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辛丨 自我康复的五种方法自我康复的五种方法病是一直都存在的。病名、症状、位置、程度会变来变去,一会儿隐藏,一会儿显现。...

 法由心生 2023-07-11 发布于上海

李辛丨 自我康复的五种方法

自我康复的五种方法

病是一直都存在的。病名、症状、位置、程度会变来变去,一会儿隐藏,一会儿显现。它实际上基于我们的体质、心质,以及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跟这个世界交流。

身体这个小宇宙始终受着天地大宇宙的运行变化,以及我们选择的生活、饮食作息、所思所想、行为举止等因素的影响。

体质有先天的部分,根据“五运六气学说”可以推算出来。我们出生的时间像一组密码,或者说天地这个大工厂的出厂编号每年有不同批次,甚至每个月、每天、每个时辰都有不同。

体质除了先天的部分外,还有后天的部分。身体像一辆汽车,神就像开车的主人,怎么使用、保养、维修也很重要,几年、几十年下来就形成了不同的后天体质。

比如一个天生瘦弱的人,如果没有用持续合理运动的强化肌肉,也没有机会去野外露营、徒步,又没有结交喜欢运动、阳气足的朋友,那么他瘦弱的格局就容易定下来。到中老年以后会有什么问题?虚,神经衰弱、胸闷气短、心慌,走几步就喘,没力气、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再老一点,就会记忆力、听力严重下降,看东西不清楚,等等。

能量不够、身体虚弱的人,往往习惯于以“虚”的心态和“回避退缩”的方式跟社会交流。相应的,外界也会以对待“虚弱者”的方式来回应他,这在心理学叫“镜像效应”。虚弱相的人,容易安于固化,不易改变,这个要注意。

能量不够的人容易经常处在自我保护、吃药看病、过度养生保健的状态,但这个习惯会让他越来越弱、越来越病。

如何判断病好不好治?作为医生,病人一进来,先看他的神定不定。如果有家属陪着一起进来,家属的神定不定也很说明问题。如果病人和家属神都很定,很舒缓,不管什么病都好治。

因为神定,气机就是稳定的;神舒缓安定,气机就是和缓柔软的,人体的顺应性会比较好。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说,凡是得了病的,第一,应该先把神定下来,收一收神气。那些没必要的事情,伤心伤神的事情先断掉,躲一躲,避一避。第二是导引。像太极、站桩、八段锦、八部金刚、易筋经、瑜伽,或者走路、跑步、运动都属于这一类,帮助“形与神俱,气血畅达”。第三,调饮食。这是调中气,吃合适的很重要。第四,按摩。第五,针灸。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行,再吃药。这是古代大医建议的最后一步。

所以,当你有不舒服,不要急急忙忙去吃药或上网胡乱搜索,给自己扣帽子。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的神非但没有安静地在自己的身体里有序地巡逻和修复,而是跑到外面去,更消耗了。

有问题的时候,先定一定神,想想最近有什么原因影响到自己的身心。是吃的不对?遇到了哪些事情?心情不好?睡得太晚?太忙,忘了自己?缺乏运动?......先反省一下,只要不是太急太重的病,先调整生活方式,通常很快就会恢复,而且每一次都能提高对自己健康认知的全面度。

昨天有位老师肚子痛,请我给他做针灸。我问他觉得是什么原因,他说,我觉得是受寒了,而且吃的食物不对。他很清楚,这样的病人是好治的病人。

如果来一个病人,他说“啊......我痛死啦,大夫,怎么回事啊?是不是中毒了呀?是不是吃坏了呀?”胡乱问一堆问题——神已经不定了。

治疗,是医生帮助新病人自有的正气、人体本身的调适能力发挥作用,消除障碍,回到平衡。这个过程中,医生跟病人是一起合作的伙伴关系。如果病人神一乱,后面的治疗就不太容易顺利进行,医生会很难做。医生常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觉。

万病一法

有同学问昨天慢性鼻炎病例的解决方案。我们先回忆一下:她下焦稍有点虚,中焦虚寒,表气封闭。

右图是气机的输布图,为了便于讲解,左图是有形有相的身形图,

这两个图其实是一个东西。

图六 三焦

下焦、中焦不足,属于虚证。虚的时候,气机的自然运动规律是什么?“虚则阖,实则开。” “阖”就是收缩。这个人的气机有点像一个瘪掉的气球。在中医来看,鼻子这个地方出问题,是因为能量不够,瘪掉的气机无法给鼻子流畅地供能,这是基本原因。

第二,人体生命活动的运转水平低,就会有多余的痰湿风寒停留。身体气机的运转,现代医学叫代谢,中医叫气化。气化就是在人体内部进行的能量、信息、物质的转化,也包括了能量的流通和内外的交换。比如吃一块牛排,经过人体中焦转化变成中气;听一首交响乐,帮助神气得到很好的“舒展运动”;到森林去,清气得到补充;适度的晒太阳,补充阳气,帮助身体的气血更好运行......

要改善鼻炎,怎么来做?很简单,下焦、中焦需要加强,加强以后,人体会有更多的气,气自然就会扩散充盈到全身,瘪掉的气球会充实起来,鼻子这个部分重新得到濡养;同时,原来封闭的通道和受限的功能会提升,气化更充分,身体里废料会少一点,体内的压力会小一点,鼻炎的各种症状,比如鼻子痒、喷嚏、鼻塞、流鼻涕就会消除。

气机饱满、流通了,毛孔会打开,她就会有正常的出汗,然后,手脚也会温热。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城市的弄堂都封闭了,人就只能走大马路。人体的鼻子就是经络大马路的一个开口,原来身体内部的压力、垃圾无法从“小弄堂”分散运出去,只能从鼻子出来。等全身的大小气脉都饱满、畅通后,就可以从全身体表和四肢末梢出来,内部压力小了,通道多了,气血循环和修复能力高了,她的鼻炎自然就好了。

这是中医治疗鼻炎、皮肤病,或者慢性咳嗽、老年风湿等虚实夹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其实,所有的病都是这一个思路,传统叫做“万病一法”。

很久以前,我曾经得过3 个月左右的严重鼻炎,每天早上起来就打喷嚏、流鼻水,跟刚才分析的案例类似。我妈那时给我下诊断:完了,你这是过敏性鼻炎,电视里专家说要吃很长时间的药控制,治不好的。你床上一定有很多螨虫,要杀掉......

不能治好吗?可以治好。怎么治呢?

先分析病因。那段时间,我在一家中医机构负责跟海外某大学的一个中药研究项目合作,连带着中药产业化的分项目。因为当时公司的情况有点糟糕,我们都期望能够借助这两个项目让公司好转过来。年轻没经验,不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也不明白时势不对,以为努力就能成功。然后,没有成功。

没有成功,在《黄帝内经》里叫什么?失志。这是生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失志,就是让你精神专注的目标消失了,原本希望达成,持续投入神气的事情落空了。

失志之后的表现呢?各人不同,应该每个人都体验过。我那会儿是每天玩游戏“命令与征服”(Command & Conquer)到半夜两点,第二天还要上班。这么一个状态持续一个多月,也不运动。损耗精神气血,消耗下焦。

当时吃东西也随便,常常晚上吃一锅羊蝎子,再来瓶冰啤酒。本来神气涣散,下焦已经不足了,整个身体缺乏运动,导致气机运转也不利,又吃冰啤酒、羊肉,导致中焦运化更加不利。身体里有很多湿浊、湿热都化不开,体内压力和垃圾的一部分就只能通过鼻孔排出来。

我妈的说法虽然不是正解,对我也是个警醒。我跟她说:“我治给你看。”

我把游戏戒掉,每天晚上都出去站桩、走路,早上起来跑步、打拳。一个月就好了,没有吃任何药。

就像孙思邈说的,重要的是调整精神、生活方式、饮食、运动。

中医,不要求人有那么多面面俱到的限制和忌口,要掌握重点,生活和身心要有广阔的空间。要注意的是,各人的体质、心质不同,每个人在康复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留意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和必须不能做的事情。

当时我的情况,必须要做的是早睡觉,不耗精神;跑步,增加开的力量;不吃那些消化不了的、损害中气的东西。这三样是重点。

中医需要人有判断“势”的能力,不然会被症状牵着走,把人体所有的反应、症状、不舒服,都看成是需要消除和对抗的。

我们要去看一个病和症状背后人体气血的消长,重点是看精、气、神的消长,而不是症状的变化。同样是症状复发,有的是因为能量下降,体质下降,病进而正退,这个是需要处理的;有的是因为季节、环境、认知、心情、生活的变化,使得能量提升,正气进,而发生邪正斗争,出现了积极的排病反应,虽然症状可能更严重,但是这是一件好事情。

这个判断能力,是我们需要留意和培养的。我们叫做“标与本”,千变万化的症状和病名是标,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本,正气,精、气、神。

慢性病调治的原则

每年秋冬和开春的时候,老慢支、过敏、风湿、鼻炎等各种慢性病多发,但大部分人不去寻找背后的原因,只是想“我的慢性病又复发了。”

很多慢性病的复发,是人体因为各种内外的原因。能量高了,人体就自动开始排除体内原本相对静止的、积压的邪气了,这里面,风寒湿毒、痰食淤血是最常见的。

在没有“复发”之前,这些邪气其实也在体内的不同部位和层次停留,只是因为人体没有足够能量,所以没能力来发生邪正斗争。双方相安无事,看起来很好而已。

当病人和医生都不加辨析地认为“复发”是件坏事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当然是想赶紧把它去掉,但实际的做法却多半是把它掩盖住、压制住。

比如治疗发烧、感冒、鼻炎、皮肤病、过敏等有热症的病,如果没有整体思维的中医治法,可能会用一些类似清热解毒药把它压住;没有整体思维的西医治法呢,用抗生素、输液、激素把它压住。所谓的“治好”,其实是暂时压住、掩盖症状而已。更麻烦的是,这种治疗把人体气血上升,有机会排病修复的“势”打断,“机”毁掉了,这样的治疗思路在传统中医里叫做“逆”。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也比较多见,有的家庭,家人之间一直相敬如宾,从不吵架。有两种可能,第一,高智慧、真修养;第二,可能是掩盖矛盾。

生病、吵架,这种看似不好的爆发,背后也可能是个体能量的提升、心智的发展、自我的觉醒、沟通的必须深入,人整个的身心能量在提升、改变、突破。

我们要静下来,才认得出。

如果确实属于能量提升引起的正向邪正斗争,这里有几个大原则供大家参考:

第一,在总体思路上,要顺其势。比如说,一个鼻炎病人,每年三四月都会加重,这个时候是春天,人体顺应天地,是在开的状态,正在把邪气往外排。如果病人不是很虚,精神、饮食、睡眠、体力还不错,我们要顺应这个方向,大方向应该是什么?开,帮助排邪。尽量少用抗过敏药,或者控制表面症状的中药。

第二,“利其行”。顺势而开的时候,假设他正在感冒咳嗽,我们判断他下焦、中焦都不虚,那仍然属于人体的排病反应。如果表气尚未开通,需要发汗,那我们就轻轻推一把,帮助这个排病反应,这就叫利其行。生活上,可以增加一点运动量,泡脚、走路、打太极,也都属于利其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运动量,要掌握一个“度”,不要让自己感到体质和精神有衰弱的感觉。

再比如,有的人吃了脏东西,自己能量很足,就以拉肚子的方式排邪。这种腹泻是人体在自愈过程中的排邪反应,不能单纯止泻,也不能往上发表,把本来离后门更近的邪气滞留在三焦内,不让它往下走。

第三,“握其度”。要根据这个人的体质虚实、生活状态和季节,调配合适的力量来顺势利行。

第四,“固其本”。通过早一点睡觉,适当的艾灸、站桩、打坐来帮助阖固下焦。吃合适的食物,不吃凉东西来加强中焦。

每个来求医的人,身体在先天体质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和各种疾病的侵蚀,会有一个基本固定的格局。治疗的当下,医生需要意识到,每个生命像一条河流,健康与疾病像股票曲线一样在这个已有的版图里上下交织着前进。

医生通过交流,通过针、药来帮助病人;病人通过提高对自己和生活的认知,改变生活方式来帮助自己。这一切都是帮助病人从旧有格局里出来,进入更高、更完善的气机格局。一段时间后,生命的运转自然会把这个病化掉。

以上四个原则,是各种慢性病调治的基本思路,也是“万病一法”的思路。很多人都不信,会问“真的吗?”“皮肤病真的就这么好了吗?”“过敏性鼻炎真的能治好吗?”如果你真的理解这些原则,改变自己,真的能在日常生活里有意识地做到,就能好。

以上四个原则,我们再总结一下:“守中央,通四方。”把中焦、下焦的能量增强,帮助通往四面八方。

“通四方”有几个具体指征:第一,皮肤出汗正常,代表内气能够布散到表面;第二,大便通畅,代表中焦气能够流通;第三,小便顺畅,代表下焦气能够流通;第四,女性月经正常,说明血分流通正常;第五,四肢末梢温暖,中医叫“四末”;第六,情绪表达、人际交流通达无碍,说明神气畅达,这条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