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安康有钟馗

 笑溜达 2023-07-12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

       钟馗图的出现由来以及,据《唐逸史》一书记载,钟馗本是终南山一介书生,但因为长得丑而被唐明皇取消了殿试资格,一怒之下撞死在殿下的石阶上,后来一次唐明皇生病,迷迷糊糊梦见钟馗捉鬼,一问之下了解了钟馗的身世,醒来后立即病愈,于是就命宫廷画家吴道子将钟馗捉鬼画下里挂在宫中驱鬼辟邪。早期的钟馗图一般都是在春节期间成为一种年俗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这种年俗文化随着历史的演进,最终从皇宫走向民间,特别是在明清之际更是在民间风靡一时,越来越“接地气”地走向世俗化,各种形态各异充满人间烟火味的钟馗形象在民间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妇孺皆知的图腾。

      钟馗,他的主要职能是捉鬼。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雍州终南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图片

        钟馗捉鬼是中国民间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画中的钟馗威严狰狞,持剑斜顾,忽之欲出,取其辟邪驱鬼之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图片

        本来钟馗与端午节井水不犯河水,民间的端午节一般也只是悬挂张天师的像但钟馗的诞生和他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使命,却与端午节这一“恶月恶日”的定位正好具有一种相生相克的意味,于是钟馗理所当然地能者多劳,不辞辛苦地在端午节这一天担负起驱魔辟邪的重任。据相关地方性史料记载,如清代康熙年间《海宁县志》:“五月五为'天中节’。……各家贴符于堂,或悬真人、钟馗像以辟邪。”这是最早记录这一习俗的文献。而清代道光间苏州文士顾禄所著的反映苏州一代节令习俗的《清嘉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则知古人以除夕,今人以端五,其用亦自不同俗。……杭俗钟进士画像端午悬之以逐疫。诗云:“进士头衔亦恼公,怒髯皤腹画难工。终南捷径谁先到,按剑输君作鬼雄。”《江震志》云:“五日堂中悬钟馗画象,谓旧俗所未有。”

图片

    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端午悬挂钟馗的主要目的就是驱疫辟邪,这与端午节挂他天师像和挂艾草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的目的一致,“双剑合璧”,互为表里,从精神和物质层面上给这一美好的愿望上了“双保险”。

     不过,这些地方性史料语焉不详,而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钟馗图更可以看出午日钟馗这一题材在明代就出现过,比如明代钱榖《午日钟馗图》据传就是为端午节所作,不过这幅画上没有题跋。而最明显的一个例证就是明代陈洪绶的《蒲觞钟馗》,上面的题跋中明明白白地写道:乙酉端阳,老莲陈洪绶为柳塘王盟兄画于青藤书屋,劝蒲觞也。

图片      端午悬挂钟馗像成了部分地区民间最习以为常的做法,而端午节画钟馗也是许多画家乐此不疲的创作题材之一,据说高其佩每年的端午节期间都要创作一幅钟馗图,而且还首创了以朱笔画钟馗图这一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辟邪想象力的图样,而后比如清代后期的任颐以及近现代的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等人也创作了不少这样的钟馗图。

图片

龚开 中山出游图 佛历尔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蒲觞钟馗》 陈洪绶

图片

明 钱榖《午日钟馗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罗聘 《醉钟馗图》

图片

罗聘 钟馗醉酒图

图片

《钟馗醉酒》 罗聘

图片金农 《醉钟馗图》

图片

金农


图片

李方膺 《风雨钟馗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其佩 《怒容钟馗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任颐《钟进士斩鬼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可染 

图片

李可染 《丑钟馗图》


      有关钟馗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钟馗嫁妹”等。在汉族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门口,希望驱逐邪恶,获得平安。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南宋画家龚开所作的《钟馗嫁妹图》是此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画面为长卷构图,钟馗与其妹乘坐撵轿位于画面正中,小鬼前呼后拥分布在他们周围。各小鬼手中拿着各种嫁妆,肩挑手提,十分热闹。特别是画面中的女鬼,面部胭脂以墨代朱,显得诙谐有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钟馗嫁妹》龚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