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仲华 | 鸿儒硕学,荟萃黄梅--黄梅儒学简史(四)

 荆楚文史哲 2023-07-11 发布于广东

▲李正阳题

从周公制礼作乐,经孔孟之道,中国儒学三千年,不乏完整有序的儒学史研究成果。作为一个曾被视为荒州渺小县的黄梅,对地方儒学史系统研究尚属空白,大致处于可自由言说,自由行走的状态。

其实,每个黄梅人的血脉里天然就有中国儒学的基因,鸿儒硕学,荟萃黄梅是历史事实。作为一个非专业的黄梅乡下人,有意建构一个宏观的框架,从历史的视角,对黄梅地域近千年儒学的发展做一个鸟瞰式的描述,并剖析黄梅历史上的鸿儒硕学们,是如何溶于所处时代的政治格局与制度,又是如何影响社会文化和一代又一代黄梅人的。特收录一些本乡本土的人文故事,让非专业读者对黄梅儒学史有个基本了解。

一、唐宋时,黄梅已有诗文宗匠岀现。

唐代诗文宗匠李比,黄梅县东山镇人,唐开元时隐士,诗文宗匠,唐明皇旨诏,不士,词学与张九龄等齐名,因得罪奸相李林甫,回乡在东山麻林洼归隐。宋代王仲宣,黄梅县古角山人。宋代崇宁二年进士,翰林大学士,诗文与苏轼多有唱和,死后,谕葬黄梅古角山,有墓。宋代魏谦,黄梅县独山镇黄花人。南宋尚书。死后,谕葬独山镇黄花。有墓。

宋代还有一个刘曼设帐授徒,一家走岀四名进士的故事。宋高宗绍兴甲寅年(1134),刘曼由江州湖口县,迁于黄梅金钟铺设帐教授生徒,生子二,刘晨、刘昕。刘昕南宋嘉定七年(1214)进土,任真州牧,后迁苏州守,有政声。 刘晨,贡生,其子 刘思齐,绍定二年进士。思齐子刘朝俊,谆祜十年庚成进士,初任都统,后授元招讨司招讨使。刘昕之孙刘应瑞,谆祐元年辛丑进士,初任完锡如县,累官浙江佥宁。

二、明朝四贤哲,思想学术领一时之风。

明代的湖此黄州府弦歌不绝,一流大师云集,思想学术领一时之风。在此期间,黄梅有一大批以家学传承为主要模式的作家群,主要代表人物是明朝黄梅四贤哲:曹麟、石昆玉、汪可受、瞿九思等。

曹麟,嘉靖二十八年进士。瞿九思之父瞿晟,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曹麟之子曹飞娶瞿晟之孙女,瞿九思之女为媳。石昆玉,万历八年进士。汪可受,万历八年进士。瞿九思虽未中进士,但对后世黄梅文学的影响颇深,尤为领袖群伦。《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收录的名录中,有两位黄梅人。一个是明代的瞿九思,另一个是清代的喻文鏊。

在黄梅历代优秀的文化名人中,石昆玉是儒林中的优秀者,历任户部主事,饶州、苏州、绍兴知府,大同巡抚。其子石有恒,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其孙石确是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一家祖孙三代皆是进士。

汪可受,初任浙江金华令,旋升礼部主事,后历任员江西吉安知府,山东按察使,顺天府尹,大同巡抚,兵部侍郎等职。赠兵部尚书,旌表为“天下清廉第一”。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汪可受》文言短篇小说。主要内容是湖广黄梅的汪可受,能记三生。黄梅当地至今还流传关于他的大量传说。其基本内容不仅和《聊斋志异》相同,而且更加丰富、生动、离奇,具有古老、朴野的民间风格。

瞿九思(1545—1617),明代理学家。十岁随父宦吉安,从师罗洪先。十二岁试《大人赋》,十五岁作《定志论》,十九岁拜见耿定向切磋《春秋》,二十岁拜见曹大章于镇江,又去南京拜见瞿景淳、林庭机、许谷。二十一岁,江西督学徐爌迎主白鹿洞书院讲学。并且,与督学徐爌论《太极定性之学》。二十五岁拜见邹善于河南。楚督学胡直迎主濂溪书院,又去岳麓书院、石鼓书院讲学。万历元年,巡抚赵贤聘修楚志,秋试中举。

居二年(甲戌年),黄梅县令张维翰违制苛派,民聚殴之,维翰坐九思倡乱激变。于是,九思蒙冤。囚禁武昌监狱三年,然后流放居庸关塞外。子甲,年十三,为书数千言,历抵公卿,讼父冤。臬司曰:“若乳臭,果何能?”曰:“能詩赋。”時大雷,即令詠雪,篇中有“老天若念冤民苦,何不连霜六月飞”之句,一国奇之。《玄兔》一表,海內喧誦。惜不寿而卒。巡抚郭惟贤建祠,题日:“孝子才人”。瞿罕,瞿九思次子。為父白冤伏闕,五次往返,徒跣不辞冻馁。更笃友爱,视孤侄犹己子。与兄瞿甲,天下称“双孝”。

九思冤白回家之后,著书立说,四方从学者日众。当时,部院大臣向九思求书唯恐不获。士大夫过楚,均以未能亲领九思教诲为憾。御史史学迁巡按楚时,推荐九思进翰林院,经皇帝同意,但九思坚辞不受。后来江汉书院迁建广济垅坪,请得九思主持讲学。朝廷命地方每年给米六十石,资助九思著作,先后撰写了《六经以俟录》《中庸口授》《万历武功录》等书三十余部,今存《瞿聘君全集》。其中《万历武功录》是记载明万历时期农民起义和民族关系的传记体史书。该书乃其访求六科纪事,实录邸报,雪抄露等纂成,全书凡十四卷,为研究万历以来阶级斗争与民族关系之重要史料。

孔垅镇邢缨明成化二十年(1487)年进士,初任常熟县令,入为御史,后迁云南副使。邢寰,明正德三年进士,任南昌知府等职。邢茂敬,万历十四年进土。其家族后裔邢镶,光绪二十一年又中进士。

三、黄利通在前清文坛享有盛名。

著名诗人黄利通(1654年-1722年),字晓夫,号怀亭,谥号文洁公。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他中进士后六年没有仕官,仍以舌耕为业,致力儒学精研。康熙三十九年授广西贺县知县,在任四年后,擢吏部主事,后改任工部主事,康熙五十三年告归黄梅。

黄梅县自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张国光中进士起,52年无人中进士。自黄利通1694年中进士后,至乾隆十六年1751石为艺中进士止,中间也有57年黄梅无人登进士榜。黄梅望族石姓从崇祯四年1631石确进士至1751石为艺中进士,中间停顿了120年。黄梅汪,瞿望族后人的科甲,均止于明末。

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109年期间,黄利通是黄梅县唯一一位进士。如旧县志所记,利通以诗古文辞名一时,梅与荆、豫、扬三州接壤,以文事来质者无虚日。受其教诲侄儿之卓、之骐、侄女婿熊恢、侄孙有福均中举人。乡里蒋氏举人蒋基丰、蒋天柱、蒋天桂、时人所称“楚中黄梅五子”的喻化鹄、黄之骐、熊恢、李枚、蔡洲等都尊黄利通为师。黄梅喻氏开基人喻化鹄,及后被尊称为桐城派四袓中的戴名世等,当时均属黄利通晚辈,常游于黄氏门下,是待三十年后,才各自立门派,鼎盛辉煌。

黄利通是一名有人品、有文品、有官品的好官和著名诗人。在清初儒林,是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历史人物。清乾隆《四库全书》,《国朝诗人徵略初编》,《湖广通志》,《湖北通志》和光绪丙子《黄梅县志》均收录了黄利通的史料或诗文。黄利通为官,以清廉著称,勤政爱民,颇有官声。黄利通为文,在前清文坛享有盛名。

贵为翰林院学士、乾隆帝师的三朝元老朱轼称“怀亭赋质清癯脱落,不受拘束而聪慧异常”。“作诗不削草,顷刻成数千言,为古文豪迈不羁,而律度自合”诗似岑嘉州,文追宋景濂,明白正大,人人易晓”。朱轼为黄利通《怀亭集》题写序文,称黄利通所写“武昌贺相国传”,及为余作仪礼序,族谱序,笔墨淋漓,虽起欧曾为之不是过也。余尝亟称一代作手,传当时而名后世”。

翰林院硕儒金德嘉撰文称:“梧冈黄君既成进士,以归僻处太白湖上,兴到洒洒千言,伸纸疾书,风流潇洒,余目中一人而已。先生忠孝大节与日月争光,其言一本乎”如黄利通以杜鹃啼血般的文笔所写《告墓文》,述说了父母离世,他却因官务在身,远隔千里不得尽孝、不能见上最后一面的悲哀遭遇。

被当时的河道总督湘谭陈鹏年称为“至情至性,和墨泪俱流”的“千古述作”。而此后一百余年的著名诗人、诗论家广东张维屏读此文“不禁潸然涕泗之交集也。”(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版)。

2010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担任项目主持人的《清代诗文集汇编》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该《汇编》要求收录文集的作者和作品,在清一代须在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文化诸方面,须“占有一定地位,具有一定影响”。

该《汇编》收录了清乾隆十二年刻本黄利通《石亭稿》十四卷 ,清嘉庆十二年刻本黄利通《怀亭集》十四卷。共收录黄利通的诗2712首,文306篇。

作者简介

黄仲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执行主编柳景钢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