春时节,我们从卵石下挖出泥土,浇上水,泡透后,表面结薄冰,开始战士们穿着水靴进去踩泥,可是下去就挪不动脚,没法踩泥了,战士们就脱掉水泥,赤着脚踩泥,由于泥土沙粒多,冰寒刺骨,战士们双小腿以下及双手皮肤都冻得裂口擦伤出血,但毫无怨言,并相互鼓励。由于战士们忘我苦干的精神,感动了聘请的瓦工师傅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了,他们保质保量地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由每天砌砖柱1.5个提高到3个以上,并且还教会战士砌砖技术,扩大了施工技术队伍。”


看了这一段,能不深深感动!他们刚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他们都是战争的幸存者,但是他们什么要求都没有,为了给祖国尽快建成这条铁路,依然像在战场上一样拼命劳动!他们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仍然是最可爱的人!


“我面对着任务紧张、艰巨,放弃了二年休假期,坚持带病工作(几年前因手术损伤了神经,于是我右侧面部神经麻痹,上臂、前胸、肩、背部进行性肌肉痉挛萎缩)。在母亲病重时,家中来信来电,都未请假回家看望。


在上级党委和首长的领导下,我们三连干部战士团结一致,发扬了集体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排除了各种艰难困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军事专用铁路的建筑任务,为我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基地做出了贡献,最后,在评比中,我们三连荣获了五项优胜流动红旗,一九五九年度荣获铁道兵首届五好连队光荣称号。

张兰亭

2008.12.21”


张兰亭同志,一位历经战火考验的优秀的军队基层政工干部,他以身作则,带领全连做出了优秀的业绩。他也是一个最可爱的人!

右为张兰亭同志。

建筑给水营的老同志们,如今是否健在?倘若健在并且看到这张照片,希望还能够认出自己当年的倩影来!

1959年7月29日,张兰亭指导员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了营口头嘉奖,签署首长就是营长徐志超和教导员车玉荣。

以上都是张兰亭同志的光荣历史记录,但是,他绝对不会想到,1959年,他因为在四级干部会议上,对“三面红旗”有怀疑抵触情绪,而被划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了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处分,由中尉军衔降为列兵军衔,下放到炊事班当炊事员。


关于部队这段历史,早在1959年12月,时任铁十师四十九团总工程师的我父亲就告诉了我们,那时候我刚刚满九岁。


那一年,我的伯父伯母在农村去世,留下了四个孤儿和我的奶奶,我父亲回老家将他们接了出来。父亲领着一位老人和四个堂兄弟姐妹们来到我们家里的时候,告诉我们:部队上有些人回去探亲,返回到部队时带来了家乡的糠菜窝窝头,说家乡吃不饱饭、说家乡饿死人了,于是受到了批判。告诫我们小孩子说话要注意。

在铁十师的大事记里也有相关的记录,《铁十师大事记》第35页:“(1959年)10月12日,师首批四级干部会议在清水等六个点召开,参加会议736人,历时53天,错误地进行了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当年四十八团驻地也是一个点,张兰亭同志参加了那个点的四级干部会议的小组讨论,并在那个点受到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批判。)


当年都有哪些同志受到了错误的斗争,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这是我一直关注的,现在终于找到了具体的人物,印证了那段历史。

张兰亭同志下放到炊事班以后,1960年4月又因为工作突出受到了连口头嘉奖。


只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对党的无限信任,才能做到受了委屈不抱怨,放下官架子当好普通一兵。


1961年12月,张兰亭同志调铁十师东北农场任生产股助理员。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甘肃清绿线上施工的铁十师部队因为油水少,也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饭,就去打沙枣,但是当地老百姓也吃不饱饭也要打沙枣!于是部队做出了一条规定:不许与民争食,部队不许打沙枣。那么怎么解决部队食品缺乏的问题呢?铁十师派出干部战士,在冰天雪地的北大荒嫩江流域荒芜地区组建军垦农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夺得了生产大丰收,为全师人马渡过生活困难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张兰亭同志也参加了军垦农场的组建与生产,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无论是下炊事班当炊事员还是到农场开荒种地,张兰亭同志都经受住了考验,1962年9月1日,恢复职务,晋升为上尉军衔,正连职干部。

1962年9月13日,铁十师(当时代号八六九三部队)写给张兰亭同志的公函:


张兰亭同志:

根据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和解放军监委1961年9月21日的通知及总政、兵政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我们对几年来受过批判和处分过的干部、党员的问题进行甄别,认为你在反右倾运动中,个人所写的检查材料,其中有些问题是属于当时的模糊认识,有些问题是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为此,确定撤销你档案中有关这方面的材料,不做问题对待,并将你当时所写的检讨材料退给你,望你放下包袱,消除顾虑心情,舒畅地积极为党工作。

祝你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附个人检讨材料3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

八六九三部队政治部

1962年9月13日


这张已经有些破损的公函张兰亭老人保存了一辈子,保存到了他91岁,可见这封信在他心里有多重要!

1963年6月12日,张兰亭同志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号召,随13万基层军官转业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分配到济南土产杂品站工作,先后任批发部主任、业务科科长、副业生产科科长、储运科科长、教育科科长。1985年11月离职休养。


据健在战友和原单位同事介绍,张兰亭同志一贯服从组织分配,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干一行爱一行,把军队的纪律严明、敢打敢拼、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带到地方工作中,并发扬光大。在工作中一贯积极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政策观念、大局意识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处事果断,敢于决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作风正派,为人正直,个性直率,办事公道。为快速早日建设富强的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不幸的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又旧事重提,倍受残酷迫害,经过他本人的反复申述,部队和老领导的证明,直至1980年11月才彻底平反。


可贵的是他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以革命的、人民的利益为重,委曲自己,宽容他人,公而忘私,不断地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离休后仍继续关心党的事业。

张兰亭同志入选建国65周年红色经典“毛泽东系列丛书”中华魂当代人民功勋。

张兰亭同志1985年离休后给党组织提交了他的的后事从简意见书。


老人家用他的一生,用他所获得的众多的奖章和证书,证明了他的一生,不愧是一棵挺直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