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说写作3:叙事与描写

 词语寄居者 2023-07-12 发布于浙江


胡说写作之叙事与描写

为什么我们总把“细节”和“描写”合在一起说,而不说“细节叙事”呢?因为叙事是时间思维,是在不停流动和发展的,它偏重于动态,注重隐藏和突出;而描写是空间思维,是相对静止的,它偏于静态,注重角度和次序。所以要把细节写好就应当在描写上用力,化叙事为描写,将叙事转化为画面。
很多同学一直弄不明白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这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叶圣陶在《文心》中分辨了记叙和描写的区别,他说:“单就游记来说,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如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这就是描写了。人家看了你的风景画就会感到你所感到的,所以,'描写’比'记叙’具有远胜的感染力。”可见,记叙和描写承担了不同的写作功能,要交代事情和人物的发展变化就用记叙,要描绘画面感染读者就用描写。
总之,记叙就是人和事随着时间流逝的呈现,描写就是刻画所见到或想到的相对静态的物象。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功能。
如何写好一件事?我们认为有三个要素:波折、细节、情绪。首先,叙事有了波折才能激发读者好奇心,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当事情不是按照人们心中预想的那样平稳发展,陡然出现情理中的“意外”转向另一面时,作者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了。“欧亨利式的结尾”正是这种叙事波折的典型体现。其次,叙事要生动当然离不开细节,在具体的细节中作者和读者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展现和体味文中人物在表情、言行背后的心绪变化,这是文章给予读者心理感受的难得片段,是文字的魅力所在。第三,要在叙事中加入作者或者叙事者的情绪,用情绪牵引读者的心情。叙事时融入作者的感受、想象和反思,就使叙事更加真切而丰富。
长于描写是好的写作者必备的技术条件,古人一直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描写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描写好呢?用一句话表述就是:把短时间用很长的篇幅来叙述,将动作拉长放慢来展示。当我们观察到某个需要描写的物象时,我们把它定格、延长、分解并加以特写,这就是描写的全部奥秘。通常的描写格式是:景象在什么地方,具有什么特征,展现什么状态,它像什么,让你想到了什么,能用什么来评价。如果把这个格式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描写就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的冲击了。因为,越能刺激人的想象,越能调动人的情感,描写就越生动。而诸如色彩、空间、形状、气味、冷暖等正是能刺激人体感觉的因素,所以描写中就常常出现与这些有关的语句。
我们往往认为描写就是要多加形容词描摹事物的外在样貌,实则不然,具体的描写是靠名词和动词承载物象和动态的,过多的形容词往往显得华而不实。
有时候,如果觉得描写不出来了,或者觉得这点儿描写还不够,我们就离开描写的主体去写周围事物的变化,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写不出的情况时,我就提醒说,“抬头看看窗外的树木和天空,再听一听是否有声音”,学生往往会心一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