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兴宗朱标4-朱标真实性格探寻与假如朱标没有早亡之畅想。

 省愚杂谈 2023-07-12 发布于四川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9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8分钟)

合集内的前四集,引言篇为您列举了朱标的影视剧形象,接下来的三集又分别以史实记载为基础,论述了朱标这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受到极高规格培养的太子的青少年时期、监国时期与朱标之死。

不得不承认一点,朱标的过早离去,完全更改了明朝历史的走向,这仿佛就如蝴蝶效应一般影响我们历史发展几百年甚至是更长久。

成竹在胸

从如今的史书里去挖掘细节,几乎所有能见到的版本都会毫不犹豫地夸赞朱标的仁慈与身为长兄的使命感。但是,有一点我们是不能忽视的。“洪武十年后,各政事奏令均先由太子处分,再呈上太祖”,也即是从洪武十年(1377年)开始,所有的政令都由朱标认可在先才有朱元璋的拍板在后。那么自这一年起,明朝早期的走势是否发生过实质性的改变呢?另一个角度思考,假如1392年没有那一场伤风感冒,朱标不至于如此这般早亡,那么后续的历史走向又会如何呢?

今日,我们再度启航,用现实主义色彩的细节探究与浪漫主义色彩的思考畅想,结束“史上最牛太子”-朱标的合集。

·1377年之后

首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公元1377年之后,22周岁的朱标正式拥有对于一切政事的初判权。这一点,是他那大杀四方的四弟朱棣完全不可比拟,也完全无法想象的。

22岁的朱标便开始接受治理天下的训练,并且这样的训练实质上也赋予了朱标极大的自主权。

然而我们仔细分析史料,1377年之后至1390年,都发生了哪些能够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件?

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太祖北伐,锦衣卫与督查院设立……

罕见剧照

上面一句最终不得不使用“省略号”以结尾,因为突然发现若要列举,那么要写的内容着实太多。尚未完全列举结束的情况下,仔细阅读,就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说这些大事件均由史书所讲,先由太子朱标初判方向,随后由皇帝朱元璋拍板,那么一些史书中所书写的:

“太子朱标温文儒雅,政见常与其父相左……此导致其父子二人关系偶显紧张。”

这样的桥段就很难与事实匹配。

本质上讲,朱元璋内心中嫡长子具有第一顺位继承的宗法制度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并不是朱元璋选择了朱标了,而是朱元璋认定这位嫡长子之后,着力进行培养,那么需要培养成什么样子呢?当然是按照自己的模板所谓“依葫芦画瓢”。所以更进一步推导,太子监国时期的朱标,就是一位“小朱元璋”。

所以朱标真是一位仁慈的储君?那么就要看您如何定义“仁慈”,如果说对于自己的弟弟们,朱标这位长兄固然是仁慈在心,朱标曾经多次救各位弟弟于危难之中。朱元璋发达之后,儿子们自然是在安逸与舒适中成长,自然就会有那“纨绔子弟”固有的特性。闯出祸端的同时,也自然会让年轻时受尽磨难的朱元璋一言难尽。所以,收拾起这群不听话的儿子,对于朱元璋来说几乎已成为家常便饭。

次子朱樉,三子朱棡,五子朱橚先后都受到过极为严厉的责罚,相关的故事可参阅省愚在《明朝藩王选讲》中的讲述。这里唯独少了老四朱棣,也不知是不是成祖皇帝后来执牛耳后改弦更张抹去了历史的细节。总之,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弟弟们犯了错,最终都是朱标出面摆平。

所以,您如果要说朱标是一位仁慈在心的太子,私以为此话应该加上一些定语更加合适。朱标对待自己的弟弟们,那必然是仁慈在心,必然是拯救于崩溃的边缘。那么他对于明初的功臣们是否仁慈在心呢?下一段详述。

·大案中的朱标身影

首先给大家承诺一件事。由于之前的《省愚说明帝》系列,属于鄙人创作历史类图文的初期,对于明太祖朱元璋这样跨越史诗一般的人物也基本上属于泛泛而谈,所以,将来我们一定会抽时间详述明初洪武年间这些大事件。所以即将要提及的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以后都会在《四十岁后的朱元璋》系列里为大家详述。

所以这也就不言而喻了,1377年之后,所有涉及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大案,虽说如今很难找到朱标的痕迹,却几乎可以从逻辑上判断,朱标内心中所谓的“家天下”思想,让其不得不首肯每一次的清除异己的行为。

所以咱们可以看看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这些牵扯数多的案件里,几乎也找不到朱标说半个“不”字的记录。本质上讲,朱标也不可能说“不”字。

更而甚之,我们也能够想象,虽说“蓝玉案”发生在朱标亡故后的第二年。然而,基于事件的本身判断,假如朱标能够撑到自己彻底说了算的时代,他也很难留下这位太子妃娘家舅舅。没错,蓝玉是太子妃常氏的舅舅,常遇春的小舅子。

蓝玉剧照

所以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似乎可以考虑一番,虽说朱标本质上讲并未和朱元璋有太大的区别,那么史书又为何去强调朱标的仁慈呢?所谓“不同的读者,终有不同的观点”,省愚在此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或者私信留下您的看法。鄙人抛砖引玉的认为,无非还是两点:

1.以所谓朱标的仁慈强行衬托朱元璋的残暴,这在修撰《明史》的康雍乾时代属于正确的态度;

2.朱标早亡,死无对证,瞎写而已,你奈我何?

·假如朱标没有早亡朱棣还敢造反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几乎都能够对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进行发声,进行评论,都能讲述自我内心里的事件感官。所以,最近几年,本段落章回题目所提之问题,便时常能出现在网络论坛与自媒体的纷纷扰扰中。

对啊,假如朱标没有早亡朱棣还敢造反吗?

顺势而为,今天,我们也来将此话题畅想一番。在畅想的同时,可以把此话题更进一步升华,“假如朱标没有早亡,明初的历史走向会怎样?”

首先,我们假如朱标能够存活到朱元璋驾崩之后,并且身体健康,那么他肯定会顺利的继承帝位。

其次,蓝玉肯定不会再1393年以那样的方式成为史书中的过客,或许到了朱标做皇帝的时期,蓝玉更加居功自傲,由此可见他也很难得到善终,无非就是早十年或者晚十年的问题。

第三,朱标可能会很好地解决继承人的问题,着力培养真正的嫡出的第三子朱允熥,而不是庶出的次子朱允炆。换言之,虽说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在原配太子妃常氏薨逝后被扶正,但是朱标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常氏所生的朱允熥,由此也能够得到淮西武将集团更大的支持。

再者,明朝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迁都西安。可不敢小觑这一个细节,如若明朝真的迁都西安,那么对于未来走势的影响可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了。

又者,朱标在弟弟面前的绝对威信,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地完成削藩。朱标的削藩,不会削夺弟弟们的爵位,不至于发生其十二弟湘王朱柏那般被侄子建文帝逼迫得纵火自焚的情景。过分疼爱弟弟们的朱标会以自己的威信立于当朝的背景下,让各位身为藩王的弟弟安安静静地在自己藩国里当王爷,真正做到勤王,巩固边防。

第六,朱标可能会反思洪武中期开始对于功臣的大量屠戮造成的影响,转而思忖一个国家应该具有的正确导向……这一点似乎就足够的开放了,因为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您我也很难去锻造细节。

最后,朱棣还敢造反吗?您还别说朱标没有早亡,哪怕朱雄英没有夭折,朱棣都不敢造反。那样的话,燕王支系将世代守卫北方,成为明朝北方重要的边防势力,保卫国家,舍我其谁。

鄙人将上述七点假设使用颜色标注,换言之,这纯属于对于历史不可更改情况下的假想。如果有叙述不恰当之处,还请诸位能够指正。

综上所述,对于朱标故事讲述的合集到此结束。还请各位朋友给予指正,对于后续的内容,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