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其骧:贵州释名

 侗家那个阿牛 2023-07-12 发布于湖南

一、贵州

古称黔地彝族为“罗鬼”,其酋豪曰“鬼主”。唐武德四年置矩州于今贵阳,古读鬼音如矩,或日矩即鬼之美称。矩州宋初没于水西乌蛮,乾德来纳土,更名贵州,贵又矩之变也。贵州得名始此(自唐至元,别有贵州,明降为县,即今广西省贵县)。元改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宣慰司治所,末年宣慰司更名贵州。明永乐十一年建省于司治,因以司名名省。 

省境于元分属湖广、云南两省(大部属湖广,安顺、兴义以西属云南,末年又以一部分属四川)。于明初分属湖广、云南、四川、广西四省,永乐十一年,割湖、云、川三省之地,始建贵州省。然明时省界,远较今日为狭。今天柱、玉屏、青溪、黎平、锦屏五县旧属湖广,贞丰、册亨、罗斛三县旧属广西,清雍正五年改隶;今遵义、绥阳、正安、桐梓、仁怀、赤水、鳛水旧属四川,雍正七年改隶;今荔波县本属广西,雍正十年改隶;今省界至是始定。 

二、夜郎

中原之知有夜郎始于汉武帝时,其立国当犹在是前。据近时语言学家考定,彝语称人曰郎,称黑为夜,是夜郎即黑彝之自称也。汉初夜郎国境以今北盘江为中心,北抵南广水、赤水河,南逾南盘江,东界且兰,西距劳漫、靡莫、漏卧诸国,有今黔省仁怀、黔西安顺迤西,滇省曲靖、昭通迤东,川省泸、叙以南,桂省泗城以北之地。纵约千里,广约六七百里,于西南夷最为大国。其首邑濒牂柯江,当在今兴义、安顺间,牂柯江即今北盘江也。汉武帝建元、元鼎中,先后收其地立十余县,以分属犍为、牂柯二郡,复封其酋为王。国与郡县错处而并存,至成帝河平中犹未绝。其时既有夜郎国,又有牂柯都尉所治之夜郎县,核其地望,当在今平夷、宣威间。国与县相去约五六百里。夜郎国河平而后无闻,夜郎县沿至晋永嘉五年,立为夜郎郡治,领县四。江左宋、齐因之,梁大宝后荒废。唐世有三夜郎县:一属夷州,在今石阡县西南,武德四年置,贞观元年废。一为业州治,在今湖南晃县西北,贞观八年置,天宝元年更名峨山。一为珍州治,在今桐梓县北夜郎坝,贞观十六年置;后改珍州为夜郎郡,寻复曰珍州;元和三年州废,县属溱州;五代没于蛮;宋大观二年复置,仍日珍州,宣和二年废。自后州县不复有以夜郎命名者矣。

三、黔中

战国楚始置黔中郡于今湖北之清江流域,黔之义为黑,盖以其地阴晦少晴,天色常黑故也。秦因其名,而郡境大扩,北连汉中,有今川、鄂交界峡江两岸之地;东距云梦,南入蛮荒,有今湘西沅、澧二水之地;西据涪陵,有今川东南黔江流域之地,然与今贵州省境无涉。汉改黔中曰武陵,但有武陵山南今湘西沅、澧之地,山北则分别割属巴郡、南郡。自武帝经营西南夷,疆界渐辟,《汉书·地理志》武陵郡西界遂包有今贵州东部旧思南、思州、石阡、镇远、黎平诸府,杜佑《通典》等书径以此为秦黔中郡之故界,非也。黔中郡罢改后七百八十岁,北周复置黔州于今四川之彭水县。唐因之,置都督府及黔中道于州。都督府、督州时有增损,要以在今贵州东北部之务、充、庄、思、费、夷、播等州为主,黔中道辖兼有今川、鄂、湘、黔四省之境,而黔省居其大半,近世以黔或黔中为贵州省之别称,盖本于此。

(原载《益世报》1943年7月15日,《文史副刊》第三七期,署名禾子。后收入谭其骧《长水集》上册)

注:谭其骧(1911-1992),字季龙,浙江嘉善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1932年获燕京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为院士)。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42年任浙江大学(抗战时迁到贵州遵义)史地系教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