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片来源:Lili Wood 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贺岭峰,一起探讨「重燃学习热情,为孩子点一盏灯」,7月18日,此念视频号19:30 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导读 未来衡量一个人成就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就是一个人的屏幕时间管理能力。 所以贺岭峰老师建议,管理手机的最佳时间是小学阶段,孩子可以自己训练屏幕使用时间,自己决定看什么、看多久、什么时候看。但是所有看手机的时间都应该在家里的公共空间进行。 因为小学阶段家长还能管一管孩子,所以让他自己做主,家长负责监督,他在这个阶段不会出格,同时还学会了自我管理,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根本不用管。 cinian 贺岭峰 ![]() 心理学家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委员 三十余年心理学一线教学研究经验 ![]() 01 只有好孩子,才会生病 ![]() ▲ 图片来源:Lili Wood
贺岭峰:高二的孩子,到了吃药的程度也不用特别着急,现在年轻人焦虑情绪比例在增加,这是一个时代病。 生病的孩子,其实都是好孩子,只有好孩子才会生病,焦虑、抑郁的孩子都是因为听话才会生病,承受的压力太多了。 吃药也是一个好办法,我身边有些小朋友已经吃药很多年。吃药的好处就是能把你的情绪调整到一个适当水平,让情绪不至于太低落,但是真正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家长能够在当地找一个心理咨询师支持这个孩子。 孩子遇到问题,社会支持系统是第一重要的,有些时候比吃药还重要。孩子的身边得有人支持他,而不是去指责他。 同时我建议这四件事可以做一做: 第一、如果孩子现在还有一定的活力,建议参加体育运动。除非他彻底不想动了,否则还是鼓励动一动,因为动一动还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 第二、多晒太阳。全国一半的孩子现在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到一小时,这是抑郁的很重要原因,光照不足。 第三、建议补充一点益生菌。现在发现,只要增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就能明显改善孩子的情绪。因为肠胃有10%的神经细胞直接对世界做出反应,今天你的心情好不好,不是大脑的感知,而是肠胃的感知。所以我们说“胃口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就是肠胃好,心情肯定好,所以给孩子补充益生菌。 第四、如果身边还有能说得进话的好朋友,建议增加一点社交活动。因为生病以后再社交很难,但是原来如果有一些初中同学或者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还是建议他增加一点社交活动,同伴的影响比大人的大。 ![]() 02 小学期间, 做好这几件事就是成功的父母 ![]() ▲ 图片来源:Lili Wood
贺岭峰:是的,如果他节假日就活蹦乱跳了就是的。9岁是才刚刚上学三年就这样,一定被教育摧残得很厉害。 我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记住,小学最重要三件事。 ❍ 不要看作业完成的情况; ❍ 不要看成绩; ❍ 不要听小学老师给孩子下的结论。 小学期间,父母最应该看的是两件事情,做到这两件事,就是成功的父母。 第一,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千万不要让孩子小学就开始厌学。谷爱凌妈妈说她有两条教育秘籍。一是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她的目的就是不要孩子一上学就开始打击他,二要看到孩子的努力。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整理好学习流程。要学就专心致志地学,不学就出去玩,学10分钟学不下去了,就出去蹦一圈再回来学,千万不要学不进去,还熬着。
贺岭峰:我没怎么管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双减通知里,有很明确地对待作业的方式。 小学三年级之前,作业量不应该超过半小时,而且最好是非书面作业。小学高年级每天作业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应超过一个半小时,超过就多了。 教育部文件还明确规定,如果孩子已经努力地做作业,但是到了睡觉时间依然做不完,这个作业就不应该再做,这是教育部规定的。 如果老师留的作业太多,或者作业没有完成受到老师惩罚,你就可以把教育部的文件发给老师,这是一个官方依据。 关于写作业,就是不要做惩罚性作业,有的作业是抄10遍卷子,这没有意义,父母帮他做都可以,千万不要让孩子完成惩罚性作业,除了让孩子厌学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不要做重复性的作业,一个知识点留十几道题,也没有任何意义。我有一个标准,在工作日,任何一个单科老师留的作业,孩子需要超过20分钟以上来完成,你就不要相信这个老师,那么多作业真的没必要。真正的学习一定是输出。 其实家长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看见自己、看见未来。看见孩子长处,看见孩子心生喜悦的地方。再帮助孩子尽早发现世界的美好、职业的美好。其实这个世界已经变了,这几年我们太关心疫情了。 2020年,芬兰取消中小学的分科教学,全部PPR教学模式,项目制教学。 2021年,1600所美国高校取消SAT,这基本等于美国没有高考了,取代的是能力素养成绩单联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 那中国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我们的人口变了,我之前说我们可能还要卷10年,因为今年上大学的是2005年出生的。如果你们家孩子是2016年以后出生的,基本上就不要再为学习焦虑了。 如果是2022年出生的,2022年我们一共生了956万孩子,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1158万。就是你们家孩子如果2022出生,不要让孩子上学了,中考高考都不参加了,在家躺着就行,等你孩子到了18岁,会有人来敲门,问你们“听说你们家有个18岁孩子,要不要上我们大学来读书?” 而且不只是一家大学,好多大学都会来,因为2022出生的孩子100%上大学,无需任何筛选,大学还差200万学生招不满。 所以上大学这事,不是家长应该着急的事,而是大学应该着急的事,因为大学招不满就得关门。据说2023年生的孩子800万左右,明年就700万左右,最后会稳定在500万到700万之间。
贺岭峰:对,幼儿园已经开始逐渐招生荒了,这个世界变了。这10年你得看清形势,别跟着瞎卷。 ![]() 03 初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 ▲ 图片来源:Lili Wood 贺岭峰:我们现在的教育到了最严峻的时候,新课改新方案、双减政策在出来,但是教育这个大船难掉头,真的要想彻底改过来挺难的,大概就是10年之后,中国的教育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为什么要卷?现在当父母的这一代人,差不多是75后到90前这段,这段的时期的父母是教育红利的受益者,他们读书好,就能获得优势,他们做父母之后就告诉孩子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学校,将来就有幸福前途。 但是事实上这是骗了孩子,因为孩子现在面对的世界跟家长面对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大学入学率已经达到60%左右,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 我们最近青年人16岁到24岁的失业率已经到20.2%,这意味着每5个同龄人就有1个找不着工作,大家要重新看待这个世界了。 今年Chat GPT出来,全球会有4亿人因此失业,对中国教育冲击是最大的。你学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在机器面前优势完全没有了。 现在中小学生天天学到后半夜的东西,分分钟被机器秒杀,但是我们还在玩命让孩子学,将来孩子靠这个活不了的,连机器都战胜不了,怎么活? 所以我为什么说我们要留白?不要把孩子时间都挤满,老师留作业,你该糊弄还是要糊弄。但是聪明的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留下自主的生存空间。他玩石头、玩虫子、玩鸟,爬树奔跑,跟小朋友打架,随便干什么都能靠这个活下来,但是靠做题他活不下来。
贺岭峰:这个时候家长就得替孩子扛。老师现在各种绩效考核,不考孩子考老师,我们要理解老师。 但是家长要优先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当家长都不能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孩子将来靠什么?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好不好,老师不承担责任的,家长要托底的。 大家记住了,小学成绩真的不重要,孩子多写一个字,少写一个字,多做一道题,少做一道题对未来的人生不重要,小时候最重要就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 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初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第一、社交,和同龄人交朋友。今天你跟我好了,明天我跟他好了,今天你背叛我了,明天拉帮结伙,初中是社交很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将来就不会差。 第二、职业定向,建议15岁之前确定好职业理想。现在很多孩子本硕博毕业依然不知道要做什么,还是很迷茫要从头开始,这样太浪费生命,浪费时间了。 现在大厂35岁就裁人了,孩子到27岁还不知道人生要怎么过。如果15岁确定人生理想,就可以为那个理想做准备。 袁隆平上小学的时候,当时爸爸是学校校长,妈妈是教会大学生,已经是社会中上层,袁隆平小学参加夏令营去农村就发现种地很好,回家就和父母说要做农民。 ![]() 04 玩游戏 是最安全的逃避方式 ![]() ▲ 图片来源:Lili Wood
贺岭峰:家长总以为孩子现在厌学辍学,是因为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抢走了,所以才辍学的,但我们的研究发现不是这样的,打游戏只是孩子的一个避难所,因为如果你再不让他打游戏,他的生活就彻底毁掉了。现实世界不堪,才导致孩子逃进虚拟世界中。 如果家长不能改变孩子的基本生存处境,打游戏是目前最好的逃避方式。我们发现网络成瘾的孩子或者厌学辍学的孩子基本都有5个特征。 第一、自卑感,不单单有学习原因,而是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不行。不是被老师打击,就是被家长打击,无数次的挫折失败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 第二、缺少自我效能感。孩子不是没努力过,他发现努力没用,没有任何人看见,大家只看结果,他发现努力改变不了什么,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排名还是上不去,父母还骂,努力就是没有用。 第三、现实世界缺少朋友。如果生活中有三个以上的朋友,就不会有网瘾。 第四、目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这个压力没人能和他一起面对。比如被老师羞辱、被同学霸凌、永远没办法按时完成作业、每天挨训,觉得毫无希望和尽头,就彻底绝望。 第五、当前孩子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我们现在有1/4的孩子目前是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正常生活他都有点难,更别说作业考试了。 这五种处境的人,把打游戏当成最后的避难所,生活如此不堪,至少打游戏的时光还能逃离烦恼,还有些许快乐。 父母要知道,如果孩子不在网络游戏中逃避,情况会更可怕。在所有的成瘾行为中,目前看网络游戏成瘾是最安全的。和吸毒、网络赌博、酗酒、加入黑社会相比,打游戏已经很安全了。 所以家长不要老去堵孩子游戏,还是想想这五个问题,你有没有帮助他一起解决。 ![]() 05 未来衡量一个人成就的 重要标准是什么? ![]() ▲ 图片来源:Lili Wood
贺岭峰:将来衡量一个人成就的重要指标,就是这个人的屏幕时间管理能力。不管你是成人还是孩子,这都是基本能力。所以早一点把手机交给孩子,让他学会掌控和管理有手机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我们现在家长犯的一个错误是什么? 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全部都管,但是全管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自己管理的能力。等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叛逆了,就会发生冲突,一旦这个时候把权利交给孩子,孩子不知道怎么用,就开始不分时间玩游戏。 所以我们建议管理手机最佳的时间是小学,孩子可以自己调整屏幕使用时间,因为这个时候家长还能管管,让孩子自己做主,家长只负责监督,因为这时候他不会出格。但是他也学会了自我管理,这样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根本不用管。
贺岭峰:小学就把手机交给孩子自己用,但是我们要求幼儿园应该是家长管理,看什么、看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应该关手机,这些都是大人确定,到了小学就应该孩子自己决定我要看什么、看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看。 但是所有看手机,打游戏的时间都应该在家里的公共空间进行,不能躲在自己房间里,我自己想看什么,看到几点,那是不行的,在厅里你想看就看,但是你要是看了不合适的东西,或者看的时间过分了,家长就要告知这样不合适。 孩子也清楚家长盯着我,也不可能做得很过分,他在这个过程中就学会了怎么管理屏幕时间。 等到青春期,父母就不盯这事了,就要盯孩子的交往等事情。就是一定要早一点盯手机屏幕这件事,把玩手机的权利早一点交给孩子。 ![]() 06 校园霸凌普遍存在 就看谁幸运,谁不幸运 ![]() ▲ 图片来源:Lili Wood
贺岭峰:我的孩子就是被霸凌的,在小学的时候,伤痛可能终生都难以愈合。校园霸凌是我特别深恶痛绝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看来解决不了。 父母不要期待环境对你家孩子友善,要保护好自己家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就有可能受到虐待。 小学的孩子目前看起来最危险,因为他们还没有办法靠自己的能力去识别和应对环境。一旦碰到脾气暴虐或者情绪不稳定的老师,孩子就需要承受老师的情绪宣泄。 小学生没有办法识别,一旦老师开始对哪个孩子不好,其他孩子会群起而攻之,这个孩子就会比较麻烦。起外号、被欺辱在小学阶段很普遍,所以小学阶段家长要重点关注。如果幸运地碰到一个情绪比较好的老师,就相对安全,否则小学是最不安全的。 初中阶段,老师就不会对孩子做过分的事情了,因为孩子大了,老师不敢把孩子怎样,但是初中是孩子社交最频繁的时期,是拉帮结派的关键时期,特别容易出现冷暴力,孤立某个孩子,背后说某个孩子的坏话。 本来很好的朋友就突然背叛你,大家群起而攻之,在初中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也需要家长去关心。所以校园霸凌是普遍存在的,最后就是看谁幸运,谁不幸运。
贺岭峰:第一、父母一定要关注蛛丝马迹,孩子一定会向父母求助,只不过会说的轻描淡写,因为现在有一半的孩子遇到霸凌问题,是自己默默忍受的,真正会和同学、老师、家长说的比例不超过50%。所以一旦孩子说了,就一定是大事。 孩子说:“今天老师骂我了”,你说:“很正常,我小时候也被老师骂过,一定是你惹老师,不然他为什么骂你?” 孩子说这句话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一定有很严重的事发生,否则孩子不会说的。如果是一般被老师批评一下,他回来不会说的。 孩子说的越轻描淡写的一件事,家长越要关注,说明孩子在求助,事情已经很严重了。 比如孩子回来说,“最近有两个同学背后说我坏话”。家长就要关注了,因为如果只是一般的事,孩子不会回来跟你说的,孩子说了,一定是发生了大事。 第二、家长关注之后,第一时间就要去了解情况,核实过程,去求证。 孩子说的只是一面之词,但是孩子还有朋友、同学、其他家长,我们去求证搜集证据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没有证据你是没有办法保护孩子的,所以取证最重要。今天我们取证的方式有很多,不管是聊天截图、录音、录像,所有东西都可以保留证据的。 一旦证据确凿,一定要站起来保护好孩子。如果家长觉得事情已经发生了,也不能怎么样,那不是这样的。 父母能不能挺身而出保护孩子,对孩子非常重要,父母做不做非常重要,哪怕最后于事无补,不了了之,但是父母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记住这个动作非常重要。 最后就是抚慰孩子,如果父母自己做不到,就请专业人士来支持,一定帮孩子把的心态调整过来。
贺岭峰:要防止孩子被霸凌,有两件事很重要。 第一件事,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不要一直学学科知识,幼儿园的孩子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双人游戏和多人游戏,让孩子去参加游戏,尤其是混龄孩子的游戏。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就是模拟人生、模拟社交。孩子如果在游戏中获得优势地位,知道如何处理关系、处理冲突,孩子将来上学以后,应对人际关系的能力就变得更强。 第二件事,在家庭体系中,家长不要太强势或者太保护。孩子被霸凌,两种可能性最大,第一就是家里有一个特别强势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须绝对听话,还经常骂孩子,骂家里边其他人,在家里很权威,谁都不敢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就是在家里保护得太好,孩子在家里没规矩,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大家都让着他。但是孩子如果在家里没有教养,不守基本的规矩,社会就会鞭打你。 ![]() 首届此念论坛 聚焦孩子的厌学、焦虑、抑郁等问题, 进行多元化的深入讨论 贺岭峰作为四位嘉宾之一 加入首届此念论坛 聚焦孩子厌学、抑郁等问题 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 ![]() 此念论坛,邀请了李松蔚、孟馥、贺岭峰、黄仕明老师从多元化视角解读孩子厌学和情绪问题背后的真相,全程直播互动,读懂孩子。 论坛内容包括四位心理大咖讲座,大咖对谈,互动答疑,家长孩子分享,创新学校校长分享。腾讯会议线上直播。
适合谁听 ❍ 面临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问题,沉迷游戏,亲子沟通等养育难题,想要获得解决问题的更多思路的父母; ❍ 想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环境的成长难题,学习压力大,同学矛盾,校园欺凌,厌学休学,情绪问题等的学校老师,社工和心理咨询师; ❍ 想要从更系统的,多元的视角理解家庭,夫妻关系紧张冲突,隔代养育差异,亲子关系冲突等家庭问题的心理学爱好者和家庭咨询师。 可以收获 ❍ 从专家视角去理解孩子的厌学、沉迷游戏,学习动力不足,情绪问题等,家长和孩子如何合作,应对成长的难题; ❍ 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症状和问题与家庭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关系,在复杂的现象和关系中获得与孩子合作的思路和方法; ❍ 从学校视角去了解,面对厌学,学习动力不足,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孩子,如何从学校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校合作等更好地支持孩子; ❍ 从孩子视角去理解,当孩子陷入焦虑抑郁,厌学情绪,沉迷手机游戏等困境时,孩子们的心路历程,他们需要父母和学校如何支持他们,他们最终又是如何从困境中凤凰涅槃,重新出发。 ❍ 能够从更多元,系统,全观,理性,长远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解决家庭冲突,构建更良好的亲子关系。 |
|
来自: 新用户8638471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