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东医院一号楼

 上海步行者 2023-07-12 发布于上海

华东医院一号楼前身是建于1926年的宏恩医院,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独立执业后的第一个重要作品、上海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邬达克原名拉斯洛·胡杰茨,出生在拜斯泰采巴尼亚,那是奥匈帝国的领土,父亲是斯洛伐克人,母亲则有匈牙利血统,今年是邬达克诞辰130周年,邬达克也是一个传奇,他于1918年深秋,由一战战场一路逃亡,抵达中国上海,29年间成长为影响上海城市面貌的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期间设计建成超过100个栋建筑,其中50栋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除了上海著名的武康大楼外,还有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息焉堂、孙科别墅等100多栋单体建筑都属于他的作品,国际饭店更是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整幢大楼的建筑平面呈“工”字形状,由南面、北面、连接面组成。南面为病房主用楼,北面为医务主用楼,南面与北面之间由长18米、宽10.5米的连接楼联通。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高五层,局部六层。

1号楼(南楼)于1926年建造后,即作为一所供外国人及少数华人诊治与疗养的慈善医院,称为宏恩医院。1950年10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宏恩医院;1951年8月,正式成立华东医院,主要担负华东及上海市局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以及外宾的医疗保健任务,行政关系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1954年行政隶属关系变更为上海市卫生局直属单位;2006年8月行政隶属关系变更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直属单位。2006年12月华东医院作为复旦大学“非隶属关系”的附属医院,另冠名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这是一号楼的北楼。

这是一号楼南楼西侧的北立面。

与花园相连的入口平台采用两层高的科林斯双柱式,形成浅门廊,柱间设阳台。
南楼的建筑底层为连续券柱拱廊。

南楼西侧立面。
南立面中央大厅入口是整个建筑的主题所在。入口前的踏步平台上1排6组双柱式立柱,高8米,顶部为锦杯造型。入口有5扇高3.5米、宽1.8米的圆拱大门,并配有落地玻璃窗,门间的立柱与平台上的立柱前后构成叠柱形式。2~5层各自形成敞廊式阳台。

这是手机0.5倍的广角拍摄。而二层所饰的三角形窗楣,既与顶部山花呼应,又与底层拱券形成对比,使整个立面构图在统一中富有变化。

“宏恩医院”外立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南向主立面作竖向三段式构图,其东西两翼对称均衡。并且宏恩医院是当时上海第一个采用中央空调的医院,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
院内还有绿地和花园,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雅。

这是底层的中央大厅,占2层高度,高约8米。大厅左侧墙壁的中间部位嵌置了一个雕饰精美的壁炉,大厅地坪铺有黑白花纹的大理石。
岁月流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可建筑尤在,故事仍存。

华东医院的大门开在延安西路221号,其地位相当于北京的301医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