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伏,灸这里,赶跑体内寒湿

 沧海一滴水8uba 2023-07-11 发布于河北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今天7月11日开始进入三伏天,大家要做好养生准备哦!
炎炎夏季,特别是三伏天,什么最旺?
当然是天上的太阳最旺,人体阳气也到了最旺盛之时。
那么,此时该用什么来给阳气再加把劲儿以祛除陈年寒湿?
当然是——地之阳:艾灸

穴位:至阳穴、中脘穴、天枢穴、太溪穴

时间:每个穴位15分钟

灸感:微温,最好能令被灸者出现透热、扩热、身体微微发汗的状态

【三伏灸具体操作方法】

每伏当天或前后共三天施灸最好。

温和灸:每穴15分钟左右。

隔姜灸:每穴3-5壮左右。

疾病轻者:伏前加强一次、入伏后每伏不少于两次艾灸,伏后加灸一次。

病重者:伏前加强两次、入伏后每阶段不少于三次灸,伏后灸两次,更可选择连续灸。

可以在三伏灸期间,灸3天休息1天,或者灸7天休息1~2天,初伏、中伏、末伏这三个时间段,最好都要灸。这是天赐的黄金艾灸时间,错过就可惜了。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艾灸时间、疗程、取穴要自己灵活掌握,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最重要。

三伏天艾灸,为身体补阳气,扶正气,轻轻松松养出好身体!

【三伏灸注意事项】

1、艾灸时风扇和空调尽量不开,尤其不要让冷风扇直接对着艾灸者吹。   

2、艾灸后2小时内不要碰凉水、不要吃冷饮、不能洗澡。

3、初学者、出于保健目的,可以自行艾灸。

中医认为: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造成酸麻胀痛,严重些易积成炎症,再严重些就会导致肌瘤、囊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