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有黄马褂,唐宋明有什么?详解古代赐服制度!

 茶香飘万里 2023-07-12 发布于山西

赏赐在封建社会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是皇帝统驭臣属的重要手段,赏赐的对象极其广泛,不仅包括那些有血缘亲属关系的皇亲国戚,还有那些做出重大贡献的文臣武将,甚至有些积极生产的平民百姓也能获得赏赐。

赏赐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包括赐金银钱币、物品、宅田以及赐名、赐家庙、赐谥号等。在众多的赏赐物品中有一类是章服,就是服装和装饰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清朝的黄马褂。

清朝之黄马褂

黄马褂,顾名思义就是黄色的马褂。众所周知,马褂是满清女真族的传统服饰,它一般由“行袍”和“行褂”组成,行袍就是我们通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长袍,右裾下短一尺;行褂就是穿在长袍的外面,长只到股,袖只到肘的短褂。衣短是为了骑马方便,袖短则是为了射箭方便,所以称之为“马褂”。

所以黄马褂的不同之处只在于黄色,黄色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君权,在周代,黄色已经代表着天子,隋代以后,皇帝都要穿龙袍,黄色就成为了君王独有的颜色。因此黄马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皇帝亲临,想当年年羹尧被连贬18级,成了一介无官无品的杭州城守卫,但他身着黄马褂,依然能够用鼻孔看人。

黄马褂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任马褂”,清朝皇帝出巡有许多“内大臣”和“御前侍卫”随从,这些人全部都要穿“行褂”,史料记载,这些人所穿的行褂全部用明黄的绸缎或纱制成,没有花纹和彩袖。他们所穿的这种“行褂”就被称作“职任马褂”,满洲话又叫“秃山褂子”。说得通俗点,这种黄马褂是天子近侍的通用服装,不需要皇帝批准,任职即可穿,比如《清会典事例·侍卫处·仪制》中记载:“后扈前引大臣一二等侍卫升级新补者,岁于十二月行文内务府,……支领黄马褂。”

另一种是“赏穿黄马褂”,与“职任马褂”不同,后者是由于职务关系而穿的,如果职任解除,不做御前侍卫或内大臣,黄马褂就不能再穿。而“赏穿黄马褂”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它可以在一切庄重的场合穿。

“赏穿黄马褂”又分两种。一种是围猎时所赐,咸丰以前,清廷每年都要举行“木兰秋围”20天,这时在打猎时射得鹿的,或打猎期间进行射箭比赛夺魁的,一般都可得到御赐黄马褂。但是此种黄马褂只允许在行围或比武时穿,平时不能穿,违者一律以觊觎皇权罪论处。

还有一种才是真正的“赏穿黄马褂”。这种黄马褂主要用以奖赏有功的高级武将,有时也赐给统兵的文官。凡是得到的,任何时刻都可以穿。不过,这种黄马褂在道光以前很少见到,《东华录》记载,乾隆四十一年,所列赏功的方式还没有提到黄马褂。

在这种御赐黄马褂出现以前,清廷笼络武人的方式,不外“加巴图鲁勇号”、“赏戴花翎”、“赏赐世职”等。这些做法虽然使武者倍感荣耀,但相比御赐黄马褂,终少一份“顿成心腹”之感。因此这种黄马褂一出台,就被认为是无上荣耀之物。

而且这些赏穿黄马褂者还可以被载入史册。按清朝的规定,必要时,穿黄马褂的人可以见官大三级,文官看到要下轿、武官要下马。

乾隆时期的傅恒屡建奇功,可以说是历史上得黄马褂最多的人,有“得胜褂”之美名。

但要说清朝最出风头的黄马褂,当然要数李鸿章的那件了。

史料记载,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进行谈判。他在返回驿馆时,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行刺,脸部中枪,血染黄马褂。

李鸿章在意识模糊中仍不忘叮嘱随员将换下来带血的黄马褂保存好,不要洗掉血迹。嘱咐后,他长叹一声:“此血可以报国矣。”

但是后来,由于天平天国运动,慈禧封赏有功之臣,基本都御赐黄马褂,所以到了慈禧掌权时黄马褂已经泛滥成灾,《清史列传》记载,镇压太平军起义的将领,几乎很少没得过黄马褂的,甚至很低官阶的人也能得到。

按照物以稀为贵的标准来看,清末的黄马褂已经不能代表显赫的身份以及荣耀的象征了。

明朝之飞鱼服

一提到飞鱼服,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锦衣卫,其实并非只有锦衣卫才可身着飞鱼服。

飞鱼服是明代锦衣卫、大内太监常备服饰,也是明代赐服之一,只要蒙皇帝恩赐,文武百官,甚至平头百姓皆可穿着。

飞鱼服上有四爪飞鱼纹,飞鱼纹并不是会飞的鱼,而是一种龙首鱼身的动物,是皇帝幻想出来的生物,“飞鱼类蟒,亦有二角。所谓飞鱼纹,是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非真作飞鱼形。”

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常常赏赐飞鱼服给一些武将,虽说作为赏赐的飞鱼服除了飞鱼之外,并没有特殊的制式,但仍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所以,到了明中期,由于飞鱼服没有统一规制,也没有专门的制作机构,更没有识别系统来进行监管,所以许多有权有势的人开始私穿飞鱼服,甚至有人把飞鱼服制作的得像蟒袍,于是朝廷又严厉控制了百八年,至明末奢华之风又起,这时的大明已无力对民间的这种需求进行管制了,飞鱼服便又开始泛滥。

除了飞鱼服,明代还有几种更为珍贵的赐服:

第一种是蟒服,“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在明代,并不是只有皇亲国戚、异性王爷可以穿戴蟒服,锦衣卫指挥使、皇帝赏识的重臣,甚至一些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宦官都有机会得到蟒服,当然能够有资格穿蟒服的人,必须是皇帝信重之人,并且还必须由皇帝亲赐。

比如洪武朝学士罗复仁就曾受赐蟒服,据史料记载,他应该是明代第一个获赐蟒服的人。另外如大家熟悉的刘健、李东阳、徐阶、张居正等著名阁臣,都曾获赐蟒服。此外,自永乐十五年起,开始赐藩属国或者北地民族首领蟒服,正统年间也曾有过类似的恩赐。不过这也并非常制,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外国元首”或部落渠酋都能获得这样的恩赐。

另外一种是更为少见的斗牛服。

斗牛服并不是服饰上绣上牛的图样,而是与皇帝常穿的龙衮服相似,“蟒首牛角”,斗牛服并不轻易授予,一般为立有特殊功劳之人,才得天子赐服,因此它也是除蟒服之外,又一高品阶的专属服装,朝中一品大臣才能穿着。《明史·舆服志三》记载,斗牛服与蟒服、飞鱼服,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内,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

宋朝之金鱼袋

隋唐以前,官服颜色并无定制,比如秦朝尚黑,所以官服一般都是黑色,而且朝堂上的装潢也都是以黑色作为主调,就连秦朝的军旗都是黑色的。汉初承接秦制,尚黑色,所以官服也是清一色的黑。之后出来了个五行理论,确定汉朝国德为火,尚赤,于是在老三国里,高级官员也就穿赤色的朝服了,但这并不是定制,很多时候,汉朝,尤其是东汉初到中期是按季节换朝服颜色的。

隋炀帝时,确定紫衣、绯衣、绿衣、青衣为官服,唐时成为定制。宋初因袭隋唐制度,规定官阶至四品穿紫服,至六品穿绯服。

宋朝皇帝赐服的对象,就是那些官品较低不能穿紫服、绯服的人员。朝廷特赐紫、绯服,并配以相应的金、银鱼袋,以示恩宠。

宋代赐服主要依据功劳和年龄。功劳很好理解,年龄却是宋朝独有,比如宋徽宗、高宗时都举行过对高寿之人进行赐穿绯服的活动。

宋代赏赐紫服、绯服,最初范围较小,主要是对个别大臣的赏赐,后来获得恩赏的队伍逐步扩大,以至于宋哲宗时期,上朝的官员“衣紫、朱者极多。”

除此之外,宋代还赏赐鱼袋、革带。

最初鱼袋只是出入宫禁的符契,唐玄宗时规定,穿紫服、绯服的官员必须佩戴鱼袋,于是鱼袋成为章服制度的一部分。宋朝鱼袋内已不放置鱼符,只是在袋上用金银装饰为鱼形,垂挂在公服后面,用来表示尊卑和高下。

鱼袋一般为金、银质地,但也有玉制的。金鱼袋紫色衣称为“金紫”,银鱼袋绯色衣称为“银绯”,玉鱼不常见,仅被赐予亲王一级。官员一旦受赐鱼袋,将会十分荣耀。比如苏东坡在定州路安抚使任上曾被赐以银色鱼袋,生性低调的他也常佩戴身边。

不过,宋朝对赐服制度监管也不太严格,很多官员出京外任或作使臣时,经常借用比原先高一等的章服,史称“借紫”、“借绯”,以示荣耀。

宋朝革带制度很详细具体,有玉带、金带、银带、犀带的等级区分,更下的等级还包括铜、铁、角、石、墨玉一类,上面按规定都刻有花饰图案。

宋代官阶三品以上才可佩玉带,佩戴在公服上必须经过特许。宋代玉带大多赏赐给皇族的亲王,以及功高之人。金带的品类很多,而银带因制作价格低廉,赏赐范围更加广泛。至于更加贵重的通天犀带,一般仅赐给真正的高官显贵。

唐朝之章服制度

唐初制度尚不完备,车御服饰仍沿袭隋朝旧制,直到高祖武德四年颁布调整衣冠服饰之令文,这是自东汉明帝恢复“礼制”以来,所拟定的最系统的冠服制度,其中,五品以上佩鱼(龟)袋之紫绯常服为章服,是权利、地位的象征。因而赐服——由皇帝赐予官员的紫绯常服、玉金腰带、鱼(龟)袋等备受时人瞩目。

唐高宗时,由于服饰紊乱,百官士庶每每不依条令,因而曾二次重申: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

而配鱼袋在隋朝时已经形成制度,比如开皇九年规定,京官五品以上配铜鱼符。唐朝则经历了较大变化:武德元年,改铜鱼符为银鱼符;永徽二年,将退休后交回鱼符改为“五品以上有薨亡者,其随身鱼袋,不须追收”;武后时期,将佩鱼范围扩大至地方诸州长官,又因为“武”姓与“玄武”相合,改佩鱼为佩龟,并初次规定按品级不同分别用金银铜饰龟袋,三品用金,四品用银,五品用铜;唐中宗时,恢复佩鱼袋,并正式将鱼袋与服色相连,“著紫者金装,著绯者银装。”;玄宗朝首次将时间范围扩大至终身佩鱼。

至此,“致仕者佩鱼终身,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章服制度正式确立。

但是,由于赐服没有严格的考核程序,完全由皇帝个人主观意志所决定,所以盛唐以降,赐服无度,人不以朱紫为贵,“每朝会,朱紫满廷而少衣绿者,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

隋唐以前,并没有赐服这一说,只是在勋贵忠诚去世时,皇室给与相应的服饰赏赐,比如《汉书·霍光传》载:“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再如《后汉书·郑均传》记载:“以病乞骸骨,……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

这时的赐服,生者是没有机会穿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