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克诚的遗憾:去得早干得多又能打,为何落选四野四大兵团司令

 莫为天下先 2023-07-13 发布于湖南
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号称百万大的四野共编为四大兵团,兵团司令人选备受关注。
一、四野四大兵团司令
兵团虽说不是新事物,但作为常设指挥机构,是1949年初的一件大事。兵团司令下辖三到四个军,指挥权限极大,手下兵力可达12到15万人,像四野这种兵员极其雄厚的野战军,兵团甚至可以庞大到16、17万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指挥如此强大的兵力,对绝大多数解放军官兵来说都是终生可望不可即光荣与梦想。
四大兵团司令名单公布之后,其实是有一点点争议的。
四野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下辖40、45、46军。
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下辖38、47、49军。
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下辖39、41、42军。
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下辖43、44、48军和两广纵队。
这四位都是从什么位置上来的呢?我们有必要简单分析一下,否则不易对比。
萧劲光是这四位中资历最高的,红军时期当过军长、军政委。抗战时期当过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给贺龙、徐向前都当过副手。挺进东北时,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内容图片
东北最危险的时候,萧劲光坐镇南满,是南满的军事负责人,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役,萧劲光可谓南满军区的定心丸,与陈云力挽狂澜,保住了只剩几十公里纵深的最后的根据地。可以说,没有南满,东北我军就将失去一臂,解放东北的进程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萧劲光在辽沈战役中担任东野第一兵团司令员,独力解放长春。他的地位,在东北是无可撼动的。
程子华自红军时代就是一员骁将,红军时代也当过军长。奠定其在四野地位的,实际上是抗战时期在晋察冀当分局代理书记和代理司令员,隐然可视作聂帅的副手。加入东北序列后,又当了二级军区司令,这也稳稳是兵团司令的胚子。所以后来东野入关,程子华得以出任先遣兵团司令,为当正式兵团司令打下了基础。
程将军资历、战功都没得说,只可惜后来命运变幻莫测,早早离开军队,到地方工作,没能参加1955年大授衔。否则也是大将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刘亚楼就不必多说了,东北林罗刘,长期与林罗并称,可见其水平。解放天津时,受命独力指挥20多万人包围天津,只用33小时解决战斗。后来还未完全解放大陆,就被毛主席亲自点将,去当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刘将军对比四野系统的老将们,唯一欠缺的就是资历稍浅,红军时代只做到师政委。
全面抗战期间也基本不在,这是他履历中另一大不足。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刘上将天资之高,应了古人那句老话,大丈夫如锥处囊中,其末立现。越是在残酷激烈的战争年代,他这样的军事天才越会早早展露才华。
邓华上将资历更浅一些,长征前只做到团政委,到陕北后升为师政委。这和萧大将、程子华都不可同日而语。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时,他是44军军长。解放天津时受命指挥东集团作战,后来到1949年5月擢升为兵团司令员。
邓华上将的天赋,在我看来不亚于刘亚楼。他极善于钻研,打仗非常有脑子,非常善于适应新情况,能够准确地预判形势。后来在朝鲜战场辅佐彭总,彭总回国后担任志愿军代司令,指挥能力几可与彭总在时媲美。
这几位兵团司令,从战功、天分来说,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我们说,选择兵团司令,不只看战功和天赋和本事,也要非常注重资历。
本文的主角黄克诚大将,综合看这几个方面,是完全不输于上述几位的。为啥他却落选兵团司令员了呢?
二、黄克诚的爆脾气
有人也许会说,黄克诚功高位重,可能已经不需要当兵团司令了,相当于四野领导人。这话单从黄老个人身上理解或许有一定道理,但纵向一对比,问题就出来了。
黄克诚进东北在1945年底,率新四军三师3万余人千里挺进东北,一无接济二无根据地,到东北后几乎从零开始,开创之功无人能比。后来黄克诚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局西满分局书记,后来又当上了东野副司令兼后勤司令,确实位置比较高,但是高到不需要当兵团司令了吗。
对比一下萧劲光,问题就出来了。萧劲光的位置不比黄克诚低,东联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只在黄克诚之上,不在其下。1955年新中国大授衔,萧劲光、黄克诚同为大将,萧劲光能当兵团司令,为啥没让黄克诚也当兵团司令?
内容图片
所以说,这其中绝非平湖无波,背后绝对有一些讲究。
我们首先从黄克诚的行事风格上略作分析。
黄克诚是忠直骾介之士,不平则鸣,一贯不怎么讲究说话办事的方式方法,有意见直接提,甚至经常越级给中央反映意见。比较著名的是,1937年红军接收改编,成为八路军,为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局,被迫按国民党要求取消了政委制。黄克诚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发现军中不设政委有极大弊端,当即直接上书毛主席请求恢复之。
1945年9月挺进东北,黄克诚屡屡向华中局有关领导强烈建议速发大兵支援山东部队。遭小饶同学无视后,直接发电给延安,强烈建议向东北再多派部队。毛主席复电同意,黄克诚便率新四军三师千里挺进。小饶同学抓华中、华东大局固然是一把好手,但未免器宇狭隘,在大局观上比黄克诚不如远矣。此事之后,饶黄关系不太好,一直到饶去世也没有挽回。
从工作层面看,固然是利于全局的,但对黄克诚个人来说却不见得是好事。尤其在抢占东北初期,黄克诚与东总甚至中央都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比如因守大城市的战略。
1946年5月第二次四平战役,黄克诚几次向东总发电报请求撤出四平、长春,不与优势敌人硬拼,该正确建议遭到东总拒绝。后来证明,东总司令员接到毛主席电报,要求在停战之前尽可能多占有一些东北大城市。
黄克诚屡电不获复,便直接向中央发电,请求认真分析当前东北形势,不要固执地坚守大城市,四平、长春都应放弃。
出乎意料,毛主席也没有立即回电。直到后来四平无法再行坚守,毛主席才不得不调整东北战略,命令有计划地放弃四平、长春等大城市。
此事处理方式有无不妥之处呢?从结果上看没有问题,黄克诚意见是对的。但总有些人心里是不舒服的。比如说撤守通辽问题。
1946年初,东北局一度想按照军调的意见,让出通辽城,给国民党军,以换取东北更大的和平局面。命令传到通辽,引起黄克诚勃然大怒。
通辽是西满军区首府,也是蒙辽吉诸省区的咽喉重镇。黄克诚三师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有了个落脚之处,将这座小城经营的有声有色。而且欲固西满,通辽是要害,舍此西满再无像样的地方。
时任三师参谋处长沈启贤,多年后仍能记得黄克诚发怒时的场景:
黄老一脸怒气,把电报拍给我,接着说:“真是岂有此理,要我们撤到哪里去,难道让我们到蒙古吃沙子?!”
黄克诚立即向东总表态:不管是谁的命令,我就是不执行,这是美蒋在欺骗我们。如果东总不管,我决心率三师坚守到底,谁来我就打谁。通辽是我们从土匪手里解放出来的,蒋介石有什么脸面要走!
东总首长被黄克诚的怒气吓坏了,赶紧安慰说,这是东北局的决定,我同意你的意见,你也最好给东北局书记彭真反映一下。
黄克诚哪怕这个,只要他认为对的事情,谁都敢怼。他接着又给彭真发报,继续坚持不退出通辽的意见。彭真还想再劝劝黄克诚,劝不动。于是再次上报中央,中央也觉得白白把通辽让出去过于软弱,于是回电按黄克诚的意见办。
三、接管天津是分水岭
当然,黄克诚的火爆脾气,以及过于刚烈的处事,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异日笔者专门开一贴讲讲黄老的这些趣事。
黄克诚的行事作风,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东野对他的定位。他长期偏处西满,后来又当冀热辽军区政委、分局书记,会不会一定程度上是东野党委有意为之呢?我们不妄自猜度。
但有一件事,可以明显看出东总乃至中央对黄克诚的看法,以及角色定位。
黄克诚资历深厚,也当过军事主官——新四军三师师长,当年新四军三师的战斗力只是稍稍逊于粟裕一师,新四军其他几个师皆与黄师在伯仲之间。但由于东北我军特殊的环境条件,黄克诚似乎用不着继续在军事干部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东北能征惯战之将太多了。
内容图片
上面提到的那四位兵团司令,如果只论指挥作战能力,恐怕哪一位也不在黄大将之下。东野准备南下入关时,程子华出任第二兵团司令员,而由黄克诚担任兵团政委,当时就透露出某种信号,不准备让黄克诚指挥打仗了。
而是另委重任,管后勤,管保障,管那些既麻烦又重要、非常考验综合协调能力的大事。
这种事非黄克诚莫属。他既有大局观,德行操守非常好,又不怕得罪人,正是干这种事的不二人选。
黄克诚也是任劳任怨,当了东野后勤总司令,主管全军后勤事务,干得井井有条,非常扎实。
可以说从那时起,已经渐渐远离军事干部的身份了。
1949年初平津战役,刘亚楼拿下天津后,中央下令让黄克诚暂时卸去四野的工作,进入天津城,和黄敬、黄火青等人负责接管天津的工作。
天津地位重要,是北方的工业、政治、商业、金融中心,比长春、沈阳、哈尔滨又有不同,此地靠近华东,地连北平,地位相当重要。
四野选来选去,没有人比黄克诚更合适去做这件工作。中央也同意了四野的建议。
黄克诚一去,果然不负众望,把天津基本完整地接收过来了。
他提出的几条建议,引起毛主席的注意。
第一,接管干部重质量不重数量,与原单位割裂建制,统一由天津军管会领导,否则极易造成分家式接管。
第二,统一管理物资,否则军队乱抢会乱套。
第三,重视地下工作人员,进城后靠他们进入情况。
第四,多派懂经济懂企业的人员,以接受企业、银行等专业要求较高的单位。
第五,保护资本家。
尤其是第五条,在当时的革命环境下,敢讲出来就意味着风险。
毛主席看后很感兴趣,为啥?新鲜。毛主席肯定知道,接管大城市和打仗不一样,要重视,但究竟怎么接管,怎么管理,怎么建设好,这些技术性工作,他可做不到面面俱到,黄克诚提出的这些招法,越琢磨越有意思,很合理。
毛主席派刘少奇去天津查看情况,回来汇报,黄克诚行,没问题。
毛主席大喜,当即召黄克诚到香山,交给了他另一项重要任务,准备随军南下,主政湖南……
主政而不打仗,黄克诚的命运从此发生巨大改变,与兵团司令渐行渐远,亦军亦政,成了开国十大将中一道独特的富有个人色彩的光亮。
黄克诚后来去湖南主政,治乱,剿匪,恢复生产,把湖南一省治理的相当成功。晚清以来在农民起义、列强入侵、抗日战争中陷入战火百年的湖南省,重新焕发了生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克诚没有当上兵团司令,是其军事生涯中不小的遗憾,但却在人生境界上开辟了更宏大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