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生之要义,即在于凝神

 天地精神往来 2023-07-12 发布于湖北

庄子《达生》篇,表达的是对生命的整体思考。达,通透,通达;生,生存,生命;达生,即通达生命。一个人怎样才算通达了生命呢?庄子在本篇给出了答案。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那就离“达生”不远矣!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庄子开篇即提出了自己对生命状态的理解:通晓生命真实情形的人,不去追求生命所不必要的东西;通晓生命实情的人,不去做对寿命无能为力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要想避免为了养身而操劳,便不如抛弃世俗之事;抛弃世俗之事就没有拖累;没有拖累就会心正气平;心正气平就能和大自然一同变化发展而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就接近大道了!“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为什么世事值得抛弃,而生命值得遗忘呢?因为抛弃世事就能让身体不操劳,遗忘生命就能让精神不亏损。

“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形体得到保全,精神复归凝聚,就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天地,是万物的父母;阴阳二气相合就能形成万物之体,阴阳二气的离散就又复归于物的原初。形体与精神都不亏损,这叫作能够随着自然变化而更新。精神修养到了极高处,反过来可以辅助大自然的化育。

庄子看重“全身葆真”,所以极力强调形体与精神的保有不亏损,在他看来,身心俱全的人,才能融于天地,汇聚天地之精华,同时回馈自然、化育万物。

列子和关尹的对话颇耐人寻味。列子向关尹请教至人无所不能的原因,关尹回答:“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这是持守纯和之气的结果,不属于智巧果敢之列。并且说,“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得此万物生化之理而又能穷尽此理之人,世俗之物哪能限定他呀!“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终始”,他将处在“无过无不及”的恰到好处的限度,而又冥合于循环无穷推陈出新之大道纲纪,逍遥于万物之始终。

也就是说,在庄子看来,一个人唯有持守纯和之气,才能精神高蹈、逍遥于世;唯有把持好一个度,才能让一切循环始终。

“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专一持守其自性,存养其精神,使德性与天道相合,以与创生万物之自然相通。“未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如果他能做到这样,他持守自然之道就完备无缺,其精神就没有空隙,外物又从何而入侵心灵呢?

庄子始终相信,自我修炼直至精神不断完善与升华,终将抵御外物的各种入侵,从而让自己与宇宙与自然相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不去开启人的智巧,而去开启人的自性。开启人的自性就能培养好的道德,开启人的智巧就会产生贼害之心。不满足于对自性的修养而持之以恒,也不忽略对天理的认识,这样的人就近于按本性行事了。

所谓“智巧”,其实就是看上去似乎聪明的、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拥有它必然会戕害一个人的本性,让他对周围对自然对他人心生贼害;而“自性”的光辉,却是纯和、升腾而又圆满的走向,与个体与周遭与宇宙相和谐。

庄子借助痀偻承蜩的寓言,是为了得出结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即用心专一,精神凝聚,佝偻丈人就是凭借这一点将一件平常之事做到了极致。 津人操舟的故事,则告诫人们:“而有所持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因为有所患得患失就会注重身外之物,而凡是注重身外之物的人,他的内心必然笨拙。

比起关注外物,庄子更希望人们关注内心的修炼。

田开之与周威公的对话,意味深长,足以对现代人构成警戒。单豹只注意了“养神”而不注意“养形”、张毅则只注意“养形”而不注意“养神”,他俩最终都早早丧生。由此看来,一个人的生命进程中,既要注意养神,又要注意养形;既要养内,又要养外,才能更好地“全身葆真”。“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养生就像牧羊,哪一点跟不上了就督促一下。最终做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不要过分深藏,不要过分显露,像枯木一样立于中道。

这样的养身,其实就含有道家“均”的思想,均衡,平衡,符合天道能量守恒定律。

“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荚之中”,如果真是为猪谋划,就不如将它放置在猪圈里,让它以糟糠为食更好,根本不用特地花三个月的时间用精料饲养它,还要特地作十日戒三日斋,并铺上白茅草,以及使用雕花的器物。“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何也?”为猪谋划而要抛弃的,自己为自己谋划反而要取用,与猪所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对于猪而言,它只要在猪圈中以糟糠为食即可,根本不需要精料,而白茅草与雕花器物对于它而言根本无视,如果为它考虑,就让它自由以享受糟糠就可以了。同理,对于同样是自然中的个体,一个人维持生活所需其实并不多,很多外物对于他的生命而言,其实都仅仅是累赘而已,如果拼命追求这些多余的累赘之物,因此而过上沉重而压力巨大的生活,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对猪而言毫无意义的外物,对人而言亦同样如此啊!

桓公认定自己撞了鬼,非常不吉利,由此患上心病一病不起,皇子对他说:“见之者殆乎霸”,由此预知,见到这种怪物的人大概可以做霸主。桓公一听此话,病一下子就好了。由此可见,心病尚需心来医,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心的力量之大,每日心之所想,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心念之力大矣!所谓心病,所谓心想事成,都可以看出“心念”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

一个人自然应该充分滋养心灵,然后调动心力,让自己的生命长久而快乐,而不是依靠心外之物。外物只可驾御,不可依赖。

呆若木鸡的寓言,等到鸡到达“望之似木鸡矣”的状态,便“其德全矣!”

那就会无往而不胜。这是告诉我们,精神安定、专注于一、不动不惊时,便是个体最强大的时候。

一个人的心处于宁静专注的状态,便会产生强大的定力与气场,于是心念所动处,自然会吸引宇宙中更多能量,完成能量递增。

而“一丈夫”能在“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的地方自如地畅游,是因为其“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安于水上生活而久习成性,就成了习性;自然而然就那样做了,而不知为什么要那样做,成年后就顺其自然。

这是要说,一个人要遵循从小养成的习性,顺其自然,就是最安全自由的活法。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出生的环境不同,因此所养成的习性也有很大差异,长大后如果能不为社会所干扰,始终遵循自己的习性而活,顺其自然,安于一切,自然便会拥有内心怡然、轻松舒适的生活。

梓庆削木的寓言故事,讲的是梓庆为了做出最逼真的工艺品,“必齐以静心”,几天斋戒。然后才能“其巧专而外骨消”,专心致志于制作技巧而把外界的扰乱全部排除。再“入山林,观天性”,最终“则以天合一,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这是以己之天性与木之天性相合,器物之所以如同鬼神所造,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这个故事看似仿佛是在讲手工制作,只有专注于一事,凝神静气,便能创造出如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其实,这只是浅表的意思。其更深层的内涵在于,告诉我们:专注静心能使内心意念与宇宙自然相接,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而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只是其附带产物而已。

东野稷对自己的驾御能力非常自信,“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但是颜阖遇见他后,就马上预言说“稷之马将败”,那是因为“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他的马已经精疲力尽了,东野稷还在拼命使唤它。由此,得出结论:“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忘掉脚的大小,什么鞋子都合适;忘记腰的粗细,什么带子都合适;忘记了是非,心无所不适;持守自性,不迁变,与外物交接无不适应。本来自性是与外物相适应的,而要达到无所不适应,就应该忘记为了适应而适应。

这是在说,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是也。庄子竭力反对刻意与强求,认为凡是刻意与强求得来的成功,都不会长久,注定最终会失败。而顺应内心,与自性相适应,或者说让自性不要刻意与外物相适应,一切顺其自然,如此水到渠成而来的成功,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篇末以鲁国贤人子扁庆子点化孙休的故事作结。孙休自以为聪明,但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总是时运不佳,但扁子却指出他的问题所在:过分自恃而总要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结果处处碰壁。扁子以鸟为喻,不能“以己养养鸟”,而要“以鸟养养鸟”,也就是说,不要用自以为是的养鸟方式来养鸟,而要用让鸟感到舒服的方式来养鸟。但扁子最终却还是觉得自己这样要求孙休,似乎对他也是要求太高了,他不一定能领会,反而自己可能也是自以为是了。“今休,颎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以若载鼷以车马,乐鷃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现今这位孙休,是位只有一孔之见孤陋寡闻之人,我告诉他至人之德,就好像用马车去装载鼹鼠,用钟鼓去娱乐小鸟一样,他又怎么能不受惊吓呢!

过分自恃,显得用力过猛,便与周遭格格不入,必然受到外力的强硬抵抗,导致自我消耗透支而一无所获。然而,一个如孙休一样的愚者,纵然遇上如扁庆子一样的智者点化,很可能始终执迷不悟,却相反会怨天尤人。

《庄子·外篇·达生》全篇告诉我们,“弃世”就能“无累”,就能“形全精复”,“与天为一”。而要做到真正的“弃世”,那就要在内心持守纯和之气,学会养神,学会凝神,以忘却外物,以天人合一。养生,既要“养其内”,又要“养其外”,两者缺一不可,最好是一切习以成性,将自我与外界融合成一体,不内变,不外从,不耗神,不竭劳,忘却自我,忘却外物,无所不适,自养其养。

凝神,一志,这才是生命最通达的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