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子涵 | 满屏风动古今情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7-13 发布于浙江




满屏风动古今情




文/徐子涵

蓦然一梦,沧海情深;转瞬永远,大漠孤烟。苍茫无际的戈壁上黄沙漫漫,唯丝路驼铃的脆响绵延不绝。自古以来: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故而将这片梦开始的地方命名为——“敦煌”。
       
而江西,是陶之源,稻之祖,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赣鄱大地,拥有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开宗立派的宗教文化以及影响深远的戏曲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青铜制作和稻作起源中心区。唐代诗人王勃的一句“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

       
西北与江南,因地理和文化所产生的差异,时至今日依然明显,若不是江西博物馆举办的“釉见敦煌”展览活动,我们恐怕无法将壁画与陶瓷,也就是敦煌与景德镇联系在一起。
       
敦煌壁画斑驳灿烂于泥土之上,是人们绘就在泥壁上的信仰,传递崇高苦难的情感回声;成形于泥土的景德镇陶瓷则将平凡的世界演绎成一幕幕日常神话,于泥坯中轮转着老百姓的生活日用。在两地不同观念基础之上的劳作将其对于宇宙、宗教、生活的无尽想象通过泥土固化,进而成为历史图景,蕴含世代工匠生生不息的向上心声。
       
莫高窟作为一个特殊道场,经由时间洗礼,其空间功能早已溢出了单纯的宗教信仰之所,进而转化成文化朝圣之地。敦煌壁画保存着丰富的绘画题材、叙事结构、工艺技法、色彩秘诀及观念表达,与之相关的经史哲理、神话意象、宗教故事、山水风物、花草鸟兽、人鬼百态、世间万象等超凡想象和现实景观,成为了解中国佛教美术及中华文明史进程的重要资料来源,从其开凿修建、使用至繁盛、沉寂而今又重现光辉,历经岁月磨砺。数字敦煌及图像数据库的建设,为这一巨大文化宝藏免遭消失并使之文明传续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以色釉瓷画语言对话敦煌,是对“泥土”材料的特殊礼敬,也是对敦煌历史图像的神圣阅读。经由炉火的“敦煌复制”超越了复制本身,包括图像原典以及因时间“天造”的残缺,在高温色釉中融化为不可预期的“新敦煌遗迹”,人工与天工从未如此默契,虔敬、意志、能量向着光明处汇聚,“釉见敦煌”实践恰似一种文化自觉,般若自在,无往无来。
       
景德镇窑火将看似无光的颜料、泥土和约略仿佛的敦煌印象融汇在一起,不同于纸本临摹,也有别于壁画“无差别”复制,高温色釉强化了材料自身的属性,其图绘、烧造结果有赖于实践者对材料的经验预判,以及源自于敦煌图像原典的审美和细节取舍、归纳、改编等能力,在类似“转译”的过程中完成敦煌壁画的观看和想象,既是对不可控的预期,更是关联艺术家感知力的培育和体认……
       
当我听完专业解说后,再静静地注目凝视江西博物馆内墙上复刻着的、莫高窟壁面内容的瓷画,仿佛穿越遥远的时空,在与那座远隔千里的文化宝库,进行心灵深处的私语对话。

       
尽管当时的工匠使用了红色的朱砂、黄色的雌黄、蓝色的青金石和白色的云母等矿物质作为颜料,可画中的塑像历经时间的剥蚀与岁月之风化,色彩也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斑驳和残损。然而这些或静默沉思、或专注说法的佛陀,还是一如当初地敛目低眉,波澜不惊的眼神里,平和出某种超脱轮回的坦然释怀。这是对滚滚红尘里是非纠缠的潇洒放下,更是抛却了个人之情爱达到了超我的化境,至于他们那心系天下的胸怀中,早已深深扎固进了慈悲的根……
       
我的目光紧紧追随色釉流淌的瓷画,渐渐逼近那场悠然寰宇的舞梦。在千秋寂寞的极乐氛围中,反持琵琶的飞天乐伎,拥有婀娜的身姿,如蝴蝶般灵动翩跹,高高耸峙的双发髻、姣美鲜妍的如花玉颜,以及别具异域风情的锦绣服饰,在快速回旋之际,炫彩的丝带于某一刹那迎风飘舞。素手调琴,齐齐欢奏出来自宇宙深处的天籁乐音,令人闻之欲醉。高度凝练到神秘虚幻的美感从中扑面而来,犹如惊鸿一瞥般,让观者无不见之莫忘。

       
触摸着历史脉搏的心跳,我仿佛真的置身于日出日落里的斧凿声声。其实,每一幅美到惊心动魄的画面背后,都藏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隐秘传奇。而那些平凡得像蝼蚁的作画者,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只遗留下伟大的匠心画作,成为不朽的传世瑰宝。曾经为了这些壁画呕心沥血、耗尽青春甚至付出一生的画匠,若能够通过时光隧道来到现代,亲眼目睹一辈子籍籍无名的自己,却能为后世子孙留存下如此宝贵丰厚的艺术遗产,应该也会异常的快慰激动吧……
       
从“敦煌印象”到“釉见敦煌”,实践者历经数年之功,在研习中拓展并重新演绎传统经典,为历史中的敦煌母题注入了新的时代观念与文化意涵,也为瓷画材料实践以及敦煌作为伟大传统文化遗产如何得以持久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
       
“釉见敦煌”力图重建一个与敦煌原典相仿佛的理想国,既有追逐历史记忆的情怀与执念,也平添了来自于21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工作者的活力及其新社会图景!

作者简介

徐子涵

徐子涵:00后,爱好写作,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首届“浙江省校园作文大赛”大学组二等奖,2023年度宁海县“春之文”雁苍山诗词征集活动优秀奖。作品散见于《参花》《文学天地》《文学少年》杂志;《钱江晚报》《宁波晚报》《今日宁海》报刊以及人民作家网、人民资讯网、搜狐网、腾讯网、满分作文网、看宁海APP等各类媒介。余生很长,请多赐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