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要什么

 一线飞扬 2023-07-13 发布于江西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暑期陪孩子游杭州,主要想带孩子去参观西湖和京杭大运河。女儿学了多年画画,妻子建议到中国美术学院去看看。妻子学美术出身,当年很想到杭州来深造,无奈受家庭因素影响,最终未能成行。

我们到达中国美术学院时,学校已经放假,外人不能入内。女儿说,既然不能进去,那就在门口拍一张照吧。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既要有手上技能的训练,也应有内心文化的积淀,同时还需要有形式上的敬畏之心。中国美术学院旁边的美术馆二楼正在举办秦大虎的个人画展,一楼的圆厅展出的是诸乐三先生诞辰120周年艺术展《芳华长抱四时春》。从艺术展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诸乐三先生的艺术成长史,也看到中国美院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史。

诸乐三先生早年学医,与鲁迅先生一样,为了唤醒民众,弃医从艺,师从于吴昌硕老先生,在诗、书、画、印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吴昌硕老先生曾告诫诸乐三,作画要平中求奇、要有我、要无墨处用功夫,在吴昌硕的指导下,诸乐三的作品清奇隽秀,令人回味无穷。

其实,吴先生对作画的要求也可成为我们为文、为人的准则。为人者,也应在人不知晓处下苦功夫,否则即使有高人指点声名鹊起,也会因为积淀不足,难以驾驭,而只能成为一时的网红。同时,为人也应目中有人,有我有他、有血有肉,否则成就再大,也只能孤芳自赏,不受待见。再者,生活本身平淡无奇,要想在事业上为人所知,也需平中求奇,有创新精神,实现差异化竞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出奇才能出众,只有出众才能获得更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为文者,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里既要见江湖又要见众生,否则文字再美也只是一件花衣裳,初看有味,复看寡然。当然,码字本是一件苦差事,要想做好,勤学苦练是唯一的捷径,只有像剑客一样,每日勤加练习,才能做到人剑合一,出神入化,刺、挑、劈、挥皆在股掌之间。

诸乐三勤学善思,又得吴昌硕老先生高人指点,起点很高、格局又大,江湖地位自然不在话下。他与潘天寿、吴茀之并称为“浙美三老”,奠定了浙江美院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令人称道的是,三老在美院共事,合作频次高,每每合作,各自收敛个人风格,使作品整体特别和谐,为美学界树立了为艺、为人的典范。

大学之大,在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美学之美,在于大师艺德及学风之美。当大部分人还在为五斗米而烦恼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在为风气的转变、为行业的发展、为民族的复兴而脚踏实地、无问西东,沉醉其中并找寻到事业的基点和人生的乐趣。不能不说他们是幸福的人。

人到中年,已经到了一个回头看的年纪。昨天和大学同学一起吃饭,聊到人到中年的艰难。大家一致认为,身边混得还好的人,往往是那些潜心于业务的人,十多年如一日做一件事,虽然没有做到炉火纯青,但一般人也只能望其项背,不仅越干越有味道,而且还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那些一心想赚快钱的人,三年疫情后,很多人则被打回了原型。

金钱只是能量存续的一种方式,能量的流动遵循等价、等量交换的原则。要想获得足够的财富,必须要有充分的积淀和准备。生意人必须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且拥有良好体验的产品,手艺人则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只有做到为他人创造不可替代且高附加值的价值,才会被好好买单。

从这个逻辑来看,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能赚回多少钱,似乎一目了然。以钱为唯一目的的追求,很容易培养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事为主要追求的人,或许才是一个活生生、充满层次感的人。(文/肖扬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